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120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周缘发现的大量油气主要来源于下寒武统泥质烃源岩。坳陷西部下寒武统发育玉尔吐斯组,东部发育西大山和西山布拉克组,两者在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微量元素显示玉尔吐斯组具有较高的古生产力,总体反映西部水体较深的强还原斜坡相沉积环境,而东部则反映为水体更深、还原程度更高的盆地相沉积环境。通过地震标定及解释,刻画了下寒武统烃源岩厚度图,发现了满西、满东两个沉积凹陷,结合总有机碳(TOC)分布图,对下寒武统烃源岩生烃潜力进行了计算及成图。北部坳陷生烃量巨大,而目前已发现油气仅占很小一部分,所以北部坳陷及周缘下步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42.
周志东  张春祖  张颖 《海洋学报》2010,32(9):6620-6625
考虑外延钙钛矿型铁电薄膜内的等效应力、表面晶格变化和表面电荷引起的退极化效应等机电耦合边界条件,利用铁电薄膜系统的动态金茨堡-朗道方程(DGL),系统分析和讨论了外延铁电薄膜相变温度与临界相变厚度的尺寸效应.结果表明,铁电薄膜相变温度与临界相变厚度完全依赖于各种与薄膜厚度相关的力电耦合边界条件.也给出了BaTiO3外延铁电薄膜相变温度在各种边界条件下随厚度的变化,从结果看出,本文的分析与结论更符合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243.
冰川表面能量平衡模型建立了冰川与大气之间的联系。为探讨不同天气条件对冰川能量收支的影响, 利用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海拔4 550 m处的气象资料(2011年8月24日 - 9月6日), 结合能量平衡模型, 分析了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能量收支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受云量影响, 晴天条件下向下短波辐射(318.3 W·m-2)是多云条件下的1.5倍, 是阴天条件下的3倍。三种天气条件下的向下长波辐射, 晴天(215.4 W·m-2)<多云(267.4 W·m-2)<阴天(291.6 W·m-2)。受固态降水的影响, 阴天条件下冰川反照率(0.50)是晴天时的2倍多。而三种天气下的最大消融耗热, 晴天(739.6 W·m-2)>多云(582.8 W·m-2)>阴天(324.5 W·m-2)。在能量收入项中, 净短波辐射是主要来源(98%), 但是受天气条件影响, 能量支出各项所占比例有明显差异; 在三种天气条件下, 净长波辐射所占比例分别为35%、 31%和23%, 消融耗热所占比例分别为62%、 64%和75%, 潜热通量所占比例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244.
碳酸盐岩古潜山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烈,油、水分布特征十分复杂.以现代岩溶理论为指导,通过对轮古西奥陶系古潜山岩溶地表古水系的详细分级刻画,采用趋势面分析方法对古潜山岩溶残丘次级进行了划分,结合单井油水界面判识结果,对残丘级次的控油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并运用油气差异聚集原理阐述了其控制机理.研究结果揭示了古潜山油藏部分油井油水界面分布受控于不同次级的残丘,从运移近源低部位向高部位油水界面呈抬升趋势,由一级残丘控制向二级残丘控制变化.这一分布规律本质上是油气差异聚集过程中不断抬升的岩溶沟谷决定的溢出点和相对独立的缝洞单元联合控制的.这一认识可为油藏开发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45.
根据GPS数据的现代运动场研究了北天山的现代形变过程。在这一地区,速率分量和某些类型形变速率场的不均性都表现出与现代构造活动区密切相关。以场的水平梯度极值区图为基础划分构造活动区段,查明强震震中区就位于这些活动区。当取得活动区状态的GPS数据时,区域地壳动力学状态监测是最有效的。  相似文献   
246.
狄勉祖 《气象》1978,4(7):36-37
热电式辐射仪器通过电表所显示出来的数值,不仅与辐射强度本身有关,而且也与环境温度有密切关系。这会给观测结果带来一系统性误差,其量值在“热电式相对日射表温度效应的测量”(以下简称“测量”,见本刊1978年第2期)一文中已经给出,这确实  相似文献   
247.
本文主要从地震活动性角度选用青甘宁交界一带6级以上地震,研究了该三角区内地震时、空、强分布,b值以及与邻区地震相呼应等地震活动特征。表明该区存在4个地震活跃段,存在NNE及NWW两条近于正交的地震活动条带,7级和8级地震沿条带迁移的规律。此外,还揭示了b值低及各个地震活动时段b值变化不大是该区最突出的特点。从而有助于我们认识该区地震活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