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318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对冷家溪群及其上覆板溪群斑脱岩中的锆石进行研究,测得冷家溪群小木平组斑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822Ma±10Ma)和上覆板溪群张家湾组斑脱岩锆石U-Pb年龄(802.6Ma±7.6Ma),结合"江南造山带"东部变质基底双桥山群和西南地区四堡群、下江群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将冷家溪群与其相应的江南古陆变质地层明确定位于新元古界。该年龄对重新界定"武陵运动"的时限和进行同期地层的区域对比、构造演化研究都有重要意义。冷家溪群与双桥山群、梵净山群、四堡群、双溪坞群一样,均为低变质绿片岩系,构成了江南古陆地区的变质基底。多年来冷家溪群一直划归中元古界,并且视为"武陵运动"的主体,其时代的定位将影响整个江南古陆变质基底的地层划分和对比,也将制约江南造山带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解疑。上述锆石U-Pb年龄不仅标示了湘东地区新元古代地层的时代,也为江南古陆中部变质基底提供了新的、精确的年代学数据。  相似文献   
242.
局地因素对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地温影响分析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庞强强  赵林  李述训 《冰川冻土》2011,33(2):349-356
气候是多年冻土形成与变化的动力,局地因素则通过改变地表辐射、对流和传导过程对多年冻土产生影响,导致多年冻土发生空间分异.应用青藏公路沿线大量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局地因素对多年冻土区地温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地貌、植被、积雪、土壤性质及含水量等局地因素,对青藏公路沿线地区多年冻土的发育和多年冻土热状况有显著影响.局地因...  相似文献   
243.
黄铁矿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既可提供元素赋存状态的信息,又可示踪热液成矿过程。利用电子探针对龙山金锑矿赋矿地层新鲜板岩、蚀变围岩以及矿石中黄铁矿的多种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沉积黄铁矿中Au主要以纳米颗粒形式存在;热液黄铁矿中既有固溶体金,也有纳米金。沉积黄铁矿中Co、Ni、Sb、Mn、Te可能以固溶体形式存在,As、Pb、Zn、Cu、Ag以包裹体形式存在;热液黄铁矿中As、Sb、Mn、Te可能以固溶体的形式存在,Co、Ni、Pb、Zn、Cu、Ag以矿物包裹体形式存在。龙山金锑矿至少经历了两个成矿期:早期是由深部的富Ni岩浆流体引发的金、铅、铜、钨矿化,该期矿化强度不大;晚期是以大气降水循环引起的金、锑矿化,是龙山金锑矿的主要成矿期,并大致可分为显微金阶段、次显微金辉锑矿阶段、可见金辉锑矿阶段和辉锑矿阶段4个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244.
The dust source and transporting system are two indispensable aspects in the process of loess-palaeosol accumulation.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dust of the Loess Plateau mainly comes from the northwestern inland gobi and desert, transported by the East Asia monsoon systems and westerlies. However, there are little researches with respect to the dust source and deposition dynamics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Huaihe River.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nvestigated and collected the YPC section with high resolution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Huaihe River. The chronological frame was reconstructed by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OSL) dating and correlated with the published loess time series. By comparison of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S) and grain size (GS) of loess-soil profile among YPC profile, XJN profile (western Loess Plateau) and the JYC profile (southern Loess Plateau), we find similar climate change and pedogenic process betwee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Huaihe River and the Loess Plateau, both experienced an extreme dry and the weakest pedogenesis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followed by a transitional episodes from the cold-dry last glacial to the warm-humid mid-Holocene and increased pedogenesis in the early Holocene, then a most humid-warm and strong pedogenesis in the mid-Holocene, and climate deterioration and decreased pedogenesis occurred during the late Holocene. But the MS of loess-soil profile sequence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Huaihe River was much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Loess Plateau, and the GS was much coarser than those in the Loess Plateau. Comparison of GS for these three profiles revealed that there were different dust sources, which belonged to different aeolian transporting systems. The loes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Huaihe River was a wind blown deposition of near source, while the coarser dust mainly came from loose alluvial deposits of alluvial and proluvial fans of the Yellow River. The yielding and carrying dynamics of the dust in the Huaihe River is the northeast wind prevails in the winter half year.  相似文献   
245.
针对致密储层判识和产能预测准确率低,提出一种新的建模方法——逐类组合支持向量机方法(TCSVM).首先应用支持向量分类机(SVC)实现储层类别判识,然后用支持向量回归机(SVR)建立气层产能预测模型,最后对未知储层进行判识和产能预测.该模型通过前期降噪、降维的属性优化,有效降低数据类别对储层判识的干扰,提高储层判识和气...  相似文献   
246.
为了认识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志留系储层特征及其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利用叠合盆地油气功能要素组合-构造过程叠合-相势耦合控油气成藏的新方法,分析该层系18口钻探失利井原因.结果表明:50%的探井因油气成藏功能要素不全或不能有效组合而失利,6%的探井因油气藏遭受后期构造运动被调整、破坏而失利,44%的探井因晚期相势不能有效复合...  相似文献   
247.
在会理地区进行前寒武纪地质调查过程中,于会理县通安镇皎平渡一带发现通安组片岩中分布少量高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岩石组合,其中典型的岩石类型为角闪岩,经过室内薄片鉴定和利用地球化学进行原岩恢复,角闪岩原岩为基性火山岩(玄武质岩)。研究采用LA-ICP-MS方法,对角闪岩进行锆石微区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了1 720Ma±7Ma(MSWD=0.47,N=23)的原岩成岩年龄。结合通安组的年龄资料和区域大地构造演化背景,认为1 720Ma±7Ma代表了通安组早期年龄,限定了通安组一段顶部的沉积时限,而以角闪岩为代表的这套变基性火山岩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古老基底扩展环境,是全球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事件在扬子西缘的地质记录。  相似文献   
248.
对汉江上游谷地弥陀寺黄土剖面的地层序列和常量元素进行了研究,用光释光测年法(OSL)对地层进行了断代。结果显示:剖面中Na2O、Mg O、Ca O表现淋失,Fe2O3、K2O和Al2O3则相对富集,其中在古土壤中这些元素表现淋失或富集程度更为强烈;剖面具有斜长石风化为主的初级化学风化程度,以Ca、Na流失严重为特征;从马兰黄土L1→古土壤S0→全新世黄土L0,风化由弱变强再变弱。这些信息揭示了汉江上游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尤其是气候的变化规律:18 000~11 500 a BP气候以干冷为主,进入全新世后逐渐转暖,8 500~3 100 a BP为全新世大暖期,气候温湿,3 100 a BP后气候又转凉,呈现出由"冷干→转暖→暖湿→干凉"的演变过程,同时弥陀寺黄土对6 000~5 000 a BP期间发生的气候波动冷事件也有记录响应。  相似文献   
249.
1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气候服务 《气象》2011年第3期 翟盘茂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81 摘要: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福祉和人类社会的繁荣至关重要。气候学本身就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气候的科学。最近五十多年,地球气候明显地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变化的气候又通过各种途径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250.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寒武系已发现的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显示了巨大的勘探潜力,然而由于塔里木盆地经历了多期的构造运动,早期形成的寒武系碳酸盐岩油气藏经历了后期的调整、改造、破坏和再聚集,油气成藏过程复杂,已有的油气成藏理论难以指导该地区的油气勘探。目前寒武系地层钻探成功率偏低,仅为25%。从地质角度出发,采用“功能要素匹配-构造过程叠合-晚期相势源复合的新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失利井原因进行分析,试图揭示该地区油气成藏机理,以便有效地指导油气勘探。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的15口失利井的分析结果表明:80%的失利井由于功能要素不匹配,落在有利成藏领域之外而失利;7%的失利井由于构造过程叠合改造破坏了早期形成的油气藏,落在有利勘探区带之外而失利;13%的失利井由于晚期相-势-源不复合,落在有利勘探目标外而失利。该方法完美地解释了塔里木盆地寒武系钻探失利的原因,说明其在指导油气勘探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以后的油气勘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