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318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0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221.
露头油藏是一种潜水面控制的特殊油藏, 研究它可以丰富石油地质理论和指导干燥盆地的勘探.通过理论研究和对吐哈盆地七克台油田分析认为, 露头油藏形成于潜水面埋深较大、油源丰富、发育露头圈闭的盆地.这种油藏有2种成藏模式, 一种是在削顶背斜的翼部形成的, 另一种是在侧向岩性封堵的单斜上形成的.露头油藏具有埋藏浅(深度几十至几百m)、形成时间晚、储集层物性好(孔隙度一般大于1 5 %)的特征。   相似文献   
222.
不同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将不同的评价方法相结合对于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油气排出—聚集—成藏的地质历史过程,同时结合油气勘探的数学规律来建立油气资源的定量预测模型,以此进行石油资源潜力评价.具体研究可分为4个步骤:①对研究区进行油气成藏体系的划分并定量研究其排烃强度,确定排烃量;②确定该油...  相似文献   
223.
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水平电偶极子源在海洋二维介质情况下电磁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利用油气高阻异常体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研究MVO(Magnitude Versus Offset)曲线解释方法的有效性,进而分析高阻油气异常体的水平位置的变化,对电场和磁场幅值的MVO曲线产生的影响,得出了通过MVO曲线定性分析高阻油气异常体相对水平位置的方法。本研究可为海洋可控源电磁法数据的定性分析提供部份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4.
湖北鸡笼山岩体主要矿物的成因矿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笼山矽卡岩型铜金矿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西端,其成矿作用与矿区出露的鸡笼山花岗闪长斑岩关系密切.该岩体主要矿物有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角闪石和石英.矿物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岩体中的斜长石主要为更长石-中长石;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富Mg2+,Al3+,K+,贫Ca2+,MF值变化在0.47~0.64之间;角闪石贫Ti2+(0.35%~1.78%),富Mg2+(5.3%~9.35%).矿物温压计计算结果显示,岩体固结温度约在720℃~790℃之间,压力约在4×108 Pa~5×108 Pa之间,深度相当于13 km~15km形成度,氧逸度(Logfo2)变化范围是-10.5~-14.黑云母及角闪石化学成分显示岩体为Ⅰ型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带背景环境下,岩浆具壳幔混合特点.该区在燕山期,上地幔岩石圈隆起,碱性玄武质岩浆先后沿不同方位基底断裂上升侵位,发生结晶分异作用并与地壳物质发生同化混染联合作用,形成闪长质岩浆.在有利的断裂构造务件下,岩浆以较快的速度上升,与地层围岩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同时形成矽卡岩矿床.  相似文献   
225.
对郧县—白河段汉江Ⅰ级河流阶地上风成黄土的沉积学、理化性质、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汉江Ⅰ河流阶的形成不晚于25 ka BP;黄土具有马兰黄土(L1)→过渡黄土(Lt)→古土壤(S0)→全新世黄土(L0)→表土(TS)的地层序列,与渭河谷地的黄土地层序列完全可比;25~11.5 ka BP,冬季风强盛,气候冷干,从11.5 ka BP开始,冬季风逐渐减弱,气候开始向暖湿方向逐步转化,从8.5 ka BP开始,夏季风达到了末次冰期结束后的鼎盛时期,3.1 ka BP前后,东亚季风格局发生变化,夏季风减弱,重新进入一个相对干冷的时期,而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形成了表土;汉江上游谷地黄土记录的末次冰期后季风逐渐加强、中全新世季风强盛、随后季风衰退和气候变干的夏季风演变模式与渭河谷地黄土的记录高度一致,与邻区石笋和泥炭记录的季风变化趋势也有良好的可比性,但与石笋/泥炭记录的夏季风强盛期的起始时间(9.3~4.2 ka BP)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26.
根据烃源岩演化过程中残留生烃母质变化原理,建立了TOC恢复的数学地质模型,提出了TOC演化与各种主控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式,通过对模式中各主控因素在自然条件下变化的特征取值,计算得到了TOC恢复系数,做出了泥质岩烃源岩和碳酸盐岩烃源岩在含不同类型干酪根情况下的TOC演化图版。这一方法的最大特色是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和高温压物理模拟实验条件可能带来的结果偏差。研究表明:随着热演化程度的增加,烃源岩内残留的TOC含量逐渐减少,在大量生排烃阶段(RO=0.5%~2.0%)变化幅度最大;处于高过成熟阶段(RO>1.2%)的烃源岩,其原始TOC恢复系数随RO增大而逐渐增加,含Ⅰ型、Ⅱ型、Ⅲ型母质的泥质岩烃源岩TOC恢复系数分别可达3.0、2.0、1.4;含Ⅰ型、Ⅱ型、Ⅲ型母质的碳酸盐岩烃源岩TOC恢复系数分别可达3.2、2.2、1.5。论文例举了源岩TOC恢复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27.
川西坳陷XC构造带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储层预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XC构造带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地层埋深大,地质条件复杂,采用任何单一的技术方法皆难于准确预测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洞缝型储层的分布。在明确沉积储层特征的基础上,依据储层地震响应特征,采用波形分类、地震属性、相干体分析、波阻抗反演等多种技术方法进行储层有利相带预测,建立了一套适合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洞缝型储层的预测技术方法序列。预测结果表明,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洞缝型储层主要分布于XQ构造—XC构造—WX构造一带,综合评价为储层发育有利区;其次分布在HXC构造—FG构造一带,综合评价为储层发育较有利区,其余地区储层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28.
黄河中游晋陕峡谷段全新世晚期洪水滞流沉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黄河晋陕峡谷的深入调查研究,在延长永和县河段发现了典型的全新世晚期洪水滞流沉积剖面。在野外考察中,对沉积物的宏观特征和沉积环境及其分布特征进行观察,并进行了系统采样。在实验室对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成分、磁化率、烧失量、CaCO3含量等测定。通过综合分析论证,表明黄河中游晋陕峡谷全新世晚期洪水滞流沉积物以粉砂为主,细砂含量次之,粘粒含量很少,分选性好,磁化率很低。其沉积学分类为细砂质粉砂,是黄河洪水悬移质泥沙在高水位滞流环境下的沉积物。将其与典型的全新世风成黄土和古土壤进行对比,可知其粒度成分比黄土和古土壤更粗,粒级分布更为集中。此外,将其与延河郭家川全新世洪水滞流沉积物对比,发现其粒度频率分布基本相似。该研究结果对于揭示黄河中游洪水水文泥沙特性及其历史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9.
 对关中盆地东部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YHC剖面)常量元素分析,发现:YHC剖面化学组成以SiO2、Al2O3和CaO为主,三者平均含量的总和达774.1 g·kg-1,元素含量SiO2 >Al2O3>CaO>Fe2O3>MgO>Na2O>K2OTiO2; 相对黄土L1,Ca、Na、Mg在S0中相对迁移,且Ca、Na淋溶强烈,K、Fe、Al在S0中相对轻微富集; 关中平原东部风化程度弱,处于较弱的脱Ca、Na初级风化阶段(并且可能在沉积源区就已经发生),伴有碳酸盐的淋溶。CIA等揭示的YHC剖面各层的风化顺序S0>Lt>L0>TS>L1UCC,与关中西部扶风和黄土高原中部庄浪相比,关中平原东部的风化程度居中。CIA对气候的响应灵敏,揭示出早全新世风化渐强气候变暖,中全新世风化最强气候暖湿,晚全新世以来风化程度骤然减弱气候恶化,对次一级的气候事件也有反映。  相似文献   
230.
利用实时资料、自动站加密资料、FY-2C卫星、宝鸡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发生于关中西部宝鸡2012-08-13大暴雨天气成因进行分析,重点揭示其中尺度系统特征。结果表明生命史10 h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是大暴雨的直接原因。而MCS是天气尺度和中尺度系统共同影响造成的:天气尺度东北急流提供大尺度辐合上升运动动力、水汽输送、辐合,从而使关中水汽、稳定度演变为利于对流性降水天气发生,且携带冷空气触发形成MCS,地面中尺度切变线提供带状辐合使对流组织加强。雷达图上,带状、块状强回波对应强降水,当组合反射率因子40 dBz、垂直液态含水量5 kg.m-2、回波顶高9 km时,雨强≥16 mm/h(出现短时暴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