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山东省气象行政许可与执法管理系统采用B/S架构和.net组件技术,使用C#语言和SQL Server 2005数据库,采用群件技术和Web技术结合、MIS技术和工作流技术相结合、结构化数据管理和文档管理相结合,首先建立起权限控制系统,可方便地对用户权限进行管理。系统实现了气象行政许可与气象执法相关资料的录入、上报、查询、分级审核、分权限调用功能,同时实现上级对下级的行政审批、查阅、统计、指导、评定、权限控制等管理功能;从服务用户的角度讲,系统实现了办事指南、法律法规、资质公示等资料的查询下载及网上审报审批功能。  相似文献   
12.
内蒙孪井灌区土壤盐分运移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孪井灌区典型地段包气带土层可溶盐分在灌溉前后的变化,分析了灌溉水和土壤水盐分动态特征,并在室内进行了不同类型土壤的淋滤试验。结果表明引黄灌溉是使土壤脱盐的过程,尤其是灌溉初期,土壤脱盐非常明显。灌溉洗盐与包气带岩性和灌水量有关,砂壤土较黏砂土易脱盐,土壤初始含盐量越大,灌溉量越大,土壤脱盐量就越大。  相似文献   
13.
国外对地缘视野下边境地区的研究进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边境地区是国家重要的国土安全屏障和对外开放门户。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边境地区成为地理学、政治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热点。科学认识和总结国际边境研究是推进学科发展的前提。本文以科学引文索引(Web of Science)中边境研究的学术论文为依据,借助于Citespace科学计量工具,系统回顾了国外1990-2015年边境研究的发展脉络、研究领域重点和研究趋势。从文献计量统计分析来看,1990年以来刊文量最大的期刊包括《政治地理学》(Political Geography)、《地缘政治学》(Geopolitics)等。国外边境研究的领域集中于政治地理、环境生态、商业经济、公共管治、人文艺术等方面。地缘政治视角下的领土、国家权力始终是边境研究的重要内容。新世纪以来,边境研究在汲取了批判性地缘政治学、人本主义地缘政治的精髓后,逐渐增强了对边境环境、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反思。在文献计量分析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边境的地理涵义和政治属性、经济商贸交流、边境一体化、边境冲突与安全、文化与社会建构、跨境合作制度等领域的研究趋势。最后提出,未来中国边境研究应增强边境地区的综合性发展战略研究,搭建适应于中国特色发展的跨境合作平台与机制,融入国际政治学、民族学、自然地理学等多学科视角。  相似文献   
14.
华北克拉通东部是指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以东的地区。该地区与东北及华南地区一样,也存在着岩石圈减薄和岩石圈破坏的现象。华北克拉通古生代与新生代的橄榄岩包体地热值分别为40mW/m~2和80mW/m~2,地热增高是岩石圈破坏的重要因素。中国东部—朝鲜半岛的GRACE卫星布格重力异常呈巨型环状展布,可能是地幔亚热柱所致。区内郯庐断裂带呈NNE向纵贯切割,最新的地震反射剖面成果反映,该断裂带以走滑为主,兼有逆冲和正断层,所组成的大型"花状"复杂断裂构造带,切穿地壳、莫霍面,直至岩石圈地幔,起到破坏岩石圈的作用。S波速成像结果证实,在苏鲁造山带下方,分布的碎块状波速扰动带延伸300km,应是中生代扬子板块走滑俯冲、断离、折返的产物;而在渤海湾盆地下方,下地幔也存在陡倾的破碎带,延伸300km,在岩石圈76km处及其深部,S波速降低,扰动很剧烈,可能是地幔柱头部呈粗大状的反映,故可认为渤海湾盆地是由蘑菇云状的地幔柱形成。再从华北克拉通的大陆根来看,东部为A型反时针pT轨迹麻粒岩分布,而中西部则为B型麻粒岩,这是因为东部新太古代绿岩带中赋存有科马提岩,其岩浆温度可高达1 600℃,如用幔柱构造模型解释成因最为合适。通过研究近年大量地震反射P波和S波层析资料,华北克拉通的东部在晚侏罗-早白垩世及新生代期间,受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地幔热柱上隆的相互作用,深部的地幔流体常沿构造破裂带运移,促使岩石圈拆沉,并发生热侵蚀作用,形成酸性大火成岩省(SLIP)、裂谷型盆地的广泛分布和成矿成藏作用的"大爆发"。由此认为,建立区域构造模型将有利于指导深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国际地缘政治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宋涛  陆大道  梁宜  王倩 《地理学报》2016,71(4):551-563
地缘政治学以地理的视角探讨国际关系,极大地影响了世界政治发展历程。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中,地缘政治在国际舞台复兴,成为全球格局解读和政策制定的重要学科。科学认识和总结国际地缘政治学最新发展是推进学科发展的前提。以Web of Science 中地缘政治的学术论文为依据,借助于科学计量工具,系统回顾了1996-2015 年地缘政治学的发展脉络,揭示了地缘政治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剖析了国际地缘政治学的重点研究领域和研究转向。从文献计量统计分析来看,近年来在政治地理及地理学相关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不断增加;地缘政治全球高引用文章重点关注了国家与边境的地缘政治诠释、批判性地缘政治学、情感地缘政治、女性主义地缘政治等主题。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回顾了边境与领土空间、全球化下的地缘文化与经济、热点区域与中国模式、资源冲突与生态政治、价值情感与文化的地缘政治学分支领域研究趋势。通过文献系统回顾发现,国际地缘政治学的研究出现了如下趋势:后冷战时代中,国家、边境等仍为地缘政治的核心研究方向;地缘政治在进一步强调地理重要性的同时,也出现了向批判性地缘政治,尤其是从人本主义(情感地缘政治、女性地缘政治)对传统地缘政治进行反思的转变。最后提出,中国地缘政治界应强化地理空间与尺度的重要性,采用叙述、 过程等多元方法,并融入人本主义的思想,来进一步丰富地缘政治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前后基于垂直专业化的中国出口价值份额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唐志鹏  宋涛 《地理科学》2016,36(8):1148-115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中国出口增速放缓,也给中国提升出口贸易的质量效益带来了机会。利用2007年和2010年中国30省区市区域间投入产出表计算了中国和省域以及国外在中国出口中分享的单位出口价值份额。研究结果发现,金融危机后在中国单位出口中,全国分享的经济收益整体有所提升,进一步从省域格局来看,分享中国单位出口经济收益较高的省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从出口部门来看,全国带有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分享的经济收益在2007~2010年增长最多,而依赖资源和劳动力投入的低端产品制造分享的经济收益下降最多,沿海出口大省仍然是分享制造业出口价值份额最主要的地区,地理区位依旧是出口贸易最有利的条件之一。尽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加大科技含量,才能促使“中国制造”尽快完成向“中国智造”转变。  相似文献   
17.
中南半岛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从政治、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四个维度构建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中南半岛及五个主要国家的综合风险及演变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南半岛整体综合风险属于中等偏高风险,其中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较高。②中南半岛综合风险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综合风险指数平均值由高至低依次为缅甸、柬埔寨、老挝、泰国和越南。③2012—2018年间,中南半岛五国综合风险整体较为平稳且呈现略微下降的趋势,其中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波动较大。④关键风险因子及作用机制在不同国家存在较大分异。最后,提出了不同国别的风险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8.
郭垠宏  宋涛  孙曼 《地理研究》2023,(10):2574-2591
边境地域是国土安全-地方发展-对外开放三大地域功能关联影响的特殊地域,承担着守护国家主权安全、支撑本地发展和承载对外开放空间的责任,具有多尺度、多维度、动态演化的特征。本文搭建安全-发展-开放关联下的边境地域功能理论分析框架,从本体论、指标与测度、政策话语与实践等维度测度、刻画与剖析边境地域系统的动态演化特征及其机制。以县级尺度的中国边境地域为案例,分析边境地域功能的演化。主要结论是:(1)边境发展经历了谨慎探索期(1978—1991年)、加速推进期(1992—1998年)、持续发展期(1999—2008年)、全新开放期(2009—2019年)、动态开放期(2020年以来)5个时期,边境开放合作取得飞速发展,但疫情后“再边境化”趋势增强。(2)中国边境地域功能时空分异特征显著,持续发展期以来,中国边境地域功能大幅提升,县域间差距略减,但空间分异明显,东部边境发展优于西部;全新开放期以来,各段边境发展功能均得到提升,西藏边境安全功能占比仍然很高,而东北、内蒙古、新疆、云桂边境均呈现向开放、发展转变的趋势,对外经济取得明显提升,但整体上边境主导功能仍以安全为主。后疫情时期,应在保障国土安全...  相似文献   
19.
20.
土壤温度和湿度对冬小麦田土壤空气 CO2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同步观测耕层土壤空气CO2浓度廓线、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主要研究和讨论了华东地区典型稻麦轮作农田旱地阶段的土壤空气CO2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对它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田土壤空气CO2浓度与植物生长密切相关.土壤空气CO2浓度受土壤温度的影响较为显著,且深层的相关性要明显大于浅层.观测阶段的麦田土壤含水量介于30%和44%之间,与土壤空气CO2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性R2=0.61,统计显著性p<0.001).土壤空气CO2浓度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性的原因可能是:高土壤含水量导致的低充气孔隙度降低了土壤空气CO2扩散速率,从而导致土壤空气CO2聚积,浓度升高.在0~30 cm土层中,上层土壤气体中的CO2向上垂直扩散要比下层土壤快.土壤温度对土壤空气CO2浓度的影响大于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