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海洋学   1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南极长城湾夏季浮游植物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南极长城湾水域1992~1995年三个夏季(12月~3月)网采浮游植物样品,分析了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共鉴定浮游植物72种,其中三个夏季都采到的共有种33种,占总种数的45.83%;各年夏季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平均值分别为6873.82×104个/m3、208.48×104个/m3和1027.36×104个/m3。主要优势种有聚生角毛藻(Chaetocerossocialis)、海链藻属(Thalasiosiraspp.)、脆杆藻属(Fragilariaspp)、珍珠异极藻(Gomphonemamargaritx)和扁面角毛藻(Chaeto-ceroscompresus)等。结果表明,各夏季种类组成基本相似;数量有明显的年际变化;湾内和湾口数量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2.
胶州湾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粒级结构及固碳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6年3月-2007年2月逐月对胶州湾浮游植物分粒级初级生产力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该海湾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粒级结构特征以及碳流途径,计算了胶州湾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固碳量以及其对富营养化物质氮、磷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胶州湾的初级生产力平均为408.8 mgC*m-2d-1,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和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微微型浮游植物(Picophytoplankton)对总初级生产的贡献率最高(42.14%),小型浮游植物(Microphytoplankton)和微型浮游植物(Nanophytoplankton)贡献率相当(分别为27.81%和30.03%);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超过50%通过微食物环再向高营养级传递并入经典食物链,微食物环在胶州湾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胶州湾海域每年通过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固碳量为52 809.1 tC,按照Redfield比值(C∶N∶P=106∶16∶1)每年吸收N和P的量值分别为9 299.7 t和1 287.0 t,浮游植物对大气CO2的吸收及对富营养化物质的净化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胶州湾海水中无机氮的分布与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根据2003年112月胶州湾海区12个航次海水无机氮等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生态环境中无机氮的分布特征及时空变化,评价了水质的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测区全年溶解无机氮的平均含量为17.70μmol/dm^3。在4个季节中,溶解无机氮以NO3-N的含量为最大,占58.2%,是氮主要存在形态,其中秋季含量最高,占溶解无机氮的64.74%。无机氮分布从东北部高含量区域向湾内及湾口方向呈逐步递减趋势。溶解无机磷的年平均含量为0.49μmol/dm^3,表层海水4个季节中N/P比平均为39.41,胶州湾海水中的磷相对于氮是匮乏的。据营养状态指数划分,胶州湾的东、北岸海域属富营养化区,夏、秋两季可能受到赤潮的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