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2篇 |
免费 | 31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9篇 |
大气科学 | 16篇 |
地球物理 | 28篇 |
地质学 | 127篇 |
海洋学 | 36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13篇 |
自然地理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张玉何晖赵敏李宝平丁潇 《岩土力学》2017,(5):1233-1242
基于平面应变改造后的西安理工大学真三轴仪,在不同围压条件下对不同含水率黄土进行了侧向卸载平面应变试验,研究了平面应变条件下原状黄土的卸载强度、变形特性以及原状黄土的破坏方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固结围压条件下,各含水率原状黄土的侧向卸载应力-应变曲线均为硬化型,近似呈理想塑性曲线。剪切过程中,黄土的侧向与竖向变形呈非线性变化,侧向应变的发展要快于竖向应变,体积变形均为体胀。侧向卸载条件下土的破坏应变要比平面应变竖向加载和常规三轴试验小得多。黄土的卸载破坏强度与含水率、围压和球应力状态密切相关;随着含水率的增大,黏聚力衰减明显,内摩擦角略有减小。侧向卸载条件下,原状黄土呈剪胀滑移破坏形式。 相似文献
83.
应力法和刚度法是判别土层液化的两种重要方法。本文在简要介绍判别原理的基础上,对两者作了比较,並结合工程实例和饱和标准砂样进行了对比。在相同的条件下,两种方法分析所得的抗液化安全系数是不相同的。本文提出的结论,就如何正确应用这二种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4.
85.
宝贝金矿区出露面积较小的二长花岗岩体, 其对该区金矿的成矿作用贡献如何是重要的地质问题。为此, 笔者进行了该岩体的年代学工作。为区域金矿的成矿时代提供精确的同位素年代学约束。该矿床硫化物组合单一, 主要为黄铜矿。笔者选择了1件样品, 进行LA-ICPMS锆石U-Pb法定年。结果10个测点给出的等时线年龄为(300.3±8.6)Ma。这表明该区Au的成矿作用有可能是由该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的大规模岩浆活动来提供物质来源和热动力条件等, 具有十分重要的成矿意义。 相似文献
86.
S-s方式瞬变电磁测深资料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半无限均匀介质空间中电磁场的表达式,本文分析了S-s方式瞬变电磁测深法的全区视电阻率定义的基本性质并讨论了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基于感应电动势的"虚拟全区视电阻率"概念,从而解决了全区视电阻率的解的唯一性和存在性等问题.理论算例表明,"虚拟全区视电阻率"能较好的反映地下一维电性层电性垂向变化特征,故对瞬变电磁测深资料的定性解释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对一维反演(构制初始模型和确立目标函数)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
本文介绍一种由四参差调谐回路和反相输入模拟加法器构成的宽响应带通滤波器,并给出电路结构,实验测试和结果。 相似文献
88.
本文结合水泥土搅拌桩在上部荷栽作用下的荷栽传递特点及桩身强度的影响因素,针对深厚软土地基提出了水泥土搅拌桩变掺量的施工工艺。通过取芯及标准贯入试验对桩身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变掺量施工工艺有利于提高水泥土搅拌桩的整体成桩质量,且符合荷栽作用下桩的受力特性。 相似文献
89.
西藏冲江大型斑岩铜(钼金)矿床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冲江斑岩铜(金钼) 矿床是近年来在冈底斯造山带中寻找斑岩铜矿最先取得突破的一个大型矿床.矿化、蚀变具中心式、面型分布特点, 其中钾硅化带大体上与强铜矿化带相对应.根据ICPMS测试、辉钼矿Re-Os及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 含矿斑岩高钾富碱过铝, 强烈富集轻稀土(LREE/HREE为8.56~ 23.1), 无Eu异常(平均1.001), 具有微弱的负Ce异常(平均0.84), 微量元素显示Ⅰ型和A型花岗岩的过渡特征, 反映斑岩岩浆作用与拆沉作用及其伴生的软流圈物质上涌有关.矿床形成于中新世(1 4~ 1 6Ma) 陆内造山体制向伸展走滑体制转换的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