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92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239篇
海洋学   73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01.
湖南江永铅锌矿床岩溶成矿构造系列及其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解析已知矿体入手,认为江永铅锌矿床外接触带主矿体不是脉型矿体,而是岩溶型矿体。岩溶成矿构造受石磴子组中厚层灰岩控制。一组岩溶由两个岩厅组成,一个发育于200~320m标高,另一个发育于400~550m标高。根据近等距性原则,分别于已知岩溶型矿体(Ⅱ、Ⅲ)的南、北两侧预测了Ⅰ、Ⅳ及Ⅴ号岩溶组。建立了岩溶成矿构造系列、结构及坑睛鉴别标志,并探讨了岩溶的形成与演化。预测结论与物探激电异常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202.
以常见的地图上地名的位置标注为例,介绍3种获得象累点的方法。为了便于理解省去了冗长的推导过程,直接提供完整的数学表达式,套用方便,适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203.
地震层析成像反演中解的定量评价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地震层析成像非线性问题线性化处理之后,各种反演算法归纳成为对不适定方程的求解。地震层析成像反演算法的解的物理意义是给出地质结构,因此对于解的可信度产生怀疑。本研究根据解估计的分辨率矩阵的原理,提出LSQR(Least Square QR)算法解协方差矩阵的评价算法,用相关分析可以为那些求解过程中得不到分辨率矩阵的反演方法提供解的定量评价。并用本文提出的解的定量评价方法试评了一个实际地壳模型的地震  相似文献   
204.
汪劲草  常家良 《湖南地质》2000,19(2):117-120,140
江永庵堂岭铅锌银矿床外接触带主矿体属岩溶型矿体,本文预测已知Ⅱ、Ⅲ号岩溶矿体的两侧赋存有Ⅰ、Ⅳ、Ⅴ号岩溶矿体,每组岩溶由上、下两个岩厅及廓道组成,岩溶组之间的间距约120~150m。根据早期充填岩溶的方解石晕并结合其它构造标志,能够有效地在坑下预测隐伏岩溶。地质预测结论与特探激电异常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205.
基于抛物线型D-P准则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宜胜  李建林  常晓林 《岩土力学》2007,28(7):1448-1452
岩质边坡内通常会存在部分拉剪屈服区,因此,在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中采用能够同时考虑拉剪屈服和压剪屈服的H-B准则相较M-C准则来说更为合适。推导了基于H-B准则的抛物线型D-P准则,克服了H-B准则在数值计算中的困难。针对基于抛物线型D-P准则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证明了折减抛物线型D-P准则材料参数的合理性。结合上述研究成果,分析了茨哈峡水电站右岸泄水边坡在天然状况下和泄水雾化状况下的稳定安全度。计算结果表明,该边坡在天然状况下是稳定的,但在泄水雾化状况下将会发生失稳。因此,需对该边坡采取工程处理措施,提高其稳定安全度,以防泄洪雾化失稳。  相似文献   
206.
考虑堆石体流变效应的高面板坝最优施工程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伟  常晓林  胡颖  闫生存 《岩土力学》2007,28(7):1465-1468
考虑高面板坝堆石体的流变变形效应对堆石体的最优施工碾压进度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堆石体的本身流变变形特性对不同施工碾压进度方案下的面板垫层变形影响较大。堆石坝不同材料分区的特点从客观上决定了高堆石坝必然存在一个较优的施工填筑上升方案。堆石体均匀上升的填筑进度方案的面板垫层法向最大位移较小,且沿面板坡向的分布比较均匀,对面板与垫层间的协调变形有利。从最优填筑方案的角度来看,建议高堆石坝采用均匀上升的碾压施工程序。  相似文献   
207.
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流变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伟  常晓林 《岩土力学》2006,27(8):1389-1392
采用一种新的能模拟高围压条件的堆石料幂函数流变本构模型,对水布垭面板堆石坝进行了考虑堆石料流变特性的应力-应变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堆石料流变特性后的坝体变形有明显的增加,坝体应力有所松弛。堆石体的流变特性使得面板的挠度有所增加,面板顺坡向和坝轴向拉应力极值有所增大。对于分期浇筑面板、分期蓄水的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选用合适的流变本构模型正确地模拟堆石体的流变特性,其结果可以为大坝填筑进度及面板分期浇筑时间的确定提供参考,对于正确地预测大坝的应力变形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8.
209.
提出一种矿山地表时序三维多量级形变重建方法。首先利用单轨道OT和DInSAR技术提取LOS向非连续的多量级形变;再结合形变先验融合模型和概率积分法构建矿山三维多量级形变重建模型;最后以神东大柳塔矿山5230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对覆盖研究区的6对高分辨率TerraSAR-X数据进行时序处理,获取长时间序列的矿山地表三维多量级形变监测结果。与水准测量结果对比发现,该方法与水准测量结果形变趋势一致,垂直向、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小于0.188 0 m、0.224 3 m和0.207 4 m。该方法不仅能准确测量矿山地表三维多量级形变,还能精细反演矿山地表沉降漏斗边缘到中心的形变特征。  相似文献   
210.
Understanding long-term human-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requires 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 of past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s. Most reconstructions have been based primarily on consistently available and relatively standardized information from historical sources. Based on available data sources and a retrospectiv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approaches and methods of the digital reconstruction and analyze their advantages and possible constraint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1) Historical documents contain qualitative or semi-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about past land use, which also usually include land-cover data, but preparation of archival documents is very time-consuming.(2) Historical maps and pictures offer visual and spatial quantitative land-cover information.(3) Natural archive ha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as a method for reconstructing past vegetation and has its unique possibilities especially when historical records are missing or lacking, but it has great limits of rebuilding certain land-cover types.(4) 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 models have been gradually developed from empirical models to mechanistic ones. The method does not only reconstruct the quantity of land use/cover in historical periods, but it also reproduc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Yet there are still few historical land-cover datasets with high spatial resolution.(5) Reconstruction method based on multiple-source data and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could build historical land-cover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complement the missing data, verify reconstruction results and thus improve reconstruction accuracy. However, there are challenges that make the method still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 This method can be a long-term development goal for the historical land-cover reconstruction. Researchers should focus on rebuilding historical land-cover dataset with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by developing new models so that the study results could be effectively applied in simulations of climatic and ecological eff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