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刀鲚、凤鲚和湖鲚矢耳石的形态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凤鲚(Coilia mystus)、湖鲚(Coilia nasus taihuensis)以及采自崇明、黄海和瓯江口3个水域的刀鲚(Coilia hasps)的矢耳石为对象,描述了这些鱼类耳石的形态特征,并进一步使用基于12组形态数据的框架测量进行了种间和种内比较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耳石形态的差异种间较种内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2.

油气藏进入二次、三次开发后,剩余油饱和度的空间分布以及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对于开发方案调整变得尤为重要.目前,基于测井曲线、测试资料的常规剩余油饱和度评价存在不等时性,即测井、开发和评价时刻不等,导致在某一评价时刻绘制的剩余油饱和度等值线图不能准确反映油水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评价时刻的等值线图对比也不能反映油水的动态变化以及开发效果.将研究目的层划分为未投产未水淹、未投产水淹、在产水淹、在产未水淹4种情况,以地质和工程资料为约束,提出了一种动静态结合的等时剩余油饱和度动态定量评价方法.首先,依据测井资料、开发资料定性判别开发区块中的单井、单层在评价时刻是否水淹、是否在产.其次,根据注水受效、水淹、在产情况,依据测井曲线、产水率与评价时刻的匹配关系选取对应的基于动态资料(产水率)、静态资料(测井曲线)的剩余油饱和度评价方法,绘制目的工区目标层在特定时刻的等时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等值线图.最后,绘制时间推移的等时剩余油饱和度动态变化图,进而分析剩余油饱和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评价开发方案效果.在某断块油藏某层的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呈现出不同时刻剩余油饱和度分布与注水井分布、作业情况吻合得很好,能够描述开发后剩余油的动态变化,评价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3.
琼东南盆地南部梅山组具有独特的丘状反射特征,关于其成因机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以琼东南盆地大量二维地震资料和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在深水钻井标定下,从地震相特征、沉积物物源、沉积搬运通道、古地貌特征以及海平面变化和构造活动6个方面,阐明了梅山组丘状体的沉积特征,并讨论了其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中新统梅山组沉积时期,受强制性海退影响,琼东南盆地范围内海平面下降至低水位,南部隆起局部暴露剥蚀,提供了大量沉积物源;上中新统黄流组沉积时期,盆地局部构造活动使得南部隆起物源发生重力失稳,通过深水水道向盆地中央以重力流方式搬运沉积物。琼东南盆地梅山组地层的丘状反射特征是黄流组沉积时期以南部隆起沉积物为物源的浊流侵蚀下伏梅山组地层所致。对该丘状体成因机制的深入研究,不但有助于丰富对丘状地震反射现象的认识,而且揭示了其沉积构成为粗碎屑沉积物而非生物礁滩沉积,对深水油气勘探储层特征及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为分析永久位移型地震动对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文中对单层单跨结构有限元隔震模型分别输入永久位移型及非永久位移型地震动,以探究隔震结构在2种类型地震动输入下的地震响应差别。单层单跨隔震结构有限元模型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相比较非永久位移型地震动,永久位移型地震动作用下隔震层加速度以及位移响应较大。当峰值加速度输入一致时,永久位移型地震动作用下隔震层峰值加速度相较于非永久位移型地震动增大约10%~30%;永久位移型地震动作用下隔震支座最大相对位移相较于非永久位移型地震动增大约10%~40%;随着2种类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增加,隔震结构同一隔震支座的最大相对位移差值呈现出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75.
为了解长江靖江段两种刀鲚生态型长颌鲚与短颌鲚的生境履历的不同,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研究采集自长江靖江江段的长颌鲚和短颌鲚个体耳石的锶和钙微化学特征.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短颌鲚个体的耳石锶、钙比值(即Sr/Ca×10~3)稳定在2.00左右,反映了其在纯淡水生活的习性;而长颌鲚的锶、钙比值波动显著,不仅具有对应淡水生活的低值(1.18±0.48~2.11±0.94),还具有对应半咸水生活的高值(3.39±0.60~6.79±1.13),反映了其溯河洄游的生活习性.短颌鲚因在淡水生活,其淡水系数(FC)值均为1.00,2013年和2014年长颌鲚的FC值分别为0.36±0.06和0.50±0.11,证明了长颌鲚与短颌鲚群体间存在差异,而且长颌鲚不同年份群体间也并不相同.长颌鲚和短颌鲚的洄游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不同年份间的长颌鲚也存在生境履历差异.靖江段长颌鲚资源群可能来自不同出生地起源及生活史背景不同的群体.该江段是两类刀鲚的重要栖息地或洄游通道.  相似文献   
76.
淡水贝类观察——生物阐释水污染和毒理的创新手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淡水渔业是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在产量和产值均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水域生态环境污染形势.与此相适应,自2003年系统性提出以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为专用指示生物的创新性“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Freshwater Mussel Watch)以来,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国内外的江河、湖泊和池塘等渔业生态环境无机(特别是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胁迫的监测、评价和预警,以及毒理学、污染物积累动力学和水质净化等方面研究.本文梳理了“淡水贝类观察”在被动监测、主动监测及渔业环境研究用模式动物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渔业以及水域生态环境污染的有效监测、评价、保护以及阐释污染毒性机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7.
S40界面是琼东南盆地新近系裂后期的重要地质界面,发育时代为晚中新世末期(约11.6 Ma),是裂后期充填序列中梅山组和黄流组的分界面.通过对琼东南盆地大量二维测线的精细解释,结合钻井、生物等资料,从海平面变化、地震-沉积相跃迁、沉降速率等方面总结了该界面的特征,指出S40界面在盆地东西部特征差异明显:在盆地西北部浅水...  相似文献   
78.
细粒浊积体的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南海北部边缘盆地的一些具体勘探实例,从宏观到微观,在不同尺度上论述了细粒浊积体储层的地震反射特征、测井曲线特征及其内部结构特征。在地震剖面上,细粒浊积体主要表现为上扇的下切谷充填、斜坡扇以及盆底扇。它们的地震反射特征总体为中—弱振幅双向下超在层序界面上,而且由于浊流砂体的沉积速度快,常形成薄的砂泥互层,所以其自然电位曲线总体反映为中—低幅度的齿形叠加,其理想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形状也表现为不同类型的齿状箱形或齿形叠加。其内部结构特征,除具有细粒薄层的特点外,常还有异常超压的形成。超压不但能使细粒浊积体保留大量原生孔隙,而且还能通过影响成岩作用来溶蚀长石而使细粒浊积体形成部分次生孔隙,因此其储层物性较好。  相似文献   
79.
淮北煤田五沟煤矿位于童亭背斜西翼中段,为一向斜为主的复式褶皱构造组合,向斜的轴部呈反S形且被断层切割。在系统分析煤矿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探讨了构造发育特征、构造演化历史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认为:①五沟矿区可以划分为北部断裂构造复杂区、中部褶皱叠加区和南部构造复杂区3个构造分区,断裂构造的组合形式主要有"入"字型、"Y"型、堑垒式及阶梯式。②矿区构造的形成及演化受区域构造控制明显,印支期NS向构造挤压作用形成了近EW向的五沟断层,末期形成五沟复向斜构造;燕山期NW—SE向强烈的挤压作用形成了区内最为显著的NE向断裂及褶皱构造;喜马拉雅期的构造伸展作用造成拉张性构造发育,同时也使区内大、中型主控断裂转变为正断层性质。  相似文献   
80.
莺歌海盆地陆架区作为南海北部的一个重要地质构造单元,记录了第四纪以来沉积和海平面变化的丰富信息。通过对研究区高分辨率单道地震剖面的解释,结合深水区钻孔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晚第四纪地层的沉积特征,研究区浅部地层划分出层A和层B 2套地层单元,并进一步对研究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3种沉积亚相的地震特征进行了解释分析。钻孔AMS14C与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三角洲形成于晚更新世65~56 ka,即MIS4晚期—MIS3早期。结合钻孔岩性和有孔虫分布特征以及区域地质、沉积背景等资料,开展了三角洲形成的控制因素分析,认为莺歌海盆地的构造和古地貌、海南岛隆升、物源供给、海平面变化、古季风对三角洲的形成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