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8篇 |
免费 | 98篇 |
国内免费 | 12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4篇 |
大气科学 | 38篇 |
地球物理 | 49篇 |
地质学 | 363篇 |
海洋学 | 137篇 |
天文学 | 17篇 |
综合类 | 39篇 |
自然地理 | 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王远李开宇方传珊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7,(5):53-58
地名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独特的区域文化内涵,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所在地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在借鉴国内外对地名研究的基础上,基于GIS技术,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并引入地名密度分析渭南市3 121个村级地名,并运用Arc GIS软件制作专题地图,通过可视化分析来探究陕西省渭南市地名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在自然地理要素方面,渭南市地名的空间分布与渭南市地形呈现出相互吻合的状况,各区域地名都强烈的依赖着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并凸显出渭南市各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在人文地理要素方面,以姓氏类和企盼类命名所占比重最高,经济类的占比最低。 相似文献
162.
163.
西昆仑山库地变质橄榄岩块是肢解了的震旦纪一早古生代蛇绿岩碎片。变质橄榄岩以残斑结构为主,呈现粗粗结构向残班结构的过渡和残斑结构向板状等粒结构的过渡。此岩石有明显的变形结构,橄榄石变形时的滑移系为{0kl}[100].橄揽石发育有代表高温(800℃以上)的位错构造,也有代表低温的位错构造。表明此变质橄榄岩经受了上地幔环境下发生的高温塑性流变和侵位过程中及侵位后所经受的低温高应变速率条件下的变形。上地幔环境下变形时的差异应力约为80MPa,应变速率约为1.96×10-12s-1-7.03×10-10s-1.此变质橄榄岩代表由大陆裂谷发展起来的洋盆下的地幔,产出的构造环境为洋脊-裂谷带。 相似文献
164.
165.
166.
华北晚古生代陆表海盆地东南缘高频海侵事件对聚煤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古生代华北陆表海盆地的海平面变化具有复合性海平面变化的特点 ,长周期的海平面变化周期中叠加了中、短期的海平面波动变化 ;长周期海退过程中 ,具多次短周期海侵事件发生 ,长周期海侵过程中也有短周期的海退发生。而短周期的海平面波动变化属于高频海平面变化 ,深刻地影响着陆表海盆地的沉积充填和聚煤作用。总起来看 ,鲁西及邻区的晚古生代陆表海盆地充填沉积是由一种较薄的反映水体向上变浅的复合性旋回序列组成 ,其分界面是由地史上瞬时的相对海平面上升形成的间断事件所致 ,或相对海平面下降期间的暴露事件形成的间断面所产生的。陆… 相似文献
167.
崎岖列岛海区水沙特征及近期冲淤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99年冬季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分析了崎岖列岛海区冬季水动力条件及悬沙特征;根据1998,2004,2005和2006年水下地形资料,计算了该海区冲淤量及冲淤速率,探讨了研究区域近年来冲淤演变的特征及规律,得出最近8年来海区总体呈冲蚀状态、岛链峡道西部水城和岛闻汉道出现淤积的状况,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与长江入海泥沙减少和洋山港工程有关。洋山港堵汉工程改变了局部水动力环境,造成岛链峡道西部水域和岛间汊道的冲淤变化;长江入海泥沙减少和长江口、杭州湾大片围垦截沙,削减了对崎岖列岛海区的泥沙补给,导致了海区总体呈冲刷趋势。 相似文献
168.
近年来,关于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的水文状况,已有一些研究(肖晖等,1988;曾刚等,1988),但对海峡中部和东部海域的研究则较少,特别是对该海域海水温、盐度的垂直分布类型和细结构的调查研究至今尚未见报道。本文拟对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夏季温、盐度的垂直分布类型和细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这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台湾海峡海域的水文状况、水团结构和海水的垂直混合过程及其机制,对该海域的资源(特别是渔业资源)开发也有现实意义。
本文所用资料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福建海洋研究所1987年7月11-20日和8月25-29日在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进行的两次“上升流”专题调查中搜集的,调査站位如图1所示。这些资料包括南森站资料和CTD资料两类。前者系利用南森采水器和颤倒温度表获得,观测层次采用浅海标准层次(即0,5,10,15,20,25,30,50,75m,…底层)。后者系用美国 Interocean 公司513D型多要素探测仪(CTD)获取,为连续取样,该探测仪深度、温度和盐度的观测误差分别为±0.03m,±0.02℃和±0.05。
两次调查期间的天气状况基本相似。第一航次期间天气形势较稳定,多为晴和少云。第二航次期间天气形势基本与第一航次相似;但8月30日因受合风影响,天气状况趋于恶劣,F断面未能进行观测。在两次调査期间,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的风向较稳定,多为南-西南风,仅个别测站出现东南风;风速変化也较小,一般都在2-5m/s之间,最大风速为9m/s。调査期间气温较高,大都在26.8-28.8℃间2最高为29.4℃。 相似文献
169.
大型火电厂场址稳定性研究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新昌火电厂场址稳定性研究为例,阐述了大型工程场址稳定性研究的必要性,场址稳定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包括:进行区域地持构造背景分析;场址区断理解构造及新构造运动研究,这要根据具体地质构造情况采用地质、地貌、新构造、遥感、地球物理以及钻探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调查分析方法;分析区域地震资料,规律及场址区的影响;基于上述研究可作出场址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