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354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321篇
地球物理   108篇
地质学   402篇
海洋学   220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6篇
  1962年   3篇
  1936年   3篇
  1933年   5篇
  193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新发现的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带分布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表现为组分齐全的蛇绿岩和增生杂岩。由盆地边缘向山区方向,大体呈依次带状分布的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枕状玄武岩和深海相硅质岩,同时发现超镁铁岩之上被一套火山磨拉石沉积不整合覆盖。在克拉玛依蛇绿岩的白碱滩段中采得蚀变辉长岩样品,锆石SHRIMP定年结果集中在(414.4 8.6)Ma和(332±14)Ma。这一发现为研究中亚洋盆形成和消亡时代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确定准噶尔盆地基底性质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02.
青岛市崂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基于地质灾害递进分析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崂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探讨。崂山区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发育的类型主要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据调查,区内地质灾害及隐患点83处,其中已发生灾害17处,新的灾害隐患66处。崂山区地质灾害基础因子主要是地形坡度、地质构造、地面高程、岩体、植被、水系和坡形,诱发因:于主要是大气降水、人类工程活动和地震。大气降水是变化频繁的敏感因子。通过分析崂山区日降水量、持续累计降水量与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发生时间的关系,结合国内其他地区的分析结论,初步选定崂山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降水量临界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崂山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系统,并以图形和表格两种形式在网上对外发布成功。通过回访调查,预报基本准确,服务效果明显,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和避免了灾害损失,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3.
Multigen Creator具有强大的地物建模功能,但不同领域的建模仍缺乏统一的方法,应结合领域特点与应用需求进行具体方法设计。本文以某露天采石场的3维建模与可视化为例,探讨了基于等高线建立3维地面模型实现可视化的方法,介绍了其在某采石场的应用,模拟开采后的整个生态地貌,为政府决策以及绿色开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4.
三清山地区位处欧亚大陆东南部的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的结合带,具有十多亿年的地质构造演化发展历史。区内地质遗产丰富,特别是与花岗岩有关的系列地质遗产,世界罕见。保存有中一新元古代蛇绿混杂岩、大洋斜长花岗岩、蓝闪石片岩等古大洋与古板块碰撞遗迹。在中生代时期,不仅出露了陆内A型俯冲形成的“I-A”三种类型花岗岩,其演化序列完整、特征典型;还发生了大规模的花岗岩成矿作用,形成了世界著名的铜金为主的多金属矿田,已探明3个超大型铜、金、钽铌矿床和多个大型金属矿床,是研究花岗岩、特别是陆内深俯冲造山带花岗岩的重要科学园地。三清山地区的花岗岩微地貌景观类型多样、造型奇特,是一个天然的花岗岩微地貌博物馆,也是世界花岗岩地貌景观中最杰出的代表。三清山地区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地球科学研究的理想基地,具有建立以三清山为中心、以20~50km为半径的地质科学园区之条件,根据其地质自然遗产的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可划分为七大地学园区即:三清山式花岗岩地质景观区、怀玉山式花岗岩地质景观区、灵山式花岗岩地质景观区、三清湖岩溶景观区、德兴矿山地质公园区、张村樟树墩新元古代板块构造景观带、玉山常山金钉子地层古生物景观区等。  相似文献   
105.
在金伯利岩人工重砂中发现的“熔离小球”,直径多数<1 mm,除个别出现微晶外,均为非晶质,属于熔体淬火冷却产物。提供了29个小球的主元素分析和3件微量元素分析结果。“熔离小球”按成分可分为3种类型:(1)高铁钛小球;(2)硫铁镍小球;(3)浅色硅铝质小球。其中高铁小球w(FeO)高达99.39%,高钛小球w(TiO2)达45.90%,它们含MnO也偏高,最高达23.75%。Fe、Mn、Ti都属于高负电性元素,在熔体中与氧结合的键强度大,容易发生熔离。硫铁镍小球的w(SO3)变化于38.27%~51.95%,w(FeO)为0.31%~23.10%,w(NiO)为25.24%~61.05%。浅色小球w(SiO2)变化范围为24.01%~52.64%,Al2O3、CaO含量高但变化范围大,总体成分接近基性—超基性硅酸盐熔浆。主元素、微量元素特征以及硫铁镍小球中发现了高镁(Fo=0.95)橄榄石捕虏晶表明,小球形成于金伯利岩岩浆的介质环境。此外高铁及硅铝质两种成分呈交生结构的两相小球的发现,暗示二者为熔离作用成因。小球的熔离作用可以应用SiO2-FeS-FeO的液态不混溶相图做出解释。认为小球形成于岩浆结晶的晚期阶段,相对富含CO2、SO3、FeO、MnO、TiO,在岩浆快速上升、快速降温、降压、熔体中出现了多种局部有序区的条件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106.
南京地区冬季路面结冰天气标准及其预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梅  尹东屏  王清楼  高苹 《气象科学》2007,27(6):685-690
本文通过对南京地区1984—2003年20 a 110个降水结冰样本当日温度的统计分析,讨论了南京地区结冰时间变化和各影响温度的变化规律,总结了对结冰预报具有指示意义的关键因子;同时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探讨了南京地区结冰预报方法,该方法具有显著的预报价值。在此基础上根据Norrman提出的路面打滑分类,结合南京地区具体情况得出了南京雨雪天气路面结冰的类别、标准和预测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07.
尹作为  赵雁 《地球科学》1998,23(5):498-498
玛瑙,是一种隐晶质石英,硬度6.5~7,比重2.55~2.65,半透明至不透明,折射率约1.53~1.54,玻璃光泽,有白色、绿色、蓝色、杂色等,多呈条带状构造.世界各地均易见到.其中比较珍贵的为含有特殊包裹体的品种,特别是含有水胆的玛瑙,成为购买和...  相似文献   
108.
中国小冰期的气候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建立了近百年中国10个区的年平均气温序列的基础上,利用史料、冰芯δ18O及树木年轮,重建了各区近400~1000年的10年平均气温序列。分析表明,近千年来中国可能有5次冷期分别出现于1100’s~1150’s,1300’s~1390’s,1450’s~1510’s,1560’s~1690’s及1790’S~1890’S。第4次冷期主要在中国大陆中部最明显,而第5次冷期在中国南部较强。新疆、东北及闽台气温变化与中国其它部分特别是南部及西南有一定差异。如果把最后两次冷期作为中国小冰期的两次主要寒冷阶段,其30年平均气温可能比20世纪中期中国最暖的30年(1920’S~1940’S)低0.6~0.11℃。  相似文献   
109.
尹国胜 《江西地质》1998,12(4):309-314
质量工作,是融技术工作与经济工作于一体的技术经济工作。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也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地勘行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十多年来,在确保和提高成果质量、降低成本、改善地勘单位的经营管理,增强地勘单位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0.
大洋温盐环流的稳定性及变率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围绕大洋温盐环流的稳定性和变率,以三维原始方程大洋环流模式(OGCM)和海气耦合模式为重点,兼顾理想概念模式,总结了近年来模拟研究的主要成果。概括了几个主要前沿方向——大洋温盐环流的多平衡态现象、数十年/年代际变率以及百年到千年尺度的变率特性等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其内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