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篇
海洋学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根据条带拼接网的误差特点,构建了以ping为单位的条带网交叉点差值误差模型,导出了条带拼接网的秩亏网平差模型,并分析了秩亏的原因。根据条带拼接网ping的相交情况,推导了基于ping的阶段平差公式,给出了条带拼接网的系统误差改正模型。实例计算表明,条带拼接秩亏网平差模型可有效地探测ping、条带以及整个测区的系统参数。  相似文献   
12.
野外重力测量是精化全球和局部重力场模型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我国1:5万数字高程数据库为基础,结合地形景观生成技术,构建了野外地形匹配可视化及重力测量的自动布点系统.在重力测量布点方案的设计中,给于用户施测区域所属地形及布点点位以直观的认知形式.尤其对于地形较为复杂的山区、特大山区,可对外业测量点位进行优化,减少外业的工作量,提高重力测量的外业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用正压模式,通过对截谱方程的本征值和初值问题的研究,揭示了纬向非均匀气流中局地二维不稳定对1991年7月江淮流域暴雨形成的动力机制.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结果表明:(1)不稳定发展的模态主要是44d和10d左右周期,与江淮地区降水变化的周期基本一致;(2)局地扰动增长率以经向波数n=1~5,纬向波数k=1~12等波为最大.即江淮暴雨是不同纬度、不同尺度波动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3)扰动在江淮地区具有局地增幅的性质,初值计算表明扰动在长江下中游向西缓慢移动;(4)不稳定增长率特别是扰动的传播速度对外部参数■,a具有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15.
将UKF(Unscented Kalman Filter)方法用于惯性/重力组合导航系统。UKF方法设计了少量的呈高斯分布的σ点,在每个更新过程中,σ点随着非线性状态方程和测量方程传播,从而获得滤波值及较高的计算精度,而且避免了对非线性方程的线性化过程。仿真结果表明:UKF方法比传统卡尔曼滤波及其改进的滤波模型都有更高的估计精度,并能有效的克服非线性严重时出现的滤波发散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多波束测深数据异常值检测算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现行的部分国内外多波束测深数据异常值检测算法,比较和分析了算法的各自优缺点,包括中值滤波、基于趋势面的测深异常检测、抗差估计异常值检测。总结得出,通过综合利用以上各种算法,能有效提高测深数据的异常值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重力梯度的潜艇探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重力梯度探测潜艇的新方法。借助计算机代数系统Mathematica,计算了模拟潜艇在不同位置产生的重力垂直梯度,分析了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如果现有的重力梯度仪精度为10-4E,即使下潜深度达300m,在海面上100m范围内也能够探测到;当重力梯度仪的精度达到或超过10-6E时,可在海面上1000m范围内实现探测。  相似文献   
18.
王洪燕  李明叁  孙强  孙岚 《海洋测绘》2014,34(5):31-33,41
由于多波束测深的海量数据,在基于ping的条带拼接网平差过程中,法方程的系数矩阵将会相当巨大,因此大型法方程的解算是实现条带拼接网平差的关键。结合条带拼接网中ping的分布特点,推导了按ping分段的序贯平差公式,并对此算法进行了优化。实际算例表明,此分解算法可以实现条带拼接网平差参数的快速有效解算。  相似文献   
19.
基于格进行整周模糊度估计时,为保证最近向量问题的计算效率,通常需首先对格基进行规约变换。设计了基于Householder变换的LLL规约算法(H-LLL),算法通过利用分解得到的上三角矩阵来构造规约变换矩阵,从而实现格基的大小规约和长度规约。利用实测数据与经典LLL规约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规约效果相同,H-LLL规约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20.
描述了一种利用从天气雷达获得的数据识别降水类型(锋面或对流)的方法。该方法的基础是采用从时-空相关面获得的图形识别资料作为局地降雨类型的指标。讨论了此方法实时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