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研究断层崩积楔各部位沉积物光释光信号晒退情况及崩积楔形成年龄,利用中颗粒石英(63~90μm)单片再生法(SAR)对山西忻定盆地西田探槽断层崩积楔3个部位的4个样品进行光释光(OSL)定年。选择一代表性样品(08-OSL-22)进行等效剂量(DE)、LN/TN、循环比率、回授率与预热温度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预热温度260℃、预热时间10 s为样品最佳预热条件。4个样品的测片循环比率基本在0.9~1.1之间,回授率均小于5%,表明所采用的中颗粒SAR法流程可以很好地校正测量过程中产生的释光感量变化,其等效剂量可信。利用等效剂量分布直方图和累积频率图,发现古地形面和坡积物的样品晒退均匀,崩积层样品则较差。对于晒退较差的样品利用累积频率法得到其等效剂量,从而得到崩积楔的近似年龄。最后获得该期崩积楔的形成年龄为(27.09±0.71)ka。  相似文献   
32.
浅层地震勘探与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是隐伏断层定位与活动性鉴定的基本手段,需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完善。通过采用浅层地震勘探技术,查明了淮安市区附近隐伏断裂的基本格局,并结合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与第四纪年代学测定,确定了新发现的倪湖庄-七里墩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及活动特征。倪湖庄-七里墩断裂为近南北走向、倾向西的高角度正断层,断层倾角72°~82°,探测断裂长度为43 km。浅层地震勘探揭示其断面具有近直立或呈S形的上下反倾特点,指示具有走滑性质。该断裂错断了北东走向淮阴-响水断裂与北西走向无锡-宿迁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晚期。本次探测工作对技术方法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以下建议:针对新发现的隐伏断裂,宜采用从已知点向外逐次探测的方式,即完成上一条测线的设计、施工与解译工作后,根据探测结果布设下一条测线;基于地震时间剖面进行钻探设计时,既要考虑断层两盘反射波组延伸与变形特征,又要考虑物探解译上断点与实际上断点的埋深差异;在河流下游开展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与地层对比时,需充分考虑局部地貌条件差异与第四纪海平面对陆域地表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杨泽飞  魏纲  林磊磊  张世民 《岩土力学》2013,34(Z2):338-343
盾构法隧道施工引起的土体超孔隙水压力消散,会导致工后地表继续沉降。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隧道周围土体的初始超孔隙水压力计算方法。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由于扰动区内土体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引起的地表固结沉降量,结合施工阶段地表沉降量,叠加得到总的工后横向地表沉降。提出了固结开始t时刻的地表总沉降量计算方法,研究了地表沉降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计算得到的横向地表沉降曲线符合正态分布规律,与实测值吻合;地表总沉降速率的发展也与实测沉降速率曲线相符。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中央断裂映秀-南坝段地震地表破裂、地表形变及断裂上余震迁移等特征的详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白映秀至南坝,断层活动方式表现为由逆冲逐渐过渡为逆冲-右旋走滑、再到走滑分量与逆冲分量大致相当,同时断层两盘滑动伴有相对弱旋转活动;(2)在断层总体走向NE向、逆冲为主兼右旋走滑活动方式下,局部表现为走向NW向、逆冲为主兼左旋走滑活动方式;(3)地震裂缝与单侧破裂面关系,以及地表重叠缩短形变特征表明,断层活动、应变能释放是在近EW向区域构造应力及NE向局部构造应力综合作用下的结果.依据断层沿线地表裂缝产状的变化,粗略推出映秀至南坝段主应力方向由SEE向NEE方向变化,与前人使用CAP(Cut and Pasate)方法求出的主余震源机制方向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5.
地震台站观测人员清理自己的观测资料对促进地震观测资料在地震预报实践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对周至井十多年的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从固体潮特征、降雨特征、气压效应、同震变化与震前异常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初步结果认为周至井是一口很好的地震地下流体观测井孔,只要能对其观测数据出现的各种不正常现象加以分析,就有可能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中强地震做出有一定价值的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36.
介绍了周至深井概况和水位高速采样技术系统的仪器设备配置。通过对该井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震及强余震的50Hz采样率水震波数字化记录进行分析,与同一台站的测震和强震动记录开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周至深井动水位对全球中强地震具有良好的观测效果,相当于一台深井宽带地震仪。  相似文献   
37.
基于模糊灰关联投影法的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新江  余银  张世民 《岩土力学》2011,32(Z1):438-0444
针对深基坑支护方案决策影响因素的信息不完全性以及影响因素间与评价指标的灰色关联性,综合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矢量投影原理和模糊数学理论,在灰色关联投影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的模糊灰关联投影法;采用组合赋权方法,使权重能更合理地诠释各指标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方案区分度的灵敏度分析方法。工程实例分析表明,采用该方法具有科学实用、操作简便、易于实现程序化、决策灵敏度高等特性,能够为方案的决策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
通过对三个震例的分析,笔者得到了周至台地电阻率观测在地震发生前出现的一些异常变化。其具体表现为:1在汶川地震发生前,周至台地电阻率观测在三个测向的日均值都呈缓慢下降,幅度为1.0%—3.9%,从异常变化出现至发震的时间间隔为1月左右。2在芦山地震和岷县漳县地震发生前,从2011年9月开始,周至台地电阻率观测在三个测向的日均值都呈显著下降且幅度较大。其中,芦山地震发生在异常变化恢复(上升)的过程中,从出现异常到发震的间隔为16个月;而岷县漳县地震也发生在异常恢复(上升)的过程中,但从异常出现到发震的间隔为19个月。表明周至台地电阻率观测能较好地反映出地震的前兆信息,具有一定的映震能力,这对陕西及相邻地区的地震监测和预报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印尼8.7级和8.5级两次强震周至深井的震时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周至深井概况和仪器设备配置。通过对该井2004年12月26日印尼8.7级及2005 年3月29日8.5级两次强震的50 Hz采样率水震波数字化记录的频谱分析,与同一井孔的LN-3 数字水位仪及同一地震事件的周至台、西安台宽带数字地震仪记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周至深井各测项对印尼两次强震有明显的震时效应,观测效果相当于一台深井宽带地震仪。  相似文献   
40.
丽江-小金河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川滇菱形块体内重要的次级边界断裂。构造活动对区域河流水系的发育有重要影响,因此,定量研究水系地貌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内构造活动信息。本文采用地形坡度、地形起伏度、面积-高程积分值(HI)等地貌参数研究沿该断裂区域地貌对构造活动的响应。研究发现,断裂北侧坡度和地形起伏度较断裂南侧高,跨断裂4级流域盆地内亚流域盆地面积-高程积分值变化也指示断裂北侧流域成熟度低于断裂南侧,这反映了丽江-小金河断裂存在一定逆冲分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