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 毫秒
11.
方敏  霍亮  宋磊  鲍鹏  王锐  田军 《测绘通报》2018,(3):66-70
同名要素匹配是空间数据集成、更新和融合的关键技术。针对要素匹配中不同尺度数据构成差异但拓扑结构相似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节点相似度的线要素匹配方法。该方法以线要素节点为主要特征,选取了方向、距离等相似性度量指标,并构建了拓扑、方向和距离三类约束,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拓扑关系和空间位置的匹配模型,实现了线要素特征点的相似性匹配。采用大规模道路网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能够有效解决复杂线要素匹配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宋磊  霍亮  方敏  鲍鹏  王锐  王金地 《测绘通报》2018,(4):125-130
针对在线地图制图过程中不仅注重成图速度,而且兼顾可视化效果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用户的网络地图在线交互可视化方法。该方法基于矢量瓦片技术,通过WFS发布GeoJSON格式矢量数据,将数据以渐进传输的方式缓存在客户端,用户在浏览器端编辑地图符号,确定地图符号与图层参数,将矢量数据转换成地图表达。基于该方法设计的在线交互可视化工具,充分利用WebGIS系统中客户端的CPU和GPU计算资源,通过脚本语言解析用户设置的样式信息,采用WebGL技术将内存中的矢量数据渲染成图并进行动态展示,降低了数据渲染对服务器的依赖,丰富了地图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三维模型数据具有多源、异构、海量等特性,复杂三维地理场景的可视化通常需要应用专用软件和大量的计算资源,限制了模型数据的协同应用。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借助Web绘图标准WebGL,研究了一种轻量级的三维地理场景构建方法,通过将多源异构三维模型数据进行同构化处理,转换为统一的GL传输格式,实现在浏览器端灵活地整合在线三维模型数据服务以及用户的离线模型数据,充分利用客户端的计算资源,交互式地进行场景构建,实现三维地理场景的网络发布与共享。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原型系统,以倾斜摄影三维模型、三维小品模型等为数据基础,实现了浏览器端的三维场景整合与发布,验证了该构建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应急避难场所是为了人们能在灾害发生后一段时期内,躲避由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并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事先划分的带有一定功能设施的场地。良好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和建设,是在地震发生时群众得以有序、有效避难和疏散的重要保障。本文简述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需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云三维结构对加热率廓线及通量影响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加热率强度与结构是驱动全球大气环流的关键因素,实际加热率分布与云三维结构密切相关。作者使用三维蒙特卡洛辐射传输模式,模拟计算了云分辨模式所得3个典型三维云场的加热率廓线及通量;定义了两个参数来同时描述加热率廓线的垂直分布和强度,通过与独立像素近似算法对比,定量统计分析了高分辨率下云三维结构对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分辨率条件下云三维结构对加热率廓线和通量影响十分显著,且不同结构云场所体现的影响各具特点,提出需要考察现有大气模式中云三维结构对当前所用加热率计算方案的订正方向。  相似文献   
16.
5 000 a来柴达木盆地东南缘风成沉积记录的冬季风演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柴达木盆地东南缘下西台剖面风成沉积粒度组成、元素含量等指标的分析,重建了该区5 000 a来冬季风的演化历史。其可划分为4个阶段:5 300~4 300 a BP和2 900~930 a BP时期冬季风较弱;4 300~2 900 a BP和930 a BP以来冬季风较强。同时,该记录揭示了两次气候突变事件: 3 960~3 720 a BP,冬季风急剧减弱;而1 700~1 400 a BP冬季风增强。重建结果与其他记录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在千年尺度上,下西台剖面所记录的冬季风演化与格陵兰冰芯的粉尘记录存在一定的联系,意味着源区近地面风场的变化在全球粉尘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柴达木盆地可能为东亚粉尘远程输送的主要源区之一。  相似文献   
17.
"8.13"特大暴雨,红梅村滑坡复活,经过现场勘探及进一步分析表明:由于人们对老滑坡认识不足,坡体上的人类工程活动(如:修建房屋,公路等)形成的顶部堆载改变滑体原有的平衡且未对滑体作必要的防治措施,为滑坡的复活埋下隐患。"8.13"特大暴雨前该地区连续多天降雨,导致坡体处于近饱水状态,一方面增大了岩土体容重;另一方面增大滑移面剪应力和降低抗剪强度,从而"8.13"特大暴雨激发了滑坡的复活。  相似文献   
18.
19.
本刊讯 日前,鲁山县对全县范围内的砂资源开采秩序进行治理整顿,对69个无证砂场调查摸底,区分类型,采取行政与法律手段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治理整顿。共割沉机械采砂船26只,没收非法生产设备80余件,扣压装载机7台,拘留寻衅滋事、干扰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砂场主5人,打击了无证开采的违法行为,有效保护了砂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鲁山县砂资源开采秩序治理整顿效果明显@宋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