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工程"两井四孔"之一的松科二井东孔(简称松科二井),位于黑龙江省安达市境内,于2018年5月26日正式完井。松科二井的科学目标涵盖古气候研究、资源能源探索、基础地质研究和发展深部探测技术四个方面。自2014年正式开钻以来,松科二井科学钻探工程组织实施了钻井取芯、原位测井、岩芯元素化学分析以及井周边深部结构探测等工作,目前已取得初步科研进展:获取长4134.81 m原位岩芯资料,完成了对白垩纪最完整最连续陆相地层厘米级高分辨率的精细刻画,初步建立起陆相地层标准剖面;发现了松辽盆地深部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与盆地型干热岩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首次重建了白垩纪陆相百万年至十万年尺度气候演化历史,并发现白垩纪气候波动重大事件;揭示了古大洋板块俯冲、聚合的深部证据,为松辽盆地成因再认识及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对探索地球奥秘、解决深部能源环境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是"向地球深部进军"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相似文献
12.
沉积岩包裹体烃源条件时间温度指数判别法的探讨--以鄂尔多斯下古生界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裹体在油气地质邻域的应用,是近年来包裹体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探索性地运用沉积岩中包裹体测试数据计算烃源岩主要生烃时期的时间温度指数(TTI),对沉积盆地的烃源条件进行判别。首先利用鄂尔多斯下古生界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求取捕获温度、计算古地温梯度,得出动态古地温曲线;然后计算出下古生界烃源岩的门限。奥陶系烃源岩生烃门限时间为280~131Ma,相当于二叠纪至侏罗纪,其对应的生烃门限温度为70~115℃,门限深度2100~3400m,生烃高峰期为181.4~149.6Ma,相当于侏罗纪中晚期。在生烃高峰期该层位的温度为110~115℃,埋深3300~3400m。和实际主要产气层分布相一致,说明了应用沉积岩包裹体计算时间温度指数,对烃源条件进行判别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以该盆地中心16区块为例,分析了其构造-沉积发育史及石油地质要素。研究表明该区前白垩系为断陷-裂陷盆地,白垩系为稳定的被动大陆边缘,新生界为前陆盆地。将主要目的层白垩系划分析5个层序,主要是河流-受潮汐控制的河口湾、三角洲-大陆架沉积,海平面相对升降变化决定了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进而决定生储盖配置。含油气系统主力烃源岩为白垩系浅海相泥页及灰岩。产层为白垩系的河流相、海陆交替相和海相砂岩(NAPO组和HOLLIN组),其中,HOLLIN组和M段为低位期底积层,分布广泛,为主要侧向运移输导层。海陆交替相的潮汐水道砂一滨岸砂坝-障壁砂坝为主要储层,断层控制水道砂岩分布,来自断层的烃类与厚层优质砂岩及浅海泥岩、泥灰岩形成良好生储盖配置,斜坡带走滑断层和山前带逆冲断层为垂向输导层。盖层(亦为烃源岩层)为白垩系各旋回海侵期页岩或(泥)灰岩,稳定,封盖性好。晚白垩纪-渐新世(早安第斯期)为生排烃高峰期,中新世以后形成的圈闭不利于捕集油气。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研究区中生代地层典型剖面或代表性剖面系统考察和综合研究,对上侏罗统及其上覆、下伏岩石地层进行进一步系统清理和修订:(1)将济阳坳陷原上侏罗统蒙阴组划归下白垩统,与之相对应的是鲁西南地区为杨家庄组;将山东地区中—上侏罗统三台组界定为中侏罗统;(2)将皖北地区合肥盆地圆筒山组划入中—上侏罗统;原上侏罗统周公山组认为是跨时代地层单元(J3K1)。(3)大别山北麓北淮阳六安、金寨地区的凤凰台组、三尖铺组定为晚侏罗世早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国东部地区准确可行的地层对比关系,提出了与国际接轨的地层划分与对比表。对比结果表明中国东部晚侏罗世除了在南北缘存在沉积外,整个地区缺失上侏罗统。该现象表明中国东部在晚侏罗世仍为挤压应力环境甚至比早中侏罗世更为强烈,甚至一直维持到早白垩世初。 相似文献
15.
16.
大别山北缘位于大别造山带与华北陆块会聚地带,其深部精细结构还存在一些争议问题.根据近年来在研究区域内采集的地球物理数据,通过OMEGA、OASIS和FUGRO-LCT等多个重磁电震软件处理,获得了深部信息丰富的多种地球物理属性图像.本文从中选取了2条平行的电法和地震剖面,辅以高精度重磁数据,揭示了大别山北缘深部地质结构总体呈现华北陆块南向俯冲、北淮阳构造带向北逆冲的特征,并可清楚地识别大别山北缘造山带、肥南山前坳陷带和肥北斜坡带.其特征分别如下:①大别山北缘造山带,地震反射杂乱,电性高阻大于2000Ωm,以磨子潭晓天断裂为界分为北大别杂岩带和北淮阳构造带,主要由大别群、卢镇关杂岩和佛子岭群组成,沿舒城信阳断裂逆冲于中、下侏罗统之上,浅部发育北倾的金寨—龙门冲滑覆断裂.②肥南山前坳陷带,上部为中、新生界,呈现中低阻特征,地震反射界面清楚,断面波明显;下部为华北型前中生界沉积岩(上部可能残存古生界),电性特征为低阻(5~50 Ωm),地震反射较连续,内部反射弱.以六安断裂为界分为舒城凹陷和肥中断裂带,其北侧边界为肥中断裂.③肥北斜坡带,上部主要为侏罗系,呈现中低阻、水平层状地震反射特征;下部主要为霍邱群,电性为高阻,地震反射杂乱;中间为华北型前中生界沉积岩,向北逐渐减薄、直至缺失.上述认识将为华北陆块南向俯冲、南北板块碰撞缝合线和油气资源勘查等研究提供深部地质约束. 相似文献
17.
以郯庐断裂带渤海段和沂沭断裂带的衔接点潍北凹陷为切入点,依据高精度大地电磁和地震剖面,解析了潍北凹陷的多条断裂,并结合地层发育等特征,研究渤海段中生代断裂活动及其与沂沭断裂带的构造关系。研究认为这些断裂可能属于不同的断裂体系。在潍北凹陷解析出的郯西(Fa)和郯东(Fb)两条断裂为古近纪正断裂系,呈现上陡下缓的勺状形态,消失在中地壳,切割部位较浅,主要控制新生界沉积。新生代正断裂系下部发育有6条显著的中生代断裂(F1—F6),为中生代伸展断裂系,其中东(F6)、西(F1)两条断裂的断裂面整体近直立,切穿深部的下地壳,并向下继续延伸,与中间4条断裂共同控制中生界沉积。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重磁延拓等资料,推断其向南分别与沂沭断裂带西支鄌郚—葛沟断裂和东支昌邑—大店断裂相衔接,向北伸入渤海湾盆地深部,并对浅部古近纪正断裂系的形成演化具有明显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合肥盆地位于安徽省中部 ,南面紧邻大别造山带 ,大别造山带的活动必然在合肥盆地留下地层、构造的踪迹。本文通过研究近几年在合肥盆地完成的地质、地球物理以及钻井资料 ,从盆山耦合角度 ,探讨晚侏罗世大别山强烈隆升的地层证据。根据安徽省肥西县何老庄地质剖面 ,下侏罗统主要为灰白色、灰黄色石英砂岩夹砂砾岩 ,中上部见煤线 ,底部为巨厚的砾岩 ,厚度达 95m ,分选性差 ,砾石直径 2~ 10cm ,个别达30cm ,与太古宇不整合接触 ,这些特征是大别山隆起、遭受剥蚀的直接标志。砾石成分主要为伟晶岩、花岗岩、石英岩和片麻岩等 ,主要是佛子岭群…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近年来元古宇商业性原生油气藏在全球范围的不断发现,元古宙地层已逐渐成为了油气勘探重点。华北地台燕山地区是中国中-新元古界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中-新元古界总厚可达9553 m,虽油苗等油气显示发现已久,但多年来一直未取得油气突破。为了下一步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油气调查及勘探,从中、新元古代这套巨厚的沉积地层中优选出油气勘探的有利烃源岩层段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华北中元古代地层中发育的暗色泥岩与微生物碳酸盐岩这两类烃源岩层的沉积特征,并初步评价了它们的生烃潜力。串岭沟组、洪水庄组与下马岭组均发育有厚层的暗色泥、页岩,总有机碳含量TOC平均值分别为0.89%、2.54%、2.82%,有机质的镜质体反射率Ro(采用为镜状体反射率Rovl)值分别为2.03%、1.05%、0.63%。微生物碳酸盐岩在高于庄组、雾迷山组及铁岭组中普遍发育,其内富含微生物群落等丰富的有机质残留,发育TOC>0.2%的优质烃源岩层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