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土壤温度和湿度对冬小麦田土壤空气 CO2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同步观测耕层土壤空气CO2浓度廓线、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主要研究和讨论了华东地区典型稻麦轮作农田旱地阶段的土壤空气CO2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对它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田土壤空气CO2浓度与植物生长密切相关.土壤空气CO2浓度受土壤温度的影响较为显著,且深层的相关性要明显大于浅层.观测阶段的麦田土壤含水量介于30%和44%之间,与土壤空气CO2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性R2=0.61,统计显著性p<0.001).土壤空气CO2浓度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性的原因可能是:高土壤含水量导致的低充气孔隙度降低了土壤空气CO2扩散速率,从而导致土壤空气CO2聚积,浓度升高.在0~30 cm土层中,上层土壤气体中的CO2向上垂直扩散要比下层土壤快.土壤温度对土壤空气CO2浓度的影响大于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23.
为研究东北七鳃鳗和日本七鳃鳗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测量314尾东北七鳃鳗和302尾日本七鳃鳗成体的体质量(Y)和全长(X_1)、躯干长(X_2)、尾长(X_3)、头长(X_4)、吻长(X_5)、眼径(X_6)、背鳍前长(X_7)、眼后头长(X_8)8个形态性状,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建立体质量和形态性状的多元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东北七鳃鳗和日本七鳃鳗体质量服从正态分布,体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全长、躯干长、尾长、头长、吻长、眼径、背鳍前长和眼后头长8个形态性状均与体质量呈正相关(P0.01)。经偏回归系数检验,东北七鳃鳗全长、头长、眼径和眼后头长呈显著性水平(P0.05),其通径系数分别为0.636、0.202、0.060和0.105;日本七鳃鳗全长、吻长和眼后头长呈极显著性水平(P0.01),其通径系数分别为0.730、0.098和0.153。单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中,东北七鳃鳗和日本七鳃鳗全长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东北七鳃鳗和日本七鳃鳗形态性状的单独决定系数和两个共同决定系数的总和分别为0.855和0.857。建立以东北七鳃鳗全长、头长、眼径和眼后头长4个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体质量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1.502X_1+2.699X_4+8.554X_6+1.915X_8-41.547;日本七鳃鳗全长、吻长和眼后头长3个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体质量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4.895X_1+9.688X_5+6.973 X_8-157.460。东北七鳃鳗和日本七鳃鳗成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分析为七鳃鳗优良亲本的人工选育以及其形态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4.
华北克拉通东部是指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以东的地区。该地区与东北及华南地区一样,也存在着岩石圈减薄和岩石圈破坏的现象。华北克拉通古生代与新生代的橄榄岩包体地热值分别为40mW/m~2和80mW/m~2,地热增高是岩石圈破坏的重要因素。中国东部—朝鲜半岛的GRACE卫星布格重力异常呈巨型环状展布,可能是地幔亚热柱所致。区内郯庐断裂带呈NNE向纵贯切割,最新的地震反射剖面成果反映,该断裂带以走滑为主,兼有逆冲和正断层,所组成的大型"花状"复杂断裂构造带,切穿地壳、莫霍面,直至岩石圈地幔,起到破坏岩石圈的作用。S波速成像结果证实,在苏鲁造山带下方,分布的碎块状波速扰动带延伸300km,应是中生代扬子板块走滑俯冲、断离、折返的产物;而在渤海湾盆地下方,下地幔也存在陡倾的破碎带,延伸300km,在岩石圈76km处及其深部,S波速降低,扰动很剧烈,可能是地幔柱头部呈粗大状的反映,故可认为渤海湾盆地是由蘑菇云状的地幔柱形成。再从华北克拉通的大陆根来看,东部为A型反时针pT轨迹麻粒岩分布,而中西部则为B型麻粒岩,这是因为东部新太古代绿岩带中赋存有科马提岩,其岩浆温度可高达1 600℃,如用幔柱构造模型解释成因最为合适。通过研究近年大量地震反射P波和S波层析资料,华北克拉通的东部在晚侏罗-早白垩世及新生代期间,受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地幔热柱上隆的相互作用,深部的地幔流体常沿构造破裂带运移,促使岩石圈拆沉,并发生热侵蚀作用,形成酸性大火成岩省(SLIP)、裂谷型盆地的广泛分布和成矿成藏作用的"大爆发"。由此认为,建立区域构造模型将有利于指导深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25.
中南半岛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从政治、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四个维度构建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中南半岛及五个主要国家的综合风险及演变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南半岛整体综合风险属于中等偏高风险,其中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较高。②中南半岛综合风险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综合风险指数平均值由高至低依次为缅甸、柬埔寨、老挝、泰国和越南。③2012—2018年间,中南半岛五国综合风险整体较为平稳且呈现略微下降的趋势,其中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波动较大。④关键风险因子及作用机制在不同国家存在较大分异。最后,提出了不同国别的风险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26.
中国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发展的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南地区的对外经济发展是内陆、沿海、沿边三大空间作用力的缩影,剖析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发展空间演化及驱动因素,对于新形势下明确西南地区发展方向和深化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西南地区61个地级市(地区、自治州)为研究单元,综合运用熵值法、Theil指数、σ收敛、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建立了对外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对西南地区2003年~2014年对外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宏观政治经济环境与区域特点,分析了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发展驱动因素并提出发展建议。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的对外经济发展空间差异不断增大,由相对均衡向极化格局演变,成都市、重庆市是西南地区对外贸易的核心,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崇左市、防城港市等沿边沿海地区对外经济发展逐渐崛起;(2)受内陆与沿边、沿海三大空间作用力的影响,西南地区的对外经济发展核心区域沿东北-西南向发展,呈现先北移后南移的趋势;(3)经济发展水平、综合交通和基础设施、国家政策以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于西南地区的对外贸易格局,促进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发展空间分异。(4)未来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发展重心南移趋势明显,贵州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将扩大向南开放,四川省、重庆市的对外开放方向呈现多样化,向北开放的趋势较大。  相似文献   
27.
The development of overseas industrial parks is a key componen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an expected experimental way of promoting inclusive globalization by inventing new form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local host countries. Policy mobility, a classic theory with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geography address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local and global policies, has implications for overseas industrial parks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policies are not easily moved directly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instead, policies are embedded due to the role of local actors in policy mobility. This article first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seven China-Southeast Asia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zones identified by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 and analyzes their key participants. It then discusses policy mobility by looking into the roles of revenue, land, and talent in developing these industrial parks. The paper finds that these parks face challenges, such as the complicate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s of host countries, huge pressure from enterprise investment capital, the lack of overseas service platforms, and underdeveloped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In the light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policy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verseas industrial parks are put forward.  相似文献   
28.
我国的东北地区为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及太平洋板块所挟持。自元古代古大陆裂解以来,经历了兴凯期、加里东期、华力西-印支期、燕山期及喜山期的造山作用,形成增生镶嵌状结合的地质块体。区内复合造山活动具有多期性、叠置性、结构复杂性、造山过程长期性和大陆增生性等特征。在晚古生代,沿华北板块北缘的华力西造山带范围内,沉积有呈三角形的石炭-二叠纪海相盆地。全区现今的构造组合,主要取决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构造-岩浆事件。区内含油盆地的成因是与地表-地壳-岩石圈"三层式"构造结构呈"立交桥式"的样式相关,同时据地震S波资料证实的太平洋俯冲与软流圈呈"蘑菇云状"的地幔隆升也有联系。由于地壳相互之间碰撞、挤压、底侵、拆沉、熔蚀、减薄、下沉等复杂的深部过程影响,形成了中新生代裂谷型陆相盆地与石炭-二叠纪海相盆地叠合而成,故命名为延变型复合盆地。针对控藏的地质条件,提出今后深部找藏的主攻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29.
宋涛  孙曼  刘志高 《地理研究》2022,41(3):633-646
边境地区发展是新时期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热门议题,其产业演化深受地缘政治、国家和区域政策、本地发展、跨境交流等多元要素影响。本文在借鉴演化经济地理中制度演化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开放发展视角下边境地区制度与产业协同演化的分析框架,并运用该分析框架剖析了边境地区制度与产业演化的动态过程、行为主体逻辑和开放发展的演化过程。本文选取了中老边境门户城市——云南西双版纳的勐腊作为案例区域,揭示了其不同阶段开放导向下制度与产业协同演化的四个模式,即层叠、转化、转变和替代。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深化开放导向下的“制度转化”与“良性层叠”将进一步强化勐腊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合作节点地位。这种双向开放导向下的边境地区多重制度与产业协同演化路径模式,有助于深化和丰富边境地区、区域产业演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0.
宋涛 《测绘通报》2006,(10):12-15,42
地理信息不确定性是GIS基础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当前对于地理信息不确定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确定性地理实体上,而对于没有明确空间范围定义的模糊地理实体则研究较少。同时,地理信息不确定性根据GIS中的数据组织形式大致有位置不确定性和属性不确定性两个方面,而由于在GIS的数据组织中属性数据和位置数据的密切联系,属性不确定性往往取决于位置不确定性,因此研究位置不确定性是研究地理信息不确定性的关键所在。基于矢量GIS,利用模糊数学、测量平差等知识,提出一个“扩展ε-band”方法来建立模糊线元的位置不确定性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