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93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302篇
海洋学   106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10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自然大气环境的形成与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有关.本研究从气象角度出发.通过对大气污染的数值模拟试验,客观的把我国自然大气环境分为三类.Ⅰ、Ⅱ类环境,大气扩散条件较好、净化能力较强、污染较轻,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平原、丘陵以及内蒙古、西藏等高原地区.Ⅲ类环境,大气扩散条件差、净化能力弱、污染严重,主要分布在我国中西部的盆地、山区以及东部的长白山、武夷山等山区.  相似文献   
222.
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进行的试验设5个水分处理。比较了其中3个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扬花末期单叶水平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及水分利用率(WUE)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净光合有效辐射(PAR)、蒸腾与气孔阻抗(R)及蒸腾与叶水势(LWP)之间的相关关系,并用计算机分别拟合出其关系式。  相似文献   
223.
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6月12日夜间和2008年5月27日夜间贵州南部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发生在西高东低、东北低涡稳定维持的有利环流形势下,700 hPa巴塘低涡东移是造成贵州西南部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巴塘低涡和低空西南急流在贵州东南部维持对贵州西南部暴雨起重要作用,同时不稳定能量在贵州南部积聚为暴雨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相对于后一过程,前一过程在贵州水汽辐合区更大,其大雨量级以上降水范围更广;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生成发展是两次局地大暴雨发生发展的可能触发原因,暴雨中心位于辐合线南侧暖区中;前一过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强且位置偏西(西脊点到达110°E),南支槽东移有利于引导700 hPa低涡移动,弱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形成能量锋锋生,引起低涡强烈发展、涡旋环流增强,而后一过程副高偏弱且位置偏南、偏东,500 hPa上无高原槽影响,以及地面贵州南部为低压控制且无冷空气影响,是前一过程比后一过程降水强度更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24.
利用1996—2020年逐时降水资料,统计分析长江流域30°N沿线不同地形阶梯代表区昼、夜、冬、夏降水的频率、雨量、类条件概率密度等特征,通过研究昼夜比、冬夏比随经度的分布探讨不同高度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①30°N沿线四川盆地内降水量和频率的夜昼比向东递减,雅安附近是夜雨强中心区,夜雨现象在四川盆地东侧山地108°E以东趋于消失;盆地内强降水比弱降水更易发生于夜间。②30°N沿线冬雨与夏雨存在较大差异,雨量上冬雨小、夏雨大;结构上冬雨弱、夏雨强;降水频次上存在地域差异,第二地形阶梯冬雨少、夏雨多,而第三地形阶梯反之;冬雨受大地形影响更为明显。③根据降水第1类类条件概率密度(CCPD1)冬夏比及冬雨CCPD1距平百分比聚类分析,可将8个分区分为3类,该分类与地理位置、地形阶梯有良好的对应关系。④夏雨受局地地形影响显著,将夏雨CCPD1距平百分比高于10%的峰(低于-10%的谷)值区定义为夏雨强(弱)潜力区,则各分区强、弱潜力区表现各异。江汉平原南部、鄱阳湖以北发生短时强降水潜力较大,雅安出现极端短时强降水潜力大(强潜力区≥61 mm);〖JP2〗冬雨强潜力区(CCPD1距平百分比高于50%的峰值区)位于第三地形阶梯上的VII、VIII、〖JP〗IX分区(潜力值1~20 mm),而该降水区间也是雅安和盆地中央的弱潜力区(CCPD1距平百分比低于-50%的谷值区)。  相似文献   
225.
226.
灵山县花岗岩风化壳表层土中的细粒部分(粉粒、粘粒)和粗粒部分(砾砂、粗砂)含量较多,而中粒部分(中砂、细砂)含量较少。其表层土的渗水试验结果表明,该表层土的渗透系数普遍偏高,在滑坡地段更甚。此外,滑坡地段的渗透曲线(渗透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还呈较大幅度的震荡现象,这与稳定地段的渗水曲线有明显的区别。分析认为:稳定斜坡段渗透系数的普遍偏高不仅与花岗岩风化壳表层土的颗粒级配有关,也与斜坡卸荷产生的拉张裂隙、降雨冲刷等多重因素有关;而滑坡地段渗透曲线呈现的剧变震荡则反映了在渗水试验过程中,表土中的大空隙不时地被冲刷下来的细粒短暂地堵塞,后又因细粒软化被冲蚀下坠,渗水通道再次疏通的反复过程。  相似文献   
227.
看了第7期水文工作通訊上刊登的“測站財务工作是光荣的任务”的短評及宋雍孚同志的文章,給了我很大的提示。現在就我在財务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写在后面,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28.
用正交实验探讨了银杏叶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乙醇体积浓度为60%,回流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3h的条件下,银杏叶提取效果最好;并分别用Al3 和红外光谱法对提取物有效成分进行了定性检测。该实验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行性强,为后续精制工艺提供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29.
南海北康盆地热流分布特征及其构造控制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爱华  徐行  罗贤虎  廖开训  彭登 《地质学报》2017,91(8):1720-1728
热流是天然气水合物储量估算和油气资源评价的基础数据。南海实测热流数据虽然多,但分布不均。为深入认识北康盆地的热流特征,本文首先利用北康盆地获得的实测热流数据和前人研究成果,绘制了北康盆地热流分布图;根据热流和地温梯度变化特征,重点讨论了北康盆地热流异常区的成因机制,并根据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对北康盆地热流分布主要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北康盆地热流变化范围为43.0~115.0mW/m~2,平均为76.8±21.7 mW/m~2;地温梯度变化范围为49.0~133.1℃/km,平均地温梯度为82.2±22.4℃/km。热流整体偏高,具有西高东低,南部高、东南部热流最低的热流特征,且在盆地西北部具有明显的热流异常。分析认为:(1)热流异常区中B区是由于海底高导层埋深影响,A区和C区是由海底流体渗漏区的地下水循环导致热流异常,推测A区为补给区,C区为排泄区;(2)北康盆地热流分布明显受构造作用的控制。西北部及南部受廷贾断裂控制,而东南部为古俯冲带及古洋陆过渡带,西高东低的热流分布特征还与盆地经历的3次快速沉降作用有关,但北康盆地拉张的构造背景引起整体热流值偏高。这对北康盆地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0.
一种新的贵金属元素的放射化学中子活化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利用长链仲碳伯胺N_(1923)作为铂族元素的萃取剂,研究了在0.06—5.0mol/LHCl体系内,各种稀释剂、萃取剂浓度、酸度、萃取平衡时间以及添加氧化剂等因素对Os、Ir、Au等元素萃取率的影响,并与叔胺N_(235)的萃取性能作了比较。在示踪实验基础上,提出了从地质样品中分离铂族元素的化学流程,并结合中子活化测定了国际地层界线参考样品DINO和Contessa中的部分铂族元素的含量。萃取法的结果与螯合离子交换树脂法的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