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127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中国失踪人口的时空格局演变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失踪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问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在尊重生命与保障人权的现实背景下,对失踪人口开展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儿童失踪预警平台(CCSER)”数据,综合运用文本分析、数理统计、空间分析等方法,管窥了2015—2019年中国失踪人口的基本特征、时空格局演变与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 失踪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高发年龄段由高到低依次为8~16岁、2~7岁、0~1岁和60~65岁;失踪类型由高到低依次为无意识失踪、主动失踪与被动失踪,失踪亚类由高到低依次为离家出走、走失、被拐卖、身患疾病、联系中断与家庭不和。② 时间上,失踪人口总数、性别与年龄变化均呈“驼峰”状,并以2017年为轴于两侧对称分布。空间上,总体为“低—高”和“高—低”集聚,广东、浙江和四川是人口失踪的高发省份。③ 人口失踪省内流动远高于跨省流动,省内流动以广东、四川、河南和江苏为最,跨省流动以“安徽—江苏”和“广西—广东”为主要路径。④ 人口失踪可用社会网络理论中的“强弱连接理论”来解释,其主要受人与社会网络关系的强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103.
在日食时观测毫米波太阳射电具有很大的意义,所获得的资料可供了解色球低层和色球中层的结构.在日环食时进行这种观测更有价值.苏联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所组成的联合观测队于1958年4月19日日环食时在三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岛南部  相似文献   
104.
文章利用NCEP再分析图,根据华北2000年1月冷湿多雪白灾、4月暖干强沙尘暴的情况,对其气候异常特征、环流异常特征、太平洋SST场变化以及南方涛动的ENSO事件等进行图解分析.指出华北气候异常事件与大气环流、北太平洋SST异常有关.造成了冬季1月东亚阻高和春季4月北太平洋-白令海阻高明显偏强、偏北,而二者的强度和位置又决定东亚大气环流的位相和天气特点。两次气候异常事件与1月东亚反气旋频发过程、4月东亚气旋频发过程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5.
106.
由广东省科协、江西省科协和赣州市政府联合举办的“京广铁路南段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于1999年 11月 30日至 12月 3日在历史文化名城赣州市召开。江西省副省长胡振鹏、政协副主席罗明、广东省原副省长匡吉以及两省科协、赣州市领导都出席了会议 ,并在会上致词祝贺。中国科协主席朱光亚为会议文集作序。京九铁路是继长江三峡工程的全国第二大基础建设工程 ,其建成通车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铁路“经疏纬密”的不合理布局 ,缓解我国南北交通的紧张状况 ,对维护港澳地区繁荣与稳定 ,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加快沿线地区经…  相似文献   
107.
龙玛拉铅锌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北缘念青唐古拉矽卡岩型多金属成矿带一个典型的铅锌矿床,矿床以铅锌银矿化为主,伴生铁铜矿化,具有矿化元素丰富,品位高的特点。矿体在纵向上发育明显的矿化分带,从矿体顶部向下依次发育铅锌银矿化、锌铜矿化、铁铜矿化和铁矿化,表现出从矿体顶部到矿体,从低温到高温的元素和矿物组合的分布规律。镜下鉴定及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矿床主要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和磁铁矿,同时存在少量的斜方辉铅铋矿、自然铋等铋矿物以及白铁矿、铜蓝、孔雀石等次生矿物,金属矿物间具有复杂的穿插交代关系,根据详细的野外观察和镜下鉴定厘清了矿物生成顺序。黄铁矿Co/Ni比值集中在1~5之间,显示出岩浆热液成因的特点,其Fe/(S+As)比值和胶状黄铁矿的出现暗示矿床形成于中浅成环境,闪锌矿富Fe、Mn,多为铁闪锌矿,表明其形成于中高温环境,按照Fe元素温度计估算出闪锌矿成矿温度为259~305℃,磁黄铁矿以单斜磁黄铁矿为主,为低温成因,且在浅部围岩和矿体中均大量出现,显示出成矿流体运移至近地表后快速降温,在强还原条件下发生了硫化物沉淀,龙玛拉矿床为远端岩浆热液矽卡岩型矿床。矿床中铋矿物与银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指示铋对银的富集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对该带银成矿规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8.
109.
以海东隧洞萂村段为例,从隧址区地质概况入手,在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规律宏观掌握的基础上,运用Visual MODFLOW地下水三维数值模拟软件对隧址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隧洞施工的推进,隧址区天然渗流场逐渐受到干扰,水位逐渐降低,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漏斗范围不断扩大,影响范围达7.52 m。部分区域会发生地下水疏干现象,从而对周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  相似文献   
110.
<正>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普查办获悉,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年度阶段性工作稳步推进,截至2014年9月底,工作底图制作已完成94%,地理国情信息遥感解译样本制作及外业调绘核查已完成62%,地理国情信息编辑及整理已完成37%,地理国情普查综合任务完成率达到66%。为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于2013年至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并于2013年2月28日发布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