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75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31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本文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结构控制理论,建立起框架结构刚度优化模型及控制力与刚度的联合优化模型,最后得到刚度的优化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2.
黄骅盆地孔西构造带的构造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平衡剖面技术复原古构造演化,并结合区域构造分析,可将孔西构造带的发育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构造变形阶段:晚三叠世末期为挤压褶皱变形期;晚三叠世沉积后至侏罗系沉积前为逆冲构造变形期;早-中侏罗世为逆冲构造“轻度”渐进变形期。晚侏罗世以后,区域构造作用发生反转。随着晚侏罗-早白垩世、早第三纪裂陷盆地的发育,孔西构造带作为潜山构造被掩埋。裂陷盆地时期的伸展构造对孔西构造带前第三系的逆冲构造基本上没有大的改造。  相似文献   
163.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的分布特征与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叠合盆地, 存在多期油气的调整与破坏, 志留系广泛分布的沥青砂岩正是油藏遭受破坏后的产物. 研究表明, 志留系沥青砂岩分布于盆地中西部且主要受加里东晚期的油源区和塔中、塔北及巴楚古隆起的控制, 而局部构造带沥青砂岩的分布受储层沉积体系的控制. 纵向上沥青砂岩绝大多数位于红色泥岩区域盖层和上砂岩段致密岩性段之下. 早期油气破坏程度的差异和受后期油气浸染的影响, 塔中地区沥青砂岩与油砂在纵向上既有上下分界, 也有交互分布的关系. 沥青不仅存在于颗粒之间的孔隙,而且还赋存在颗粒内部和裂隙之间, 证实了早期油藏的抬升破坏. 沥青砂岩的大面积存在揭示了克拉通区大规模的油气运移聚集以及随后的油气破坏, 这次破坏使得古生界油气资源量至少损失近133亿吨. 油气破坏后形成的沥青砂岩可以作为油气封堵的有效隔层, 形成沥青封堵油气藏, 有利后期油气的聚集. 志留系早期油气的破坏受地层埋深的影响, 塔中北斜坡深部是寻找志留系早期原生油藏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64.
周圣杰  张俊 《水文》1990,(1):19-26
本文根据叶柏寿径汉实验站近30年来的实验资料,对辽西半干旱地区的产流特点,影响下渗的诸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Pa-i-I0,和^f-tc-Ptc两相关关系,据此,即可求得初损值I0和平均后损率^f,从而推求出净雨深。在辽西半干旱地区,用这种方法来推求净雨深,和实际资料拟合,方法简易,实用性强,具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5.
东营凹陷岩性油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东营凹陷145个岩性油藏含油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岩性油藏和典型落空圈闭的剖析,对岩性油藏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岩性油藏成藏主要受构造沉积背景、烃源岩(围岩)生排烃强度和砂体储集物性等3个因素控制,不同的构造带上具有不同的成藏模式。洼陷带主要发育典型的自生自储自盖的砂岩透镜体油藏,陡坡带主要发育砂岩透镜体、物性封闭、砂岩上倾尖灭、构造-岩性油藏组合,缓坡带、中央背斜带的翼部主要发育砂岩透镜体、砂岩上倾尖灭和断层-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166.
针对地理空间数据更新问题,研究、应用并部分实现了基于数据库增量更新的核心技术。采用基于数据库增量更新技术、数字外业巡查技术、基于Arc SDE更新技术和联动更新等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基础测绘更新周期长、更新范围小等问题,适应了地理空间数据多元化、应需适时更新的社会需求,实现全国重要的1:50 000地形要素每年更新一次。实际应用情况证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贴合生产紧密,运行效率高,程序流畅,操作简单,对地理空间要素的快速动态更新、内外业作业流程、产品模式等研究与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7.
面向空间数据连续地图综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骨架线端点匹配的面状要素渐变方法,通过在两个关键表达之间进行尺度内插,实时、动态地派生任意中间比例尺地图数据。首先,对面状要素在大小比例尺下的两重表达分别进行约束Delaunay三角网剖分并提取各自的骨架线特征;然后,使用最优子序双射优化技术对骨架端点进行匹配获得多边形边界上相对应的特征点序列;最后,在剖分边界的基础上进行分段常规线性内插,获得面状要素介于始末尺度之间的多尺度表达。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充分顾及了空间数据弯曲结构特征,对于光滑边界面状要素的渐变变换具有良好的渐变效果,可用于空间数据的连续地图综合和多尺度表达。  相似文献   
168.
高含沙水流特性和滩槽冲淤特征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高含沙水流特性和滩槽冲淤特征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国内相关学者在产、汇流特性、流变特性、流动特性、输沙特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国外目前关于高含沙水流的研究遵循与借鉴了我国的方法和理论。对滩槽冲淤特征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黄河、渭河流域,成果集中在对河道冲淤规律的探讨和冲淤机理、冲淤特性、输沙用水量等的研究,对泾、渭河高含沙洪水的异常现象如洪水位抬高、贴边淤积等的研究相对较少,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69.
利用高空、地面常规探测资料及ERA-interim 0.25°×0.25°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5月7日和24日影响天山南坡的两次翻山大风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两脊一槽的经向环流是两次大风的环流背景,西南—东北走向的冷槽、300 hPa高空急流、低空急流、巴尔喀什湖冷高压、南疆盆地热低压是主要影响系统;强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形产生的下坡效应是主要原因,对流层中层强冷平流侵入南疆是造成大风天气的重要热力条件;大风最强时段与经向垂直环流圈出现时间、维持时间有较好对应;大风期间,天山山区附近500~800 hPa有强烈锋生现象,自低到高呈现向北倾斜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0.
西北内陆河流域地下水循环特征与地下水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系统梳理前人调查研究成果基础上,总结了西北内陆河流域主要的含水层特点,对山区、平原区和沙漠区的地下水循环特点进行了分析,着重对平原区地下水水流系统进行了讨论。由于西北内陆河流域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密切,形成了具有密切水力联系的含水层-河流系统,不论是上游开发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会引起整个流域内地下水资源的强烈变化。地下水资源评价表明,西北内陆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783亿m~3/a,其中平原区的地下水资源量为487亿m~3/a,山区与平原区的地下水资源重复量为199亿m~3/a,现状开采量为128亿m~3/a。地下水开发潜力分析表明,除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南缘等地区外,其他地区的地下水开采潜力有限,应通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来提高其承载能力。今后应加大(微)咸水资源化、地下水水库的调查研究,加强地下水的生态功能和生态需水量评价,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