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168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215篇
海洋学   8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福建花岗岩类微量元素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根据定量分析成果,对27种微量元素应用数理统计、R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数学地质方法,总结我省花岗岩类微量元素的某些地球化学特征:花岗岩类微量元素的丰度及其分布特征(标准差、变异系数、偏倚系教、峰凸系数),元素间的组合规律,微量元素与岩石化学成分特定的内在联系,元素的富集或成矿与元素的丰度和赋存状态的关系,成矿元素的空间分布与区域构造背景和花岗岩成因的关系。  相似文献   
42.
应用“九五”子专题“地下水物理参量异常识别标志体系及预报方法研究”的研究思路,预报方法和指标对河北省井网1983年以来的水位观测资料进行了全时程扫描,结果表明“群井群常年频次法”在河北及邻近地区中强地震前有较明显的异常显示,应用效果较好,对该方法进行了预报效能R值评分,评价结果表明漏报率低,虚报率高。  相似文献   
43.
介绍了一种秩亏自由网逐次相关间接平差的方法,计算简单,为变形监测等分期完成的测量工程提供了可取的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4.
对2000年夏季高温天气特征和造成这种天气气候的主要成因作了详细分析.主要结论为:大兴安岭地区多数台站夏季的平均气温接近或超过历史极值;≥30 ℃高温日数偏多,初日早、终日晚;极端最高气温未突破历史极值. 造成今年夏季高温酷热天气的主要成因是夏季气温正处于短期气候的变暖趋势里,并处于周期变化中偏高的位相里;极涡偏弱偏向极地和南亚高压偏强偏东偏北是造成今年夏季气温异常偏高的最直接的气象因素;强烈的太阳活动和赤道东太平洋上弱的负海温距平也是造成今年夏季气温偏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5.
王壬  张书聪 《黄金地质》2001,7(2):59-63
应用GPS水准控制山区高程的基本原理是当GPS点布设成一定区域时,可以用数学曲面拟合法求待定点的正常高,根据测区中已知点的平面坐标或大地坐标和高程异常值,用数字拟合法求出该区似大地水准面,得出等求点的正常高。在陕西丁家林金矿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的三角高程控制法相比,无论在平原或在山区都能获得较好精度。因此,用GPS水准可替代几何水准。  相似文献   
46.
张书元  周希云 《贵州地质》1992,9(2):143-149
雪峰隆起带西缘是否存在大的推覆构造,是80年代以来地质学者热烈争论的一个问题。本文依据丰富的地面地质资料和深部物探资料,从地面地质构造特征、早古代沉积相带展布、深部物探资料(主要是可控震源地震资料和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对比分析、雪峰隆起带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及其演化过程等几个方面,论证了该区并不存在大的推覆构造,雪峰隆起带不会是外来的推覆体。  相似文献   
47.
48.
松辽盆地白垩系砂岩成岩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卓胜广  周书欣 《地质科学》1992,(A12):216-225
  相似文献   
49.
为了获取降水日变化的空间分布模式,本文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中国陆地区域的夏季逐时格网降水数据进行了聚类。首先,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每个格网上的逐时降水数据进行聚类。然后,根据每一聚类的降水日变化峰值,将具有相似峰值时间的聚类合并成为一个分类。合并后的分类对应一种降水日变化类型,分类中的格网边界则构成了该类降水日变化的空间分布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日变化由降水频率日变化主导。此外,一些盛行夜雨区域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从西向东的分布模式,且降水日变化峰值时间表现出了从西向东逐渐延迟的现象。结合地形分析,研究发现一些夜雨区的降水峰值延迟现象与MPS环流效应导致的雨带移动现象较为一致,得出MPS(Mountain-Plain Solenoid)环流效应是导致这些地区盛行夜雨的结论。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探索降水日变化的形成机理提供线索,也可为研究其他地区降水日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程度与温度、湿度、日照密切相关。适宜的气温、湿度及日照条件以及2005年土壤中虫源基数较高,是2006年禹州吸浆虫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依据温度条件,建立了吸浆虫发生期预测方程;依据温湿条件,建立了发生量预测方法。此外,还提出了麦播期、孕穗期(蛹期)和抽穗期(成虫期)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