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226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31.
对祁连山中段冰沟流域土壤有机C、N、P含量垂直分布与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冰沟流域土壤有机C、N、P含量在各样点随土层深度而降低,并在表层土中聚集较明显;在0-40 m土层中,土壤有机C、N、P平均含量随海拔升高总体呈现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在中、高海拔处最高,P含量变异较小.0-40 cm土层中土...  相似文献   
132.
为了在众多参数中挑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参数,来解释和反映脉冲型地震动对结构的潜在破坏能力,以338条脉冲型地震动记录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地震动参数与中低层结构响应的相关性。选取了14个常用地震动参数,对各地震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从中选出7个代表性地震动参数;并将脉冲型地震动输入中低层结构模型中计算结构响应,分析代表性地震动参数与结构响应的相关性,与基于非脉冲型地震动的相关性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选用了3层和7层2个RC框架结构作为中低层结构代表,其基本周期为0.62s和0.89s。结果表明:对于脉冲型地震动,对于3层结构时与结构响应相关性最好的为EPV,对于7层结构时与结构响应相关性最好的为PGV,因此可以用PGV和EPV作为表征脉冲型地震动对中低层结构潜在破坏能力的参数;而对于非脉冲型地震动,与结构响应相关性最好的参数为PGV,可以用PGV作为表征脉冲型地震动对中低层结构的潜在破坏能力的参数。因此,通过地震动参数来解释和表征脉冲型地震动对结构的破坏能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3.
河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省份之一。通过收集资料和数据分析,讨论了2011-2016年河南省地质灾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相影响,对于制定防灾减灾对策,以及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的保障机制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4.
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KL油田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发育了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构造,国内外学者在莱州湾凹陷地区已做了一些岩相古地理方面研究工作,但KL油田地区的混合沉积研究至今未涉及.由于KL油田地区钻遇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的井较少(迄今全地区钻遇沙三下亚段井9口),本文充分利用有限的钻井资料,结合岩心资料、分析化验资料、单井沉积相解剖以及地震相分析,对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KL油田地区碳酸盐岩台地混合沉积特征以及沉积演化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表明,KL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主要以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混积岩主要发育在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而沙三下亚段发育三种不同的沉积环境:KL-1井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中部KL-4井区发育滨浅湖混积滩坝,东部KL-9井区在Ⅰ油组处于潍北凸起物源供给区,发育了扇三角洲.沙三下亚段沉积时期,沉积物在碳酸盐岩台地上进行混合沉积,狭义上表现为混积岩,主要类型包括:泥质灰岩、含泥灰岩、灰质粉砂岩;广义上表现为混积层系,主要类型包括:含陆源碎屑一碳酸盐混积岩、含碳酸盐一陆源碎屑混积岩、碳酸质一陆源碎屑混积岩.  相似文献   
135.
本文对东太平洋海隆赤道地区北部和南部的9件玄武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和主量、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MgO含量为7.32%~10.22%,Na_2O为3.03%~3.59%,K_2O为0.23%~0.57%,CaO为10.96%~12.39%,Al_2O_3为11.40%~13.76%,该区玄武岩均属于亚碱性玄武岩,具有MORB型的稀土及微量元素特点,原始岩浆均经历了橄榄石和斜长石的分离结晶。轻重稀土元素含量均较低,LREE/HREE比值为0.61~0.97,(La/Yb)N比值为0.72~1.76,(La/Sm)N比值为0.60~1.30,(Gd/Yb)N为0.99~1.16。Sr-Nd-Pb同位素特征更接近NMORB,其中,87Sr/86Sr和143 Nd/144 Nd比值更接近DM源区,而Pb的三种同位素比值要明显高于DM源区,更为接近EM源区。研究表明岩浆起源于尖晶石橄榄岩区,来源于较为亏损的地幔,NEPR玄武岩可能混有HIMU源区,SEPR玄武岩除了混合有HIMU成分外,可能还有少量的EMⅡ成分。  相似文献   
136.
研究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北部边缘,属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盐类成矿区。该次研究了浅部、中深部及深层储层特征、卤水钾盐的赋存规律及构造控矿理论。浅部卤水钾盐依据KCl含量,分为工业品位区、边界品位区、有浅层卤水区及无浅层卤水区。中深部卤水钾盐分布于山间古冲洪积平原(Ⅰ■)和马海湖次级洼陷(Ⅰ■)中,矿层厚度较大的区域在马海湖次级洼陷(Ⅰ■)北部,主要分布于全新统—更新统含盐系中,计算深度297.22m。深部卤水钾盐,厚度较薄者分布于冷湖六号、冷湖七号构造以北地区的一层至数层的砂岩及砂砾岩层中,自南东向北西由深变浅,分布于上新统,含卤水层段厚约50~250m。厚度较大者分布在赛什腾山山前冲洪积带,北至驼南断裂,南大致至ZK4012孔一线,孔隙卤水层累计深度达1265.14m,分布于全新统—上新统,是今后寻找深层卤水钾盐矿最重要的找矿区域。  相似文献   
137.
138.
扎鲁特旗地处兴安岭余脉到辽河平原北部,跨中国地形二三阶梯,因各种自然条件所限形 成了南农北牧、中间交叉的农牧交错带。通过以内蒙古扎鲁特旗 3 349 处地名作为考察对象,运用 核密度估计、地理集中指数及冷热点分析等方法对地名景观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征进行分析。研 究发现:(1)研究区自然景观地名主要集中在西部及北部丘陵和中、小山地区,地形地貌类地名集 中分布于地形过渡区,即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水文地名主要分布在相对低海拔地区,与河流大 小关系不明显,呈南北均匀分布,呈现出水资源缺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名分布特征;(2)人文景 观类地名多分布于中部与南部地区,其分布特征看,人文聚落地名与自然水文地名的关系最为密 切,在中部地区随河流带状分布,并且因农业依赖水资源的特征而地表水、地下水富集的相对低海 拔区和滨河地区集中的规律。这也是半农半牧地区聚落分布的特点。(3)人文地名经历从清初的 随机分布到现在的集中分布的过程,大多人文地名在近百年内形成,其中聚落地名从清初的小型 聚落到清末蒙地放垦后初具规模,再发展到现在较有规模的集中聚落。经济、交通、建筑类地名是 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工业化、城镇化而逐渐集结。(4)研究区地名整体分布看,影响自然地名的主 要因子是地貌、水文条件、气象气候、地名认知等,而人文地名的分布受自然因素外,还有政策、人 口活动、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9.
沪杭铁路客运专线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点项目,是全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和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估算总额292.9亿元。沪杭铁路客运专线(嘉善段)境内115公里,途经嘉善县惠民、大云、魏塘3个镇,主线范围内用地面积约30.5970公顷(458.955亩)。其中征收集体土地约29.3149公顷(439.7235亩)。  相似文献   
140.
毕金孟  蒋长胜  来贵娟 《地震》2022,42(1):33-53
为系统地考察全球强震序列参数的分布特征,对可操作的余震预测(OAF)模型的构建、地震危险性评估以及序列参数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撑,采用可充分利用不完整性地震记录的Omi-R-J方法,对1973年以来的全球225个M6.5以上地震序列进行了参数拟合,并对参数拟合情况以及参数与板块边界之间的关系等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获得了225个序列参数的拟合结果,显示序列参数呈现一种优势分布特征,参数平均值为p=1.0102±0.1777, log10c=-3.1896±1.3249, log10k=-4.3609±1.4596,b=0.9919±0.1651;序列参数与板块边界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如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中美洲段p值较小,北美洲段的b值较小、p值较大等。上述序列参数的计算、分布特征的研究以及序列参数与构造带相关关系的探讨,旨在为进一步开展强震序列参数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