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5篇 |
免费 | 164篇 |
国内免费 | 15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0篇 |
大气科学 | 131篇 |
地球物理 | 61篇 |
地质学 | 355篇 |
海洋学 | 81篇 |
天文学 | 11篇 |
综合类 | 69篇 |
自然地理 | 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43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46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66年 | 3篇 |
1962年 | 3篇 |
1960年 | 3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11篇 |
195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西藏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地域辽阔、山高谷深,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面积120多万平方千米,而西藏林芝又位于西藏的东南部(古称工布地区),约占西藏区域1/10的面积,平均海拔3100米,1区6县54个乡镇489个村(巴宜区、工布江达、朗县、米林、波密、墨脱、察隅)。 相似文献
93.
孔秋雁 《CT理论与应用研究》1996,5(2):30-31
CT球管耙偏移是较为少见的,本文以GE sytec 2000i为例,详细描述了由此引起的扫描停止,机器伪影等现象及分析、处理过程,并通过与管衰老相比较。进一步述了两者的共同点及在图像质量,管电流稳定性,检测过程等方面的区别,最后总结出一套检测与判断耙心偏移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
洪水预报中特征值预报的若干数学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研究了水文特征值预报的数学方法,统计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和模糊回归模型。三个计处实例表明如果系统的线性关系较好,统计回归模型的结果最好;如果系统的线民生关系差,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果最好;如果用于率定模型的资料太短,任何一个模型都不可靠。 相似文献
95.
96.
目前用于结构抗震设计的反应谱仅能反映峰值反应,无法体现反应值随时间的变化。文中提出一种弹性能量半径演化谱,可反映线性单自由度体系弹性能量(即动能与弹性势能之和)随地震持时的变化,且其峰值近似等于结构峰值位移。文中给出了利用地震动演化功率谱得到该演化谱的方法并进一步发展了一种计算线性多自由度体系地震位移反应的新方法。通过两座框架结构的地震反应计算,将新方法与传统振型组合法及时程分析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对于振型稀疏结构,新方法计算结果与SRSS法接近;而对于振型密集结构,新方法计算结果较CQC法更精确,且避免了CQC法相关系数的复杂计算。 相似文献
97.
长江口海域新生代地层与断裂活动性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长江口海域通过浅层人工地震勘察查明,新生代地层可分为5个地震层。分别为第四系、上新统、中新统上段、中新统下段及始新统。第三纪地层自东北向西南依次超覆、减薄尖灭,上部被第四纪地层不整合覆盖。沉积基底主要由晚侏罗世火山岩系及燕山晚期酸性小岩体构成,未发现早第三纪及晚白垩世断陷盆地。断裂构造很发育,按展布方向大体可归为北东、北西及近东西向3组,皆为正断层。前两者数量多、延伸长、断距大,与同区的航磁异常构架吻合。北东向断裂分段明显,西南段为第四纪断裂,中段为晚第三纪断裂,东北段为早第三纪断裂;而北西向断裂分段不很清晰。两者的垂直位移速率平均在0.015mm/a。本文对该海域有关的几个地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8.
99.
上海气温变化及城市化影响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研究在全球变化背景下上海市区气温变化规律和城市化进程对其影响,分析了上海市区气温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对比了市区和郊区气温在不同气候背景下的变化趋势,采用与郊区台站对比法分析了上海市区气温城市化效应,研究了城市化进程与气温各分量长期变化趋势之间的关系,将高空与地面观测资料相结合,定量估算了城市化效应对平均气温的贡献,初步讨论了气温的城市化效应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873~2004年上海市区年平均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为1.31 ℃/(100 a),在1921~1948年和1979~2004年两个时期增温明显,其中第二段增温强于第一段;与郊区站点相比,市区在降温期内降温最小,增温期内升温幅度最大;城市发展导致市区和郊区气温有显著差别且温差逐年加大,其中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在秋季的差别最大,最高气温市区和郊区之间差别在夏季最大;城市化进程加快了地面气温升高的速率,其中以最低气温最为明显;在1980年代城市化效应使上海市区年平均温度平均升高0.4 ℃,在1990年代平均升高1.1 ℃。 相似文献
100.
沂沭泗流域“57·7”暴雨洪水及其现状工程的行洪分析孔祥光,姜志群(淮委沂沭泗水利管理局)1957年7月,沂沭泗流域发生了雨量大、历时长、范围广的连续大暴雨洪水过程。当时南四湖堤防及人湖河道堤防标准低,骆马湖西、北大堤和上游大中型水库尚未修建,全流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