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3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卷积神经网络(CNN)是深度学习(DL)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网络结构。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具有位置结构关系,CNN模型可以利用图像的位置结构关系,能够更好地提取图像特征,因此更适合采用CNN模型检测海洋目标。本文首先基于CNN框架构建了海上钻井平台检测的DL模型Ocean TDAx,并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Ocean TDA9模型精度最高。然后针对Ocean TDA9模型,采用Adam、RMSprop、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 (SGD)、Adagrad、Momentum等7种模型训练算法进行试验,比较不同算法的训练损失和精度与训练批次的相关性。最后基于渤海海域的极化SAR数据,对提出的Ocean TDA9模型、已有的CNN模型及VGG模型进行海上钻井平台检测对比。结果表明,构建的Ocean TDA9模型在钻井平台检测中整体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42.
冰川触地线是内陆冰盖和漂浮冰架的分界线,其位置的准确界定对南极冰川物质平衡计算、冰川动力学建模、冰川变化和海平面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Sentinel-1A/B雷达影像数据在南极触地线大规模提取中的应用,基于2020年Sentinel-1A/B雷达影像数据,采用DDInSAR方法对南极触地线进行了大范围的提取,提取触地线约23 472 km,结合MEaSURE_GL、MOA_GL2009、MEaSUREs冰流速等数据对触地线提取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利用DDInSAR方法和Sentinel-1A/B雷达影像数据可以实现对南极触地线长期、高效且较全面的提取,南极不同地区的触地线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存在稳定、回退、前进、消失和冰升等多种变化现象。南极半岛和西南极可以完全应用6 d的Sentinel-1A/B雷达影像数据提取触地线,东南极大部分区域只能应用12 d的Sentinel-1A/B雷达影像数据提取触地线。潮汐运动的强弱影响触地线的提取质量,在西南极的强潮汐区域触地线提取质量较高,在东南极冰盖周围的弱潮汐区域触地线提取质量较差或者结果空缺。南极触地线的提取受冰流速影响较...  相似文献   
43.
44.
基于2018年早春和夏季长江口邻近海域的调查数据,分析溶解氧(DO)的时空分布,并讨论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夏季DO浓度变化范围为1.58~9.37 mg/L,浮游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的DO是夏季表层水体过饱和的主要因素;夏季调查海域受台湾暖流北上引起海水层化加强,同时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表层生物大量繁殖所引起有机碎屑的沉降和耗氧分解作用是底层低氧区存在的主要因素.夏季在台湾暖流影响下底层水体表观耗氧量(AOU)与营养盐成正相关关系,底层有机物耗氧降解过程与营养盐的再生密切相关.早春DO浓度变化范围为7.90~10.1 mg/L,长江口外北部海域和浙江近岸海域海水混合均匀,DO浓度主要受温度控制,而台湾暖流影响区海水出现层化现象,其低DO含量也为低氧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5.
孙毅  辛华 《四川地震》2003,(4):42-46
四川地区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定点形变观测以来,积累了丰富的资料,经过多年研究,取得了很多有实效的预报指标,本文在这些研究基础上,结合近期的观测资料及震例,应用最新地震前兆数据分析处理软件,给出了四川地区定点形变的中短期异常指标、中期异常向短期异常过渡特征以及异常在地震前的时、空分布特征。初步构成具有区域性特征的地震短临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46.
孙毅 《四川地震》2003,(2):37-39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沿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形成了一个4级以上地震条带,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前兆异常,在此将依据沿安宁河——则木河一小江断裂带分布的定点形变观测台站观测资料出现的中短期异常情况,提出一些判断上述地区未来可能发生强震活动的科学思路。  相似文献   
47.
海洋重力测量误差补偿简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针对实际应用的需要,本文对作者先前提出的两种海洋重力测量误差补偿方法进行了简化,把原来严密的自检校平差简化为两步处理法,深入分析了简化方法的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最后使用一个实际观测网数据验证了两步简化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8.
痕量元素及其同位素采集、预处理和分析在海洋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含量极低,在采样、样品预处理及分析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污染源沾污。通过在一个20尺标准超高集装箱内制作一套移动式海水痕量元素洁净采集实验室,完成对实验室空间设计、空气质量控制,样品快速转移,实现水样上船后快速进入到洁净环境中,减少样品暴露在大气中时间,在洁净环境中高效完成样品取样、过滤和预处理等操作。所有操作满足GEOTRACES组织有关痕量元素采集的规范要求,从源头上保证分析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9.
HC-90D型地磁日变站系统的主体是高精度光泵磁力仪。比较详细地介绍了HC-90D型地磁日变站工作原理,阐述了架设日变站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0.
孙毅 《海洋测绘》2007,27(2):81-82
收到《海洋测绘》创刊25周年征文的稿约后,我把单位积攒的《海洋测绘》杂志整理了一下,最早的一期是1982年第2期。看着初创时期《海洋测绘》朴素的封面,思绪不禁回到了1982年,那一年海军大连第一水面舰艇学校78级海洋重力测量班毕业,其中的16名同学来到了湛江海军第一海洋调查船大队,新型的中远海调查测量船———海洋十一、十二号船各分了8人,我就是海洋十二号船8人中的一员。1982年第4期报道了我国交通部和海军联合代表团第一次以正式代表身份参加第12届国际海道测量大会的情况,标志着我国正式成为了国际海道测量组织成员,海道测量事业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