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广东沿海赤潮与海洋水文气象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广东沿海发生赤潮的实测资料,重点分析了1997年10月至1998年5月广东沿海赤潮发生与海洋水文气象的关系.结果表明:棕襄藻(Phaecystis cf globosa Scherffel)和三宅裸甲藻(Gynmodiniu mmikimoloi)最大增殖速率的发生条件为:海水温度(以下均是日平均值)21.9℃~26.9℃.盐度26.68~32.01,气温22.9℃~27.1℃、风速0.2-4.3m/s、气压1 002.2~1 011.9hPa、相对湿度83%~94%.认为1997-1998年赤道太平洋上层海洋水温异常变化,导致1998年中国东南沿海水温和气温偏高,风速偏弱,盐度偏低,相对湿度偏高,气压偏低,容易发生赤潮;而降水量多少对1998年广东沿岸海域赤潮形成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发现春夏季当海平气压和盐度出现下降趋势,气温、水温和相对湿度呈上升趋势,风速呈减弱趋势时容易发生赤潮,赤潮发生海域主要位于500 hPa图上的副高北沿,赤潮发生海域均位于槽前.在850hPa图上,华南地区则出现较强的切变线环流.地面天气图上,赤潮发生时在南岭附近有锋面系统存在,海面风速较弱,风向偏东.  相似文献   
32.
南海北部沿岸海洋站的假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和分析了南海北部沿岸15个海洋站所在港湾发生假潮的资料,并对其中较大振幅的典型假潮个例,进行了港湾基态自然周期分析和假潮振动的频谱分析。研究发现,假潮最大振幅振动多发生在天文潮的高潮或低潮期间;根据海湾地形尺度用梅立恩(Merian)公式计算得出的海湾基态自然周期;和根据资料曲线估计得出的假潮周期,以及功率谱分析得出的周期,三者非常接近。从本文研究所得结果来看,这些海湾的较大振幅假潮多发生在春、夏季,且都和风速、风向以及气压的剧烈变化有关。这些大气扰动在春天多为冷空气南下,在夏季多为热带气旋活动。研究认为,假潮的发生很可能是大气振动通过外海表面波作为中间机制,与港湾自由态振动之间产生耦合共振的结果。  相似文献   
33.
南海台风状况下海气界面热量交换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的Marex(马瑞克斯)数据浮标观测资料、南海断面线 调查资料和西沙海洋站资料,计算了南海海气界面热量交换值。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夏季还是秋季,在台风环流内海气界面热量交换均非常强烈,主要贡献来自潜热通量(Qv),位于(20.49°N,114.14°E)附近海域。夏季台风环流内显热通量(Qk)出现负值,海面有效反射辐射(Qe)出现减弱现象;秋冬季节台风环流内Qk量值增加显著均为正值,Qe有加强的现象。分析实测资料发现:1961~1989年8次ElNino事件过程中,西沙海洋站水温比赤道太平洋水温提早出现增暖现象的有4次,水温推迟出现增暖现象的也是4次。西沙海洋站水温增暖出现在12月的仅有1次。ElNino事件发生后,南海水温异常增暖,但是海气界面热量交换反而减弱。  相似文献   
34.
吴堡矿区首采地段水文地质特征及矿床充水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下水类型、含水岩组等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入手,对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吴堡矿区首期开采地段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区内第四系松散层含水层在首采区虽然分别较广,但水量相对较小,正常情况下与其下含水层贯通的可能性较小,对于煤矿开采影响较小;基岩风化裂隙潜水、太原组灰岩溶隙裂隙及砂岩裂隙承压水及奥陶系灰岩岩溶承压水是煤矿开采中最为主要的突水类型。从矿坑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和充水强度角度对首期开采地段进行了矿床充水因素的研究。研究认为,矿井充水水源为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灰岩裂隙溶隙承压水及奥陶系岩溶承压水;充水通道主要是煤层开采后顶板形成的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以及底板受其承压水的影响而产生的破坏带。建议在矿井设计前对首采地段进行三维地震勘探,进一步查明区内断层性质、规模和易发生矿井涌水的部位,为建井设计、矿坑底板的突水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5.
将地貌综合的三维Douglas-Peucker方法引入地形LOD中,通过构建Quad_TIN模型,结合离散点的全局重要性分级、地形块的四叉树模型构建、高效的可见性判断及增量更新等策略,提出一种大规模地形实时动态显示的新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地形的自适应快速、逼真显示的前提下,可大大扩展三维Douglas-Peucker和Quad_TIN的适用范围及运算效率,为海量三维场景的逼真快速重构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36.
利用2004-2008年5-9月大连新一代天气雷达和自动站资料,在进行回波分型、多次采用最优化Z-I关系,结合系统误差消除的技术方法,得到适用于实际业务需要的整体本地化Z-I关系.以大连地区2008年全部5次大暴雨过程为例,经RPG数据处理系统中的降水估计产品检验,较沿用WSR-88D默认值生成值准确率提高40%以上,经2009-2011年使用,估算准确率稳定在75%以上,提高了天气雷达数据处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37.
本文建立了道虎沟组中再次发现的丽蛉科1新属种,命名为Sinokalligramma in jurassicum gen.et sp.nov.;讨论了丽  相似文献   
38.
识别区域产业承接潜力及优化承接潜力区格局是实现产业转移承接的重要前提。以环京津贫困带为研究对象,基于产业生态承载力、产业吸引力、产业支撑力、产业发展力与产业选择力5个维度,构建贫困带产业承接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测度产业承接潜力水平,采用标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与空间聚类法实现环京津贫困带产业承接潜力的分区优化。结果表明:1)环京津贫困带县域产业承接潜力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中、高水平单元主要位于“京津”以及张家口、承德和保定市辖区周边;低水平单元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坝上高原和燕山—太行山脉。2)结合环京津贫困带发展规划及策略,将环京津贫困带划分为产业适度转移区、产业重点转移区和产业优先转移区,依据各类型区特点提出产业承接转移导向,科学定位不同县域产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9.
9403号强热带风暴水汽通量非对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实测资料对9403号南海强热带风暴(简称TC,以下同)登陆前后的物理结构变化作了分析,对其水汽通量、动力学等特征量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TC的水汽通量分布不对称,辐合主要在边界层中,辐合最大值出现在TC登陆前南半圆边界层附近:风速分布不对称,气旋性切向风大值区位于TC东半圆;风速垂直切变随TC加强而减弱。强流入位于TC南半圆400hPa以下,流入大值区在850hPa附近;高层反气旋流出在150-100hPa层附近,流出主要位于TC北半圆。TC垂直运动分布不对称,上升最大值出现在南半网。TC整个生命期均具有暖心结构,300hPa附近增暖最明显。  相似文献   
40.
江西东乡铜矿层间溶蚀残积堆积物的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存在于赣东北东乡铜矿地层中的一种被当地称为Kcd的金属矿岩溶堆积形态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研究。Kcd是一种层间松散堆积物,呈带状分布于金属硫化矿体附近。岩性主要为铁锰质含量高的中、细砂、粉土、粉质粘土等,富含碎石和块石,局部为泥砾、泥砂混合物,性状松散、饱水、色杂。根据岩性、产出形态和现代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认为Kcd应是白云岩围岩在硫化矿物氧化带硫酸水作用下产生的白云岩粉(砂)和围岩崩落的碎石、块石,以及由水流携带的粘性土共同堆积而形成的一种沉积形态,并且现在仍在发生和发展中。它是一种金属矿岩溶堆积形态的新类型。Kcd常形成井下突泥,给矿山施工带来极大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