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299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公繁浩  黄欣  陈树旺  郑月娟  张健  苏飞 《地质通报》2013,32(8):1322-1328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地区广泛出露下二叠统寿山沟组暗色泥页岩.选取该组塔宾庙林场剖面的烃源岩样品,进行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初步对其生烃潜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西乌旗地区下二叠统寿山沟组暗色泥页岩的有机质丰度达到了中等—好烃源岩标准;有机质来源以高等植物为主,干酪根类型以Ⅲ型为主.有机质热演化进入高成熟—过成熟演化阶段,是潜在的烃(特别是气)源岩,系上古生界重要的烃源岩勘探层系之一.  相似文献   
22.
最近NGTC实验室检测出多批次CVD合成钻石,这些CVD合成钻石均具有明显的鉴定特征,使用钻石观测仪(DiamondViewTM)观察可见蓝色、橙红色荧光和蓝色磷光以及细密层状生长纹理,光致发光光谱中可见737 nm处的特征发光线.这些特征均与其生长结构及生长过程中进入钻石晶体中的杂质有关.笔者以最近检测过程中发现的一颗CVD合成钻石为例,使用高倍率显微技术对其层状结构的微细特征及其在钻石观测仪下的荧光特征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观察和对比.结果显示,此样品与之前检测到的CVD合成钻石略有差异.此次检测到的样品在钻石观测仪(DiamondViewTM)下观察具有较宽的层状生长分区,层与层之间的分界线十分明显且在高倍显微镜下也可见到细微的生长特征.通过对样品特征的分析,了解了晶体生长过程中多阶段生长条件的变化,更直观的展现了CVD合成钻石的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23.
大兴安岭中南段上二叠统林西组发育厚层的暗色泥页岩,是区域上重要的上古生界生烃层系之一。阿鲁科尔沁旗陶海营子剖面是林西组的典型剖面之一,本文以该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取自该剖面林西组的10件砂、泥岩样品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试分析。剖面样品元素分析和物源判别函数(F1-F2)、Ni-TiO2、La/Th-Hf图解判别结果表明,陶海营子剖面林西组沉积物来源多样,主要来源于上地壳长英质火成物源区和石英岩沉积物源区,还有少量来自中、基性岩火成物源区。剖面样品微量元素PAAS(后太古庙澳大利亚页岩)标准化蛛网图、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K2O/Na2O-SiO2、Zr/Th、TiO2-(TFe2O3+MgO)图解、物源构造背景判别函数(F1-F2)''的分析判别和剖面样品与不同构造环境砂岩地球化学参数对比结果表明,陶海营子剖面林西组物源构造背景具有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特征,构造背景较复杂。综合分析可知,陶海营子剖面林西组物源主要为被动大陆边缘背景下的火成岩、石英质沉积岩,以及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背景下的火成岩。结合前人相关研究成果,推测兴蒙造山带内伸展作用背景下的晚石炭世-二叠纪岩浆型被动陆缘沉积建造和与俯冲背景有关的古生代弧岩浆岩应该是陶海营子剖面林西组的主要物源。  相似文献   
24.
渤海湾周缘高温地热异常区是华北重要的地热资源区,研究其浅层高温地热异常及深层高温地热结构,是解决中国东部高温地热勘查开发瓶颈的重要基础,对加快构建东部现代能源体系、推进“双碳”目标进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最新的中国大陆岩石圈速度模型USTClitho2.0和航磁资料,在大地热流资料约束下,本文计算了渤海湾周缘浅层与深层高温热结构,结果表明:该区居里面平均深度20.8km,居里温度420℃,中、上地壳高温热结构与居里面起伏形态密切相关。上地壳生热率随深度增大而递减,反映了放射性生热元素向上迁移、在浅层富集的垂向分异特征。Moho面温度在600~800℃之间,岩石圈底界面1300℃等温面深度在66.3~97.5 km之间,平均值为76.8 km。依据USTClitho2.0模型Vp、Vs速度结构,本文修正了前人的地壳分层结构及上地壳生热率,计算了研究区内全部91个大地热流点的壳幔热流比,结果表明:Qc/Q=56.4%、Qm/Q=43.6%, Qc/Q>Qm/Q,显示该区为“热壳”结构。前人认为此区是“冷壳热幔”型热结构,本文的计算结果修正了前人的认识,指出上地壳层热流在地表总热流...  相似文献   
25.
西拉木伦构造带北部双井地区发育一套巨厚的、成熟度低的快速堆积的粗碎屑沉积建造,为同造山磨拉石沉积,前人称其为克德河砂砾岩带并将其时代分别划为中二叠世(哲斯组)、晚二叠世(林西组)。本次工作对该套地层进行了大比例尺剖面测量,对取自剖面第下、中、上(1、25、86层)三个部分的砂岩样品进行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3个样品具有相似的主要年龄区间,依次为405-485Ma、401-463Ma、363-520Ma,其峰值年龄分别为427Ma、445Ma、440Ma,锆石数量分别占总量的48%、52.5%和38.75%;其次为大于1000Ma的年龄,锆石数量分别占30.7%、22.5%、45%,且均具有1800Ma和2500Ma左右的峰值年龄,明显具有华北板块基底年龄信息;自下而上3个测年样品最年轻峰值年龄分别为312Ma、376Ma,282Ma,最年轻的锆石年龄分别为304Ma、244Ma和245Ma。在第85层杂色复成分砾岩的灰岩砾石中发现晚石炭-早二叠世阿木山组的蜓和珊瑚化石,在41及43层发现中生代孢粉化石。综合碎屑锆石测年及生物化石研究结果,克德河砂砾岩带的时代应为中三叠世。推测西拉木伦构造带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演化过程,中二叠世开始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进入碰撞造山阶段, 同造山磨拉石建造(克德河砂砾岩带)标志着中亚造山带演化的终止,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碰撞拼合造山一直延续到中三叠世才结束。  相似文献   
26.
东亚陆缘带构造扩张的深部热力学机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近年来,我国地球科学家提出“陆缘构造扩张”观点,较好的解释了亚洲东部大陆边缘于新生代发生扩张离散运动的原因。本文基于“陆缘构造扩张”观点,探讨东亚陆缘带构造扩张的深部热力学机制。东亚陆缘带是具有强烈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的扩张带,此构造带的主要地球物理特征是频繁的地震活动和明显的地热异常。东亚陆缘扩张带地震层析成像显示,太平洋板块低角度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并平卧于670km相变界面之上。这种图像可能是俯冲后撤导致陆缘扩张的结果。热模拟及地球动力学计算表明:俯冲后撤时间距今约76Ma,海沟带后撤为陆缘壳体的生长留下空间,并形成东亚陆缘壳体增生扩展的前沿带,陆缘扩张量约700km。  相似文献   
27.
浅谈煤矿地下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灾害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的地下开采会造成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本文探讨了煤矿地下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其灾害治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8.
利用新近修正的石榴石- 黑云母温度计(Holdaway,2000)和石榴石- 斜长石- 角闪石- 石英压力计(Kohn and Spear,1990),根据从文献中收集的角闪岩、变泥质岩、变辉长岩和变粒玄岩的相关资料,采用经验标度方法,本文首次标度了适用于560~800℃、0.26~1.4GPa的黑云母- 钙质角闪石温度计。其中,黑云母作为对称的Fe-Mg-A1~Ⅳ -Ti四元固溶体,角闪石简化为对称 Fe Mg二元固溶体。该温度计计算温度与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相差不超过±50℃,并且能准确区分  相似文献   
29.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经过近20a的开发,已初步建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接续地和大型煤化工基地。但该区又具有水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加之近年来煤炭生产和转化等资源开发增长速度较快,采煤造成的区域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制约着该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探索建立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生态补偿机制,解决了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使资源得到适度、可持续的开发利用,环境生态得到持续的恢复和改善,从而使该区的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相协调,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30.
基于比较理论推导建立的4个煤层渗透率计算模型,对我国煤层气盆地已有物性参数进行计算,以预测其煤储层渗透率。将模型预测结果与现场试井渗透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4个模型的预测精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煤储层渗透率动态预测模型对我国煤层气部分区块的适用性。计算结果表明:在煤层气开发后期,汪-张模型的适用性较好,预测结果与现场数据基本一致,对煤层气开采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