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本文以刺松藻(Codium fragile)为原料,依次经冷水、热水提取,得到2种粗多糖CFC和CFH,经Q-SepharoseFF强阴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分别从CFC和CFH中得到组分CFCP1~P6和CFHP1~P5,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分别运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高效离子色谱法(HPI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其分子量、单糖组成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刺松藻中多种结构复杂的多糖,CFCP1和CFCP6属于硫酸阿拉伯半乳聚糖,CFCP4和CFHP5属于丙酮酸化的硫酸半乳聚糖,CFHP1和CFHP2分别属于葡聚糖和甘露聚糖。多糖CFCP2、CFHP2和CF-HP3中除了含有半乳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和甘露糖外,还含有木糖、鼠李糖和岩藻糖。这些结构特殊的多糖为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提供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2.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阐述了岩土工程桩基施工与勘察对工程的意义,随后分析了岩土工程桩基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结合实际需要提出了几点优化岩土工程勘察的有效方法,希望可以为同行工作者提供一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83.
劳国利 《岩土力学》1988,9(4):51-61
本文对以往三十来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在统计和分析大量的土工试验资料的基础上,从区域土质学的观点出发,研究了海南岛土类的成因、成份及各种土类的分布规律,探索了各类土的物理力学特性。文中所列的海南岛各种土类的物理力学试验研究成果,对今后海南岛的进一步开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4.
藏东达翁金矿区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东段,其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为研究该矿区找矿潜力,利用SPSS软件对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获得的Au、Ag、Cu、Pb、Zn、As、Sb、Mo、W、Bi等10种元素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运用元素异常NAP值累加方法和组合元素NAP值异常评序方法分别对各元素的成矿潜力及综合异常的找矿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区内矿化与中酸性岩浆热液有关,Pb、As、Sb、Ag、Bi是矿化体前缘晕指示元素,Au是主成矿元素,W是近矿指示元素,Cu、Mo是矿化体尾晕指示元素;Au的成矿潜力最大,Bi、Mo成矿潜力较大,Sb、Ag有一定的成矿潜力;区内共圈定土壤地球化学综合异常5个,其中HS-1综合异常找矿潜力最大,其次是HS-4综合异常。结合成矿地质特征和异常查证结果认为,区内具有寻找隐爆角砾岩型金矿、斑岩型钼金矿的巨大潜力及热液型银锑铋多金属矿的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85.
贺兰-川滇南北向构造带是划分中国大陆东西的地幔陡变带,其南段川滇南北向构造带是由几个性质不同的构造系统叠加组成的复杂构造带.研究发现,位于扬子地块西缘的川滇南北向构造带发育由雁行状左行走滑断裂为骨架的走滑构造带.走滑构造带经历了两期构造叠加,早期变形为北东-南西挤压应力场形成的一系列北西-南东走向的逆冲断裂,晚期北西-南东挤压应力场环境下沿先前的逆冲断层形成一系列左行走滑断裂.在这些左行走滑断裂之间,发育一些中生代盆地,盆地沉积相和古流向研究显示,这些盆地的形成受走滑断裂控制.因此,依据盆地内最老地层限定,扬子西缘走滑构造带形成于早中生代.作者认为,这个走滑构造带的形成,很可能与晚三叠世-侏罗纪时期扬子地块顺时针旋转并持续向北俯冲-碰撞有关,川滇南北向构造带在早中生代中国大陆的主体碰撞拼贴过程中就已经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86.
张涛  阴国利 《河南地质》2013,(12):40-41
村民马某在本村河边有一处宅基地,马某在1992年区政府开展初始土地登记时,取得了该宅基地使用权证。1998年夏季的一天,马某的房屋被洪水冲塌,他担心坍塌的房屋伤人,便请人进行了拆除。考虑到马某年亨已高且无妻无子,村干部为解决其吃住问题,将马某安置在村办工厂看大门,由于马某吃住在厂里,其宅基地一直未恢复使用。  相似文献   
87.
一、引言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ystem,CORS)是当今GNSS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极大地拓宽了GNSS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CORS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时传输GNSS卫星观测数据,利用数字通信技术实现对用户数据的广播,将电离层、对流层、GNSS轨道等因素引起的误差改正信息发送给用户进行实时定位,从而形  相似文献   
88.
利用多套中国近百年气温观测资料和台站历史沿革信息,通过还原和对比分析早期发表的百年气温序列,探讨分析了20世纪40年代“偏暖”记录的资料问题。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初大量台站迁移造成观测序列非均一性问题,导致了早期气温记录相对偏高。因而,基于原始资料构建的中国百年气温序列在20世纪40年代有一个明显的暖峰,而基于均一化资料构建的序列则无此暖峰,由此估算的中国百年气候增暖趋势(1.41 ℃/100 a)大于早期的大部分估算结果。  相似文献   
89.
位于大巴山构造带东段秭归盆地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侏罗纪地层,其沉积和构造演化过程可划分两个不同阶段,即早侏罗世受西北缘断裂走滑控制的伸展阶段和中、晚侏罗世受东部黄陵地区抬升挤压消亡的阶段。下侏罗统香溪组底部砾岩表明侏罗纪盆地开始形成。盆地北缘的砾岩较厚,主要形成于冲积扇和辫状河体系,并在其砾石中发现化石砾石,显示距离物源区较近。盆地东南部和南部砾岩较薄,形成于曲流河沉积环境。古水流和碎屑物源分析表明,盆地早期沉积物主要来自于盆地北部神农架地区。中侏罗统泄滩组和陈家湾组以湖泊相沉积为主。上沙溪庙组和下沙溪庙组为较成熟的曲流河沉积,沉积砾岩中无灰岩和燧石,几乎全部为泥岩砾石。上侏罗统遂宁组和蓬莱镇组虽然也为曲流河沉积,但其河床砂岩底部再次出现了灰岩、燧石等砾石。另外,中侏罗统上部和上侏罗统古水流方向为自东向西,指示物源区变为盆地东部的黄陵背斜地区。盆地的沉积充填特征和盆地西北缘具左行走滑运动的高桥断裂,以及北部南倾的多条逆断层表明断层对盆地形成的主控作用。黄陵背斜地区后期的不断抬升对秭归盆地有重大影响,持续的抬升可能导致盆地消亡。秭归盆地的沉积充填和演化过程,是对大巴山构造带东段“燕山运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   
90.
盾构法施工过程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合考虑了现有的有限元模拟方法的基础上,对部分仿真模拟细节进行了改进,改进了水平荷载的施加方法,用"等代层"来模拟盾尾建筑空隙,用预设单元的刚度迁移来模拟盾构的推进过程。通过对某地铁隧道盾构施工过程的模拟,分析了盾构推进过程中地表土体的位移与变形,计算得到的隧道横断面和隧道纵向地面沉降分布曲线与实测数据比较接近,结果证明了模拟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