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192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135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381篇
海洋学   9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4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С������������ͨKriging���ı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С???????ú????Kriging????????????????????????÷??????Kriging??????????????????????????μ??????????????????1??????????????????£?????????????Kriging???????????????÷??????????????£?????????????÷??????????????Kriging????????2????:???????????????У????Kriging??????????Ч?????????  相似文献   
782.
基于2006年夏季和2007年冬季实测温盐数据和悬浮体浓度数据,分析东海内陆架悬浮体水平和垂直分布季节性特征,并结合MIKE3数值模拟海流结果,定量估算东海关键断面悬浮体运移通量,探讨悬浮体输运与泥质区形成和演化的关系。研究表明:东海内陆架悬浮体分布主要受流系控制,且季节变化明显;一般天气条件下,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海域输入悬浮体净通量约为2.24×108t/a,其中夏半年悬浮体向泥质区海域输入净通量约为52.19×106t,贡献约为23.29%,冬半年净通量约为171.87×106t,贡献约为76.71%,浙闽沿岸悬浮体输运净通量均有利于东海内陆架泥质区的发育。本研究将对东海内陆架泥质区物质来源和发育演化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83.
中央造山带早古生代地体构架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7  
许志琴  杨经绥  李海兵  姚建新 《地质学报》2006,80(12):1793-1806
位于北中国板块群与南中国板块群之间的中央造山带是中国大陆一条十分醒目而又极其重要的巨型(长达5000km)构造带。中央造山带是经历了大致600Ma的活动历史,和泥盆纪、三叠纪的两次主要碰撞造山以及白垩纪以来的陆内造山过程而构筑成的典型的“复合造山带”。特别是巨型中央超高压变质带及其两期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发现,揭示了中央造山带的形成还经历了板块会聚边界洋壳/陆壳深俯冲的两次壮观地质事件。位于中央造山带北部的“北中央早古生代造山带”具有“多地体、多岛弧”的地体构架和“多俯冲和多碰撞造山”的动力学作用。研究认为北中央早古生代多地体/岛弧群是冈瓦纳超大陆西侧(或西北侧)陆块/岛弧群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的证据是:1北中央寒武系—志留系的过渡性动物群性质反映早古生代古生物区系与始特提斯洋盆海水相通的古地理环境;2北中央诸多蛇绿岩带形成时代>500~540Ma(新元古代-奥陶纪)可作为始特提斯洋盆扩张时限的印证;3多岛弧带为北中央早古生代地体的陆缘增生带,形成于540~450Ma,岛弧带形成自南(外)而北(里)渐新的趋势表明与始特提斯洋盆相连接的弧前小洋盆逐级俯冲的特征;4北中央早古生代多地体/岛弧群的“弧/陆碰撞”及早古生代造山带的形成是中晚泥盆世(420Ma)冈瓦纳超大陆边部古特提斯洋盆初始扩张的产物。研究表明在500~440Ma形成的柴北缘-南阿尔金超高压变质带与始特提斯弧前小洋盆的俯冲继而地体陆壳的深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784.
在地质研究中,针对岩石薄片图像分类算法可移植性不高、分类速度较慢等问题,提出将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结构SqueezeNet应用于岩石薄片图像分类.实验的数据集为鄂尔多斯某油田区域的10026张长石砂岩图像,图像大小均为224×224像素,通过SqueezeNet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岩石薄片图像的分类,并取...  相似文献   
785.
以“奇”闻名天下的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之一。因传说中轩辕黄帝在此羽化升天而改名并沿用至今。黄山集奇异深邃、雄伟险峻和神秘莫测于一身,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外,尚有湖、瀑、潭、溪,名贵花本、珍禽异兽,日出、日落相点缀。明代  相似文献   
786.
水体与土壤盐碱化是滨海湿地的显著特征。水生植物作为滨海湿地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与丰度受到水体盐碱度的强烈限制。依据盐碱耐受性,将水生植物分为淡水类、寡盐类、中盐类和高盐类4类。综述了水生植物对滨海湿地盐碱化的胁迫响应、水生植物的盐碱耐受性及渗透调节机制、湿地硫化物的植物毒性及其对湿地植物生态分布的影响,并对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的盐碱耐受性进行了归纳。基于国内外水生植物耐盐性研究进展,总结了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的先锋物种和潜力物种,并建议在滨海湿地水生植物资源调查、耐盐碱机理研究、水生植物群落的生态评价等方面加强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787.
通过统计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S8.1地震和5月12日MS7.5余震发生时云南地区水位、水温的空间分布、异常形态、变化幅度、起始和结束时间等远场响应特征,分析认为:同震响应主要集中在川滇菱形块体东南部、滇缅弧形块体东部和小滇西一带,即云南地区中西部;同井观测的水位、水温同震响应异常形态多样,单井同测项的同震响应异常形态具有一致性,与地震震级、震中距、方位无关;观测井的记震能力与观测仪器的分辨率、井孔含水层条件等有关,同震响应的异常幅度(ΔH、ΔT)与震级(M)、震中距(D)之间有一定的数量关系;近来云南区域地震活动整体呈现"平静—活动—平静"特征,小震活动有丛集特点,未来一段时间需注意滇西—滇西北和滇西南地区中强地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88.
简要介绍了张道口地震台的历史,分析了现状,并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台站需要重新规划。文中给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及实施方案,通过恢复水化观测、建立水化学实验室等手段,使台站成为一个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综合性台站,为我国水化学实验室的建设提供思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89.
边缘海-陆架区是研究海陆交互作用的理想区域,该区沉积物记录了海平面、气候与构造变化的重要信息.渤海作为我国的内海,前人对该区虽然进行了环境磁学方面的研究,但是受复杂的沉积环境影响,渤海沉积物的磁性变化机制十分复杂,因而需要对该区沉积物磁学性质及变化机制进行深入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详细研究了渤海BH08孔岩芯沉积物的磁学性质,结果表明:①沉积物中主要载磁矿物是磁铁矿,部分层位含有高矫顽力的矿物;②岩芯整体磁学性质变化复杂,各项磁学参数变化剧烈,其总体波动与S/Cl值、沉积物红度a*和深海底栖有孔虫δ18O相关性较好;③在主要的海陆交替边界层位发现胶黄铁矿,表明是富硫的弱还原环境,而快速变化的沉积环境和较高的沉积速率是胶黄铁矿得以保存的重要因素,因而胶黄铁矿可作为沉积环境发生转变的一种特征矿物.这些新认识为深入开展渤海地区,乃至陆架-边缘海区古环境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90.
基于神经网络的地磁观测数据重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距离数据缺失台站一定范围内选取参考台作为输入,构建非线性BP神经网络并进行地磁观测数据重构研究.数据仿真结果显示,重构数据和原始记录数据吻合程度较高,重构残差较小,磁静日重构平均残差仅为0.11 nT,磁扰日平均重构残差为0.23 nT.重点对磁场活动最剧烈时段内的数据进行了短时重构,平均残差由0.4 nT降低到0.2 nT,重构效果得到较大改进.计算了原始数据与重构数据的功率谱密度,除部分高频信号外,二者变化特征基本相同,相关性高达1.0.从时域和频域验证了BP神经网络在地磁相对记录数据重构上的有效性,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缺失数据重构,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