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157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172.
173.
在东昆仑中带,北西向韧性剪切带构成了区域构造格局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石灰沟韧性剪切带为代表,该类剪切带具有切割深度大、区域延伸稳定的特点,控岩控矿作用明显,并对北西向构造分区有控制作用,其形成演化与东昆仑区域构造发展背景相一致,反映了加里东到印支期,由拉张到挤压、再到走滑扭动的区域构造应力变化。  相似文献   
174.
大邑县位于成都平原向川西高原的过渡地段。其中,山区有6个乡、57个村。山区幅员面积976.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幅员面积的65.6%。山区人口5295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1.8%。 1978年以来,大邑县据据农业区划为基础,初步弄清了山区农业发展的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175.
甘肃省暴雨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着重分析甘肃省的暴雨特性与时空分布规律,列举了历年实测和调查最大点暴雨特征值,绘制了短历时暴雨~高程相关线、选配丁甘肃最大点暴雨外包线公式,对历年各时段最大暴雨均值、极值、Cv、Cs值等暴雨参数及典型暴雨时程分配和面时关系线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6.
177.
美国华盛顿州里奇兰市西北太平洋实验室为美国能源部研制成功一种特殊用途的感应式电导率探测仪,可在地热勘探中用来测量高温(250℃)高压(600磅/英寸_2,约合42公斤/厘米_2)下咸水电导率。该仪器的基本原理与海洋调查用的感应式电导率探测器非常相似,也是用一对磁环作敏感元件,以被测咸水构成环路。数学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作为电流变换器的磁环线圈的输出电流i_2与被测咸水的电导率成正比。所设计的电子线路使测量结果不受磁环  相似文献   
178.
山东省乳山县从60年代就在乳山湾内进行投石附苗养殖褶牡蛎,但因湾内为粉沙质淤泥,石块易下陷,而未发展起来。1985年滩涂贝类养殖科技户辛启伦同志,改变了旧有的养殖方式,不用任何附着基和养殖器材,将牡蛎苗种直接播放在泥质滩涂上进行养殖,取得成功。几年来我们不断总结试验,使该养殖方法逐步完善并在全县滩涂大面积推广,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9.
研究了溶液PH值、离子强度、氨基酸和微量金属元素对珠江口悬浮物电泳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电泳淌度(负值)的绝对值开始逐渐增大,至PH值为8左右开始下降;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电泳淌度的绝对值也相应增大,至10^-2时趋向平稳;氨基酸对电泳淌度无影响;而微量金属元素对电泳淌度的影响取决于该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0.
讨论了在冲绳海槽伊平屋海岭和南奄西海丘两处海底热液喷出口附近海水中的铀系子体放射性核素2 10 Pb和2 10 Po浓度的垂直分布剖面 .在伊平屋海岭 ,甲烷及2 2 2 Rn的数据表明海底热液活动不强 ,总2 10 Pb和2 10 Po放射性均低于它们各自母体的放射性 ,2 10 Pb和2 10 Po在海水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分别为 2 0和 2~ 5a ,而在以“黑色烟雾”为特征的海底热液活动强烈的南奄西海丘 ,在”烟雾”中的总2 10 Pb含量 ( 0 1 6 7× 1 0 -3~ 2 50× 1 0 -3Bq/kg)相对其母体2 2 6Ra贫乏 ,而总2 10 Po含量 ( 1 83× 1 0 -3~ 2 83×1 0 -3Bq/kg)则相对其母体2 10 Pb过剩 .该处海水中的2 10 Po的放射性高于东海陆架区及冲绳海槽其他海区 ,并且显示了2 10 Po过剩 .2 10 Pb/ 2 2 6Ra以及2 10 Po/ 2 10 Pb放射性比值的范围分别为 0 1~ 0 4和 1 1~ 7 8.在热液扩散带中2 10 Pb被优先从海水中清除 .控制南奄西海丘海水中2 10 Pb浓度的可能机制涉及到2 10 Pb通过扩散作用的横向输送 .在热液扩散带中高2 10 Po/ 2 10 Pb放射性比值表明2 10 Pb的耗尽及2 10 Po从海底热液喷出口的加入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