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新生代东昆仑造山带构造事件及柴西南盆地原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金龙  汪劲草  周莉  赵小花  刘东  宋召军 《现代地质》2007,21(3):505-510,517
柴西南盆地原型的研究由于其复杂的地质背景存在众多争论。根据盆山耦合理论,从东昆仑造山带与柴西南盆地受制于共同应力场的角度,结合二者资料及野外考察,对东昆仑山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事件进行了厘定。以此为基础,对柴西南盆地原型的形成与改造进行了探讨。认为:中、新生代以来,东昆仑造山带与柴西南盆地一起共同经历了多期挤压与伸展事件。其中,早、中侏罗世东昆仑山可能经历了造山后伸展事件,这一事件可能是中生代柴西南原型盆地的直接成因;新生代早、中期的伸展环境及昆北断裂、阿尔金断裂的右行走滑可能是新生代柴西南原型盆地形成的主要机制。中、新生代以来的多期挤压事件对前期原型盆地有着重要的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东印度洋90°海岭附近海域8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浮游有孔虫进行鉴定统计分析,揭示了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区域分布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东印度洋90°海岭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呈现典型的热带-亚热带组合特征,共鉴定出浮游有孔虫30种。运用聚类分析,得到3个浮游有孔虫组合:组合类群Ⅰ主要分布在5°~10°N的孟加拉湾南部开阔海域,主要种属包括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 Globigerinoides ruber, 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体现了生产力及海水盐度对有孔虫组合的影响;组合类群Ⅱ主要在5°N至5°S,沿东经90°海岭分布。主要种属包括Globigerinoides ruber,Globorotalia menardii,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体现了水深及生产力对有孔虫组合的影响;组合类群Ⅲ对称分布在组合类群Ⅱ两侧水深较深的海域,主要种属包括Globorotalia tumida, Globorotalia menardi, Pulleniatina ...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7年1月对小清河口附近海区悬浮体和沉积物调查的数据,分析了小清河口海域冬季悬浮体的空间分布和粒度特征,探讨了悬浮体与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关系,并对其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悬浮体浓度和粒度特征空间分布不均,但有一定的规律性,并与海底表层沉积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结合已有研究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河道内悬浮体主要来源于河流输移、河道两侧潮滩物质输送,而河口附近海域悬浮体主要源于近岸浅滩和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再悬浮和搬运。  相似文献   
14.
多金属结核富含多种关键战略金属,是重要的深海沉积矿产.多金属结核疏松多孔,具有从海水/孔隙水中吸附痕量金属进而富集成矿的关键材料学特性,其比表面积是成矿作用研究的一个关键参数.目前比表面积测试技术方法成熟,但很少应用于多金属结核的比表面积分析,且由于研究目的不同,样品预处理条件也不同.本文探究了多金属结核BET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15.
南黄海西部海域高分辨率声学地层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的分析解译,对南黄海西部陆架区进行了声学地层划分。南黄海西部海域声学地层剖面可划分为5套地层Ⅰ、Ⅱ1、Ⅱ2、Ⅲ1、Ⅲ2,每套地层代表一次全球性(或区域性)海平面变化周期内的海进一海退这样一个完整的旋回变化过程所形成的海侵或海退沉积层序。将典型声学地层剖面与区内钻孔岩心的沉积地层岩性单元对比研究,得到各声学反射层的时代、岩性及沉积环境。并发现依据浅地层进行的声学地层划分与钻孔岩心的地质地层划分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结合区内钻孔岩心的分析结果,对晚更新世以来南黄海陆架区的沉积环境及沉积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根据胶州湾附近2001、1994、1988和1979年的TM影像及莱州湾附近2002年ETM、2000年ETM和1984年TM等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胶莱运河南北入海口附近的地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北胶莱河河口及其西侧岸滩和大沽河河口及其西侧岸滩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如人工养殖、防洪堤坝等)岸线变化显著,而北胶莱河河口东岸和大沽河河口东岸地区岸线无明显变化。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还分析了胶莱人工运河开通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海底埋藏古河道研究,不仅对探讨陆架古环境演变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解决陆架开发中的灾害地质和环境地质问题也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长江、黄河作为我国两条最大的河流,其地质背景、水文条件、地貌以及沉积特征等方面都具有很大差异。长江、黄河在末次冰期又都曾集中在苏北注入黄海盆地,对黄海古环境演变产生重要而复杂的影响。长江以多水、少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