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93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287篇
海洋学   106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91.
西藏日土地区弗野玢岩铁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西藏1∶25万羌多幅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论述了日土县弗野铁矿的地质特征,并对其成因、找矿意义等进行了初步讨论。弗野岩体是一个以闪长玢岩为主的杂岩体,主要岩性为辉石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成矿围岩主要为大理岩。控矿因素主要有地层、构造、岩浆岩。铁矿成因属玢岩型。该铁矿主要产于岩体与围岩的外接触带及大理岩中,矿体呈脉状、透镜状。该铁矿的发现为在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两侧寻找富铁矿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692.
笔者依据班公湖地区1:25万喀纳幅、日土县幅、羌多幅地质填图和专题研究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将班公湖带的多岛弧盆系时空结构厘定为3条蛇绿混杂岩亚带。该3条亚带为盆地所隔,从北而南依次为班公湖带北亚带、班摩掌侏罗纪弧间盆地、班公湖带中亚带、日土-巴尔穷侏罗纪—早白垩世复合弧后盆地和班公湖带南亚带等。初步认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经历了晚三叠—早侏罗世往北俯冲、中晚侏罗世早期向北、往南双向俯冲、早白垩世往南俯冲等3次俯冲消亡阶段;同时,讨论了在班公湖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在反演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构造演化和在找矿方面的意义,以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93.
含水层非均质性的刻画是模拟地下水中污染物运移的关键。以渗透系数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综合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有效电阻率模型与地下水运移模型的同化框架,通过融合地球物理观测数据与污染物浓度观测数据来推估渗透系数的空间分布。基于理想算例,验证了该同化框架刻画含水层非均质渗透系数场的有效性,并针对不同初始参数信息与观测类型对比了耦合与非耦合水文地球物理方法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同化多种类型的观测数据,可有效地推估非均质参数空间分布。当初始信息较准确时,耦合方法的参数推估精度更高;初始信息存在偏差时,非耦合方法有更好的同化效果。由于非耦合方法计算成本较低且对初始信息缺失时适用性更强,在实际应用中可先基于非耦合方法初步估计参数,再利用耦合方法进一步提高参数推估精度。融合多种类型观测数据可有效提高参数推估效果。  相似文献   
694.
暴雨强度公式在水文、气象、工程设计等各领域都是非常关注的问题,而常用降雨概率分布函数的适用性欠缺,理论分布函数一直处于争鸣之中。从逐时降雨概率密度函数的适用性分析入手,有利于发现普适且恰当的理论密度函数。本文从我国暴雨洪涝灾害易发区中沿30°N选取4个经纬度长方形区域(雅安附近、鄂西南、江汉平原南部、杭州湾西),并在其南、北各选一对比分区(海南岛、郑州),对6个分区内降雨资料直接采用全样本,统计逐时降雨的三类概率密度经验函数,对照这些函数的特性,从理论上分析了众多分布函数的适用性,筛选适用函数并进行拟合试验,优选出理论密度函数。研究结果表明:三参广义伽玛函数拟合误差最小,而两参广义正态函数更恰当、被首推为理论密度函数;拟合参数寻优时的目标函数综合了乘性与加性误差模型,能使拟合曲线兼顾头尾;本研究有别于极值降雨概率分布中仅采用极少部分样本的方法,采用降雨概率密度方法替代传统的年极值法,使重现期计算更准确有效,能提高暴雨强度公式的科学性,拟合的高精度与函数的普适性有望解决降雨概率分布模型统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695.
探空记录出现信号点异常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分析探空记录十位电码、个位电码和球炸时出现的异常信号点,找出这些信号点出现异常分别是由电码片不清、结冰等原因造成的。提出应根据高空气象探测规范,对异常信号点作出正确判断,及时进行人工纠点或按仪器异常处理。  相似文献   
696.
地形对登陆热带气旋"黄蜂"(2002)强度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以"目标登陆台风外场试验研究"(CLATEX)项目的目标热带气旋"黄蜂"为对象,在用高分辨数值模式模拟其近海加强和登陆减弱过程的基础上,通过5组对比数值试验,从定量和时间演化角度细致地分析了热带气旋周边海陆和地形分布对热带气旋强度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表明,华南西部地理因子(地形、粗糙度、海陆分布等)对热带气旋强度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华南西部地形的存在,有利于低层弱冷空气向南侵袭,从而激发对流发展,使气旋迅速加强,是"黄蜂"近海加强的关键原因;登陆后冷空气切入造成的稳定层结抑制了对流发展,阻断了对流潜热能源,是"黄蜂"登陆后迅速减弱的重要原因;华南西部真实地形下的地表摩擦效应是"黄蜂"登陆后迅速减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南海热带气旋区的地表热交换以潜热输送(蒸发)为主,其量值一般是感热输送的5~10倍;洋面热交换与气旋强度间存在正反馈关系,符合热带气旋发展的"WISHE"(风引起的表面热交换)机制观点,即"WISHE"可能是南海热带气旋发展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97.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 heavy rainfall case in Henan area during 16-17 July 2004 is performed using the LAS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umerical Modelling for Atmospheric Sciences and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mesoscale model AREM (Advanced Regional Eta Model) developed by Yu (1989) and Yu et al. (1994). The results are shown: the air in the middle part of troposphere within the horizontal range of meso-βscale convective system is heated by condensation latent heat. The isobaric surface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part of troposphere is rising, and thus meso-βscale high is formed; the isobaric surface in the lower part of troposphere is depressed, and thus meso-βscale low is form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high and low layer flow promotes the strong development of the vertical motion. While the rising motion is developing strongly, obvious compensation sinking motion appears around it. In the south of rising motion region, the divergence current in the upper part of troposphere backflows towards south, which leads to the vertical circulation appearing in the upper part of troposphere. The sinking branch of the circulation integrates in the compensation sinking air current in the south of rising motion region and takes the horizontal momentum of upper air to the lower part of troposphere and forms a new meso-βscale jet. In the north of the rising motion region, a mesoscale vertical circulation develops in the low layer of troposphere. The divergence current of the sinking branch of the circulation, which flows southward, converges with warm and humid air current in the low layer of troposphere which flows from southwest, and forms a meso-βscale convergence line. Then it strengthens the convergence over the low level of heavy rain area. In the east of the rising motion region, a mesoscale vertical circulation also develops in low layer of troposphere. The divergence current of the sinking branch of the circulation, which flows westward, causes originally more consistent southwest air current in this region to the east deflection, and thus forms the cyclone curve in the southwest air current. The convergence is further strengthened in the meso-βscale convergence line. The strong development of ageostrophic vorticity in the lower part of troposphere is the important factor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meso-βscale cyclone. At last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chart of development of heavy rain meso-βscale stream filed is given.  相似文献   
698.
影响"05.06.25"长江流域暴雨的西南低涡特征   总被引:2,自引:11,他引:2  
利用NCEP逐日再分析值资料,分析了影响2005年6月25日长江流域暴雨过程的西南低涡结构特征及其移动发展机制。结果表明:25日移出川东影响长江中游的西南低涡是一个显著不对称的斜压系统,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强盛的西南低空急流;低涡移动过程中非地转平衡性很强,高层正涡度平流和低层暖平流的共同作用,是低涡移动过程中周围大气维持较大的非热成风涡度,从而造成低涡区域上空强上升运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99.
2015年6月1日江汉平原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及湖北省地基GPS数据对2015年6月1日江汉平原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稳定强盛的水汽输送通道建立是大暴雨形成的基础,降水强度和范围则与水汽通量辐合中心和大气可降水量增量中心关系密切。强降水开始前对流层低层出现能量锋区,监利和洪湖地区位于暖平流控制下的高能舌中,气旋性环流显著。对流层低层正螺旋度的加强与气旋性暖式切变的增强相一致,高层强辐散、低层强辐合并配合正涡度,且整层均为强上升运动的形势为低层中尺度涡旋的新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暖切变线上发生发展的α中尺度低涡及地面暖低压倒槽中对应的β中尺度低压和涡旋最终导致了此次强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700.
η中尺度暴雨预报模式在湖北的汛期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2年主汛期,将武汉暴雨研究所从中科院引进的宇如聪等设计的两个版本的η坐标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REM、AREM进行了每天两个时次的数值预报试验,并对它们降水预报的TS评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后的REM模式(AREM)预报水平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