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博尔塔拉河流域位于中哈边境,其植被和土壤具有十分明显的垂直分布和区域性差异,根据该流域一条自西向东沿着海拔高度从210 m 到3 235 m 长约200多km的样带上所采集的人为干扰较少的49 个表土花粉样品的孢粉组合图式和现代植被样方调查资料,探讨了博尔塔拉河流域植被与表土花粉之间的关系。该区孢粉谱从上至下可划分为6个带,分别对应高山草甸带、亚高山草甸草原带、森林灌丛带、灌丛草原带、荒漠草原带、荒漠植被带。值得注意的是第6个孢粉带因含有具湿地特征的隐域性植被类型花粉组分,故又分成2个亚带,即荒漠植被亚带Ⅵ1和荒漠植被亚带Ⅵ2。森林灌丛植被带上限的云杉花粉含量明显比该带下限的含量高,表明云杉花粉的传播在沟谷地区受山谷风的影响较大。与此同时,将孢粉数据与气象数据相结合,分析结果得出比较有代表性的云杉属(Picea)、桦属(Betula)、藜科(Chenopodiaceae)、麻黄属(Ephedra)等花粉,与降水量和温度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32.
1 INTRODUCTIONSincethe1980saseriesofresearchplanincludingIGBP(theInternationalGeosphere.BiosphereProgramme)havebeensetup,ofthem,PAGES(thePastGlobalchanges)isanimportantcoreproject.Thenaturerecordsofoceandeposit,terrestrial(loess,lakesandswamp)deposi…  相似文献   
33.
以新疆石河子草滩湖湿地作为研究地点,采用化学分析手段,获取该地区4 000 a B.P.以来有机质和总氮TN等数据,并结合孢粉数据,综合探讨古气候变化特征。在500-1 080 a B.P.和2 190-3 800 a B.P.期间,有机质和TN含量较高,此时气候较为湿润,泥炭累积;而在1 080-2 190 a B.P.期间,有机质和TN含量均处于剖面最低值,可能出现一次干旱事件,不利于泥炭堆积。湿地开垦为农田,其有机质和TN含量变化迅速减少,养分大量损失,可见开垦活动是引起湿地退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4.
中国北方主要坚果类淀粉粒形态对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考古学家发现坚果类植物在农业起源中曾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了对考古器物上附着的淀粉粒进行鉴定,我们对中国北方现代主要坚果类栗属(Castanea)中的板栗(C.mollisima)、栎属(Quercus)中的槲树(Q.dentata)、槲栎(Q.aliena)、麻栎(Q.acutissima)、栓皮栎(Q.viriabilis)、蒙古栎(Q.mongolicus)和胡桃属(Juglans)中的胡桃楸(J.mandshurica)共7个样品进行了淀粉粒形态对比分析,以求为建立北方坚果类淀粉粒的鉴定标准积累资料。实验结果发现,除胡桃楸未发现淀粉物质以外,其他6个样品的淀粉粒不仅可以与其他科、属进行区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进行种间的区分。板栗的脐点是闭合的,有层纹,无裂隙;   麻栎脐点是偏心的;   槲树栓皮栎的淀粉粒近乎80%都具有裂隙特征,但栓皮栎的淀粉粒中会出现横裂隙和相当数量的星形裂隙而只有槲树的淀粉粒才具有相当数量的纵向裂隙;   蒙古栎的淀粉也大多具有裂隙(70%)而且纵向型裂隙占主要地位,但是蒙古栎淀粉粒表面有细密的放射线;   60%的槲栎淀粉粒不具有裂隙特征。所有样品的淀粉粒均由大小不一的各种卵圆形组成,而且6个样品的长轴最大值(约20μm)和6个样品的平均值(约10μm)都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35.
新疆天山南坡表土花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横亘于亚洲中部的天山山系是一个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山地植被和土壤具有垂直分布明显和区域性差异大的特点,故对花粉的传播、保存、搬运与沉积具有重大影响.根据对西北干旱地区天山中段南坡一条从海拔4 285 m的天山一号冰川到海拔1 200 m的和静段的样带所采集的38个表土花粉样品的孢粉组合图武、植被样方调查资料以及排序结果...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昆明湖底沉积物综合研究得知:1.昆明湖前身形成于3000余年之前,原先是一个天然湖泊,后经人工开拓形成如今的昆明湖。2.根据湖底沉积物特征将其划分为六层,Ⅰ-Ⅳ层系天然湖泊时形成的,V-Ⅳ层为人工湖时形成。3.较高精度(采样间距为2-3cm)的孢粉资料呈现的变化与历史资料记载的气候变化大体相符。4.湖底沉积物中介形虫分布较广,腹足类次之。它们的变化规律与孢粉组合的变化大体相符。硅藻壳体仅见于  相似文献   
37.
从北京坟庄剖面具有14C测年的54个样品原始记录中,选取11个孢粉类型,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该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孢粉资料进行再分析,阐明该方法能消除因主观原因对同一孢粉谱的分带差异。对北京多样性的生态环境,用累积贡献率为57%且离散性大响应此环境特征,更好地恢复过去环境  相似文献   
38.
班村遗址地处河南省汉池县城北60余公里处的南村乡,涧河和黄河在此交汇。遗址座落在黄河南岸的二级阶地,含有裴李岗、仰韶(庙底沟类型)、庙底沟二期、战国及唐宋等五个文化层。从该遗址裴李岗文化层和庙底沟二期文化层的灰坑中浮选出大量半炭化的植物果实及种子遗存。在裴李岗文化层编号H2033的灰坑中有大量朴树(Celtisof.karaiensis)、山茉英(CornusoNcinalis)的内果皮,棕树(QuercusSp.)的炭化子叶块和紫苏(Perillaffutescens)的小坚果、野大豆(Glycihesaia)的种子。庙底沟二期文化层的H3037灰坑中仅见大量的粟(detaliaitalic  相似文献   
39.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大西沟表土花粉散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大西沟垂直植被带表土孢粉分析及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对大西沟垂直带的植被与表土孢粉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从表土孢粉百分比含量可划分出4个孢粉带,其对应的植被带分别为高山垫状植被、高山草甸、亚高山草甸和云杉(Picea)林带。孢粉百分含量基本上反映了大西沟地区垂直植被带分布的特征。云杉、麻黄(Ephedra)、藜科(Chenopodiaceae)和蒿属(Artemisia)等植物花粉明显表现为超代表性。山谷上升气流在天山山地垂直植被带的表土孢粉散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第四纪是地球历史上的最后一章,也是一个气温变化较大,冰川活动较广,以及人类出现和发展的一个时期。尽管第四纪经历时间较短,但在我国幅员广大的土地上,从巍峨的山系、广阔的海洋、众多的岛屿、富饶的平原,到广布的江、河、湖沼都有着第四系沉积广泛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