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庐枞盆地位于怀宁-庐江“磁高重高”区域异常带的枞阳-庐江异常区,其区域重力场特征与区域磁场特征明显。本文利用上述特征异常,采用重磁多尺度边缘检测方法,对庐枞盆地重力和航磁数据进行了边缘检测,得到庐枞盆地不同深度的密度和磁性信息及重磁异常边界。结合重磁异常分布特点进行构造格架的推断、基底隆起区划分,建立了庐枞盆地构造格架。认为庐枞盆地基底断裂有四组方向,以北东走向断裂为主;盆地包含四块基底隆起区和一块基底残块隆起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庐枞盆地主要矿集区与构造格架的关系,提出了“S”形重力高异常带是寻找中深部隐伏矿床的有利部位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92.
基于传统数值方法构建的地面沉降模拟预测模型需要大量的水文地质数据和实测数据,对于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形变模拟预测难度大。本文基于PS-InSAR技术获取的北京平原东部地区的地面沉降信息,综合考虑不同层位地下水水位对沉降的影响,采用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时记忆网络(AM-LSTM)对不同沉降发育地区典型位置处的地面沉降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面沉降空间差异性明显,2010年11月—2016年8月最大沉降速率约153 mm/a,累计沉降量达到1063 mm,位于朝阳区三间房乡附近;(2)基于AM-LSTM模型的模拟精度优于传统LSTM模型,本次模拟精度最高提升了22%;(3)AM-LSTM模型注意力权重表明,第二承压含水层水位对地面沉降贡献最大。本次研究能够为地面沉降防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3.
隐患识别是实现地质灾害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的重要技术工作。本文以三峡库首秭归沙镇溪镇周边岸坡段顺层岩质滑坡隐患识别为基础,提出基于孕灾机理与综合遥感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隐患识别方法。首先,借助资料整理分析、遥感调查和现场调查等查明孕灾环境,并建立孕灾指标体系;其次,针对典型灾害体开展地质结构与致灾机理分析,以揭示典型孕灾模式,并建立综合遥感判识标志;再次,采用易发性分区评价,结合高分光学卫星遥感与InSAR等天基遥感变化检测技术,圈定隐患识别的易发重点靶区;然后,针对高易发靶区,利用无人机摄影测量、LiDAR等空基遥感技术识别疑似隐患体;最后,通过地面核查与专家判识,确认并圈定地质灾害隐患。利用该套技术方法,在工作区内共识别出8处地质灾害隐患,其中5处为具备孕灾模式但尚未出现明显变形的顺层岩质滑坡隐患体。结果表明,该套技术方法以查明孕灾环境及建立孕灾模式为核心与前提、以综合遥感探测为重要技术支撑,可以弥补目前主要依赖遥感变化探测开展隐患识别易造成精度较低甚至失效的缺陷,尤其适合于山高坡陡、植被覆盖茂密地区的隐蔽性、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隐患识别。  相似文献   
94.
污染企业空间管治和优化是提高欠发达地区开发过程中抗风险能力的重要环节。基于空间正义视角,以内陆型欠发达地区黄土高原为例,依据理论指向和侧重点差异,构建了集维度、属性和空间于一体的“5+5+4”污染企业区位分析框架,探讨污染企业在欠发达地区内部形成的格局特征、区位规律及与空间正义的辩证关系。主要结论:① 综合“城乡+边界+权力+经济+环境”5个维度研究结果的共同指向,当前黄土高原污染企业区位整体呈现出典型的区域开发初期“低水平均衡+能矿资源依赖”的空间特征。② 城市网络发育相对成熟的城市群地区是污染企业的主要集聚区,但与发达地区类似的非均衡演化和去一级中心化趋势已初步显现。③ 在城乡空间和制度空间上,研究区未表现出明显的环境保护“城市中心主义”和“污染避难所”现象;在经济空间上,研究区整体处于EKC曲线的上升阶段,地方经济对污染企业存在至少不排斥的依赖关系;在环境空间上,空气质量与污染企业数量属于低水平的正向耦合,但未出现随污染企业集聚空气质量显著下降的演化特征。④ 相对发达的省会城市和区域副中心城市在污染企业布局中呈退出趋势,具有较好工业经济基础和能矿资源赋存的城市群二级节点城市应成为今后环境规制和产业准入等政策关注的重点地区。⑤ 欠发达地区开发过程中污染企业存续或承接的正义性判别是具有辩证性的复杂命题,地理学区域综合分析的学科优势能为该类研究提供科学支撑;本文立足中国区域发展实践构建了以空间正义为理论指向的污染企业区位分析框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空间视角下的测度工具。  相似文献   
95.
通过对临沂市玉平沂河特大桥及接线工程所处区域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现状评估;在计算量化或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该项目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评估和预测,为工程地质环境的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不仅给人类健康造成了危害,也给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本文以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分布为案例,对空间数据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统计分析和缓冲区分析,并用灰色预测方法建立预测模型,最后通过不同表示方式制作多类型专题图,将疫情分布与地理信息系统相关联,实现空间数据可视化,并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挖掘疫情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为识别重点防控区域、对疫情区域统筹规划、制定防控策略和预测某一地区疫情发展趋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
为了研究大荔冬枣本地化需冷量指标,通过分析大荔县一般国家气象站1980-2017年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7.2℃模型、0~7.2℃模型和犹他模型三种模型,对大荔县冬枣树的需冷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荔县稳定通过7.2℃的日期差异性大,最大相差22 d;三种不同模型统计得出的需冷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7.2℃模型得出的需冷量偏高,不宜作为大荔冬枣实际需冷量的测定方法;0~7.2℃模型与犹他模型得出的需冷量差异小,且较为一致。大荔冬枣需冷量为319 h左右。  相似文献   
98.
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按照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国土资源执法的要求,详细论述了数字执法系统的总体框架和功能设计,介绍了系统数据库建设模式,说明了该系统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执法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总结了实现国土资源数字化执法的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99.
关中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当前引领和辐射西北地区快速发展、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区域.借助历史文献资料、孢粉和土壤剖面等分析的相关结论,从以气候、水、土三大要素为主导的资源环境状况演变的角度,对西周至唐朝灭亡这段历史时期内(公元前1059-705年),我国关中地区都城的迁移历史及其资源环境驱动力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00.
利用2008—2018年逐年11月至翌年3月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从天气形势配置、降水相态与特征层气温、0 ℃层高度和层结厚度的关系等进行分析,归纳了黄山地区冬半年雨、冻雨、雨夹雪和雪四类降水相态的判别依据,并利用一次雨雪转换天气过程对判据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黄山地区固态降水和固液混合型降水主要发生在1—2月。850 hPa高度层及以下各层气温对雨雪转换的判别效果较好,当850、925、1 000 hPa特征层气温和地面气温分别大于等于-3.9、-2.6、0.5、1 ℃时可判定为雨,各层气温继续降低将出现雨夹雪或雪。当0 ℃层高度在1 000 hPa高度层以上时可能出现雨,反之出现雨夹雪或雪。此外,厚度层结也能较好地区分雨和雨夹雪或雪。冻雨(冰粒)的判据与其他降水相态的判据不同之处是在700 hPa高度层附近存在融化层。判据能较好地区分黄山地区不同降水相态,但对冻雨和冰粒的识别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