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凡纳滨对虾净肉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5月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1 200尾,测定净肉质量、去头质量、全长、体长、第一腹节背高、第三腹节背高、第一腹节背宽和头胸甲长共8个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了以形态性状和去头质量为自变量对净肉质量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定量地分析了形态性状和去头质量对净肉质量的影响效果。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6个形态性状和去头质量与净肉质量的相关系数除头胸甲长外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所选性状与净肉质量的复相关指数R2=0.958;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去头质量、全长、头胸甲长对净肉质量的回归方程,为对虾的良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机抽取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抗病候选群F2代(F2S)120只及普通养殖群(RS)88只,对其头胸甲宽X1、头胸甲长X2、螯足长X3、Ⅰ步足长X4、Ⅱ步足长X5、Ⅲ步足长X6、游泳足长X7、中额齿间距X8、两侧额齿间距X9、下额齿间距X10、体质量Y等11个生长性状进行测量,计算每个群体内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质量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并进行各性状对体质量影响大小的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群体所选的10个参数均与体质量显著相关。通径分析显示头胸甲宽对F2S群体质量影响最大,Ⅱ步足长对RS群体质量影响最大,他们的通径系数分别为0.498和0.609。间接通径分析表明Ⅲ步足长和两侧额齿间距分别对F2S群和RS群体质量间接影响最大。经逐步多元回归分析,两个群体各有4个参数对体质量的回归分析达到显著水平,并建立了两个不同的回归方程, F2S群: Y =-108.331+8.259 X1+11.372 X4+8.382 X7-37.098 X9。RS群:Y=-106.763+7.725 X1+18.452 X5-73.358 X9+45.877 X10。回归方程可以为三疣梭子蟹遗传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中华绒螯蟹为材料,将水体温度从14℃骤然升到28℃,然后在升温后9h内测定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血细胞的吞噬能力,比较温度变化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肝胰腺中CAT和SOD的活性在温度升高后马上出现显著降低,在6h后开始趋于稳定;MDA的含量在升温后随时间的延长逐步增加;血细胞的吞噬力和吞噬指数在温度升高后有所增加并于3h时达到最高,然后逐渐下降到温度升高前的水平。该结果表明,温度的骤然升高会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和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导致自由基代谢的紊乱,这可能是诱导病害发生的环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华绒螯蟹三倍体群体早期生长及营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中华绒螯蟹三倍体大眼幼体群体 (三倍体率 64.38% )在池塘中养殖 ,对其早期生长及营养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从三倍体群体自身的生长状况看 ,放养后 68— 78天是整个测量期间三倍体群体生长最快的阶段 ,其中壳长增长显著 (P <0 .0 5 ) ,壳宽和体重的增加极显著 (P <0 .0 1 )。与二倍体群体相比 ,放养后 68— 1 0 6天 ,三倍体群体在壳长、壳宽、体重上都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 (P <0 .0 1 )。三倍体幼蟹蟹体氨基酸总量高于正常二倍体幼蟹 ,必需氨基酸中苏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精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高于二倍体 ,而蛋氨酸的含量则低于二倍体幼蟹。蟹体中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三倍体幼蟹低于正常二倍体 ,EPA、DHA及多不饱和脂肪酸所占的比例也低于二倍体。结果表明 ,三倍体幼蟹的生长比正常二倍体具有优势 ,并且在营养组成上也和二倍体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5.
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中华绒螯蟹早期发育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未受精卵、受精卵、二细胞胚、囊胚、原物胚为材料,提取总RNA,分别用Oligod T12GA、GC、AC3种锚定引物合成以上5种材料的cDNA第一链,然后以此cDNA为模板用30种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得出了5个早期发育的特异表达片段。结果表明,未受精卵、受精卵、二细胞胚之间的差异不大,都表面为母型调控,囊胚期有新mRNA的转录,开始进入合子型调控。  相似文献   
16.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是中国著名的淡水蟹,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从80年代以来河蟹养殖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水产养殖支柱产业之一。但随着河蟹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病害问题日趋严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河蟹众多病害中,颤抖病是最为常见、危害最严重的一种。此病又称抖抖病、环爪病、宽爪病、抖脚病等,因发病时病蟹步足呈间歇性痉挛状抖动而得名。河蟹颤抖病为爆发性疾病,死亡率很高,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EriochoirsinensisinChinaiscommonlycalledmittencrab .Itisanadromous,withindividualsmovingfromfreshtomarinewatertospawn .Therearetwocommercialpopulations:ChangjiangRiv er (CR)andLiaoheRiver (LR) .Thesetwopopulationsareverydifficulttoidentifyfromth…  相似文献   
18.
海洋动物多倍体的诱导目前已成为海水养殖中品种改良的重要手段(楼允东,1984)。在美国,太平洋牡蛎和虹鳟的多倍体诱导已大规模应用于生产,并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国也先后开展了鱼类(桂建芳等,1991;尤锋,1993)、中国对虾(戴继勋等,1993;相建海等,1992)、贝类(喻子牛等,1995)及中华绒螯蟹(陈立侨等,1997)等多种海洋动物多倍体诱导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由于其低毒、经济和高效,目前已成为海洋动物多倍体诱导中经常使用的诱导剂,但至今,国内外尚无关于6-DMAP在卵子内的残留的报道。在环境保护和生物安全倍受关注的今天,人们非常关心多倍体诱导食物的安全性问题,本文首次利用高压液相色谱技术检测了在中国对虾和中华绒螯蟹多倍体诱导处理后,卵子和幼体内6-DMAP的残留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