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2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401篇
测绘学   198篇
大气科学   257篇
地球物理   157篇
地质学   869篇
海洋学   196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47篇
自然地理   11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OGC CSW规范实现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GC CSW规范的实现,主要包括元数据信息模型建立、属性项映射、结果编码格式定义和软件实现,实现过程中需要注意参数格式标准化、参数约束条件、参数变化、元数据信息模型、名称空间以及该规范的局限性。介绍OGC CSW规范与目录服务标准及相关规范的关系,回顾该规范实现情况,结合全国测绘成果目录服务系统研发建立的工作实践,对OGC CSW规范的实现步骤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以全国测绘成果目录服务系统为例,介绍OGC CSW规范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2.
介绍了利用松弛搜索法对Klobuchar模型的参数进行拟合,并利用IGS提供的IONEX格式对全球电离层数据进行试验分析,获得了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3.
影响空间选址的因素错综复杂,本文在对以往一些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空间选址的三大影响因素:容量、区位特征和作用范围,并进行了空间选址的建模研究,建立了三个基本模型(容量因素影响模型、区位特征因素影响模型、作用范围因素影响模型)和空间选址的评估模型,并结合应用实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初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14.
张衡一号电磁卫星是中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的天基观测平台,其科学目标是获取全球电磁场、电离层等离子体、高能粒子数据,对中国及其周边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弥补地面观测的不足,探索地震监测预测新途径.张衡一号电磁卫星系列的第一颗试验卫星于2018年2月成功发射,现已在轨稳定运行4年多;第二颗同类电磁卫星将于2023年6月左右发射.在轨测试、交叉定标工作表明张衡一号电磁卫星具备良好数据质量.在科学产出方面,张衡一号卫星全球地磁场参考模型是全球地磁场参考模型(IGRF)构建一个多世纪以来,唯一由中国科学家牵头且唯一采用中国数据制作的全球地磁场参考模型;基于张衡一号的电离层电子密度3D模型很好地重现了电离层结构特征;张衡一号电磁卫星在地震等自然灾害、空间天气事件监测方面显示出了良好的响应能力;在圈层耦合机理方面,关于地震电磁波跨圈层传播全波计算方法能够计算出岩石圈-电离层波导及电离层中的电磁场变化,证实了张衡一号卫星电磁场载荷探测地震低频电磁异常的能力.张衡一号卫星能够反映岩石圈的地震、甚低频发射站、岩石圈磁异常、大气层的闪电等活动.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张衡一号电磁卫星与其它观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5.
LASG耦合气候系统模式FGCM-1.0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描述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最新发展的一个耦合气候系统模式的基本性能. 该模式是在LASG灵活的全球耦合气候系统模式(英文缩写为FGCM)的初始版本FGCM-0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该系列耦合模式的第二个版本,即FGCM-1.0. FGCM-1.0通过一个通量耦合器将大气、海洋和海冰三个分量模式耦合在一起,其中海洋分量模式是LASG发展的一个涡相容分辨率(eddy-permitting)全球海洋环流模式,大气和海冰分量模式则为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大气环流模式CAM2和海冰模式CSIM4. 耦合模式完整地考虑了海气界面上的动量、热量和淡水通量交换,尽管在模式中没有使用任何形式的人为的通量调整或者通量距平方案,模式还是比较合理地模拟出基本的气候形态. 通过对该耦合模式长期积分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模式能够比较好地模拟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以及印度洋偶极子事件的基本特征;与FGCM系列耦合模式的最初版本FGCM-0相比,FGCM-1.0模拟的北赤道逆流(NECC)和ENSO循环更加真实.  相似文献   
116.
天水-秦安一带中新世黄土堆积区沉积-地貌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人的构造地质学研究,将天水-秦安一带的中新世黄土分布区划归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文章基于野外调查和已有年代地层学工作,结合前人成果,对该区新生代沉积-地貌演化历史进行研究,并划分为以下主要阶段:1)古近纪初南部秦岭山地的剥蚀,使本区在原有基岩准平原地形的基础上,形成以冲洪积平原为主的地形.古近纪末-新近纪初的构造活动使冲洪积平原解体,在秦安地区形成基岩台地与沉陷盆地相间、天水-西和地区形成拉分盆地与隆起山地交错的地貌景观,这些高地为中新世黄土堆积提供了地形基础.2)中新世从22Ma到11Ma,基岩台地和相对平缓的高地上堆积典型黄土-古土壤序列,盆地内则主要发育次生黄土等洼地沉积,表明研究区类似于今天的黄土高原.3)中新世晚期约11Ma起发生的一次侵蚀事件,使研究区的一些小盆地内发育河流相和间歇性浅湖相沉积,秦安一带的黄土堆积也遭到侵蚀,形成的洼地内发育黄土状土或洼地静水沉积,其中包含较多哺乳动物化石,而大范围的相对平坦高地上一直继续发育黄土-古土壤序列.这次侵蚀对本区内甘肃群的沉积多样性有重要贡献,但一直没有深水湖泊发育的条件.4)发生于3.5Ma以后的另一次重大侵蚀,奠定了该区今天狭窄长墚地形的基础,是第四纪黄土堆积在本区保存较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7.
海洋新型纤维增强热塑性立管因其可盘卷、耐腐蚀、耐疲劳和轻质化等优点,在深水油气开发中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热塑性立管具有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受力耦合效应及复杂的本构关系,且承受浮体运动和复杂海洋环境载荷,其失效模式尚未明确。针对轴对称载荷作用下纤维增强热塑性立管极限承载力问题,进行热塑性管稳态热传导和热应力的理论推导,求解了稳态温度和应力分布,首次给出了在任意温度载荷作用下管体径向位移的解析解,并直接求解其径向、轴向、环向和剪切应力。采用各向同性层Von Mises和各向异性层最大应力(Max Stress)准则或Tsai-Hill准则判定热塑性管的失效,基于应力分布、失效准则和二分法计算了热塑性管的极限载荷。温度载荷、纤维铺设角度和径厚比对管道的应力分布影响显著。不同温度载荷会改变失效指数沿径向的变化趋势,增大轴向拉力将增大热塑性管的失效指数,选用不同的失效准则在管体失效判定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热塑性管温度越低、纤维铺设角越小及径厚比越大,管道对轴向拉伸载荷的承载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18.
城市地区大气气溶胶颗粒的物理化学特性复杂,理清单颗粒精细的化学成分和混合状态对于大气污染溯源和精细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被动式气溶胶采样器分别在山东省日照市城区和钢铁园区两个区域进行了定点采样,并利用智能扫描电镜环境颗粒物分析系统(IntelliSEM EPAS)对采集的大气单颗粒物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日照市大气颗粒物主要由不规则碳质颗粒(C-rich)、含硫颗粒(Ca-S、Na-S-Ca)与矿物颗粒组成。其中,城区样品中C-rich颗粒数量贡献为53.5%,是钢铁园区样品的2.5倍,大于1 μm的颗粒物数量为9.0%,是钢铁园区样品的1.7倍,城区居民活动和工业过程是城市中大气颗粒物特别是二次细颗粒的主要来源。钢铁园区样品中含硫颗粒物数量贡献为72.9%,含硫颗粒物质量贡献为30.9%,富铁颗粒物质量贡献为5.3%,分别是城区样品的1.8倍、3.6倍和2.9倍,表明钢铁园区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包括钢铁企业排放的一次污染物及其转化生成的二次细颗粒物。  相似文献   
119.
利用陕西省气象监测站观测资料、NCEP/NCAR和ERA5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12月10日凌晨西安东部一次夜间温度异常跃增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夜间增温过程发展迅速、局地性强、预报难度大.②500 hPa内蒙东部冷槽底后部干燥的西北气流和850 hPa干暖气团有利于产生大气下沉绝热增温.西安地区近地...  相似文献   
120.
从居民慢条斯理拖长调的南方口音.到城中闲适平和的生活气氛,人们很难在查尔斯顿看到匆忙的影子。当地人恪守着传统.恰然地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