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213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4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261.
日本利用地球电磁学方法进行地震预报研究进展情况行武毅关于活断层和地壳电磁构造有了新发现,在断层附近观测到了可以该构造上的发现为基础预测的电阻、自然电位、地磁等变化。除此之外,在地震前后还观测到了电磁辐射异常和岩石的电阻变化等电磁现象。本文将简述这些研...  相似文献   
262.
富含生物成因气体地层盾构隧道施工风险高,气体极易通过开挖舱、泥浆管、盾尾间隙和管片节间渗入盾构和隧道内部,引发燃爆事故威胁施工安全。为了密封阻隔生物成因气体的泄漏通道,克泥效被用于填充中盾和洞壁之间的开挖间隙。本研究针对盾构掘进过程中生物成因气体的密封阻隔问题,提出了一种克泥效密封阻隔生物成因气体试验装置与方法,研究了克泥效注入厚度与气体击穿时间的相关关系,揭示了生物成因气体在克泥效中的渗透扩散机制,并依托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验证了克泥效密封阻隔生物成因气体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气体击穿时间随克泥效注入厚度的增加近似线性增长;当克泥效注入厚度为30 mm时,平均击穿时间为51.5 min,超过单环管片拼装所需最长时间50 min,满足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施工需求。现场气体监测结果表明,相较于注入克泥效填充开挖间隙之前,注入克泥效后CH4和CO浓度均在允许范围内,克泥效有效阻隔了生物成因气体进入盾构隧道内部。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生物成因气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63.
通过对SL3-1型双翻斗雨量传感器和DSDZ3型智能翻斗式雨量测量仪的结构、原理进行比较,结合2种雨量传感器常见故障,分析2种雨量传感器各自优势和不足,总结常见故障处理方法,为雨量观测仪器设计和气象站保障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结果表明:2种雨量传感器原理相同,校准和误差调节方法相似。SL3-1型雨量传感器结构简易,便于维护,但不能及时发现堵塞、干簧管老化等问题;DSDZ3型智能翻斗式雨量测量仪具有自检功能,可实时监控传感器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并处理,有效提高观测数据质量,但其结构复杂,维护及故障处理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264.
山西高原是新石器时代末期龙山时代(公元前2900~1800年)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区域,研究该区域的史前农业发展状况对于理解其社会复杂化和文明化的经济基础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利用系统浮选的方法在山西高原的滹沱河上游、蔚汾河流域的考古调查和周家庄遗址的考古发掘过程中提取大植物遗存,获得龙山时期数量众多的以农作物为主的炭化植物种子。在山西高原两处流域的考古调查和周家庄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共采集、分析浮选样品218份,发现44500余粒炭化植物种子,包括19301粒粟(Setaria italica)、6697粒黍(Panicum miliaceum)、少量水稻遗存(Oryza sativa)以及18456粒杂草种子。出土的大植物遗存显示,山西高原龙山时期的农业经济是以种植粟和黍为主的旱作农业,粟居于主要地位;同时,在山西高原的不同区域农作物结构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在滹沱河上游和蔚汾河流域黍的比例较晋南临汾-运城盆地更高;炭化水稻虽在各个区域均有出土,但在滹沱河上游和蔚汾河流域水稻的比例较晋南临汾-运城盆地要低很多。对山西高原各重要区域考古遗址出土大植物遗存的直接研究,填补了山西高原植物考古工作的空白,对理解山西高原史前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为探寻史前人类的农业活动与自然环境、考古学文化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人地关系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265.
红柳沙包具有准确的计年和很强的环境信息储存功能,可以用来恢复数百年来的气候和环境变化。研究发现,罗布泊红柳沙包沉积纹层红柳落叶 δ13 C 序列高频变化受多个气候要素的综合影响,重建的罗布泊地区1839年以来的年平均气温、8~10月空气平均相对湿度及4~5月平均风速,较好地反映了该地区168年来的气候变化。对红柳落叶 δ13 C 高频变化序列的功率谱分析发现, δ13 C 序列含有显著的42.0a,10.5a,8.4a,4.0a,3.7a和2.9a等准变化周期,其中,准10.5a周期与太阳黑子约11.0a的活动周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66.
通过对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萨零组油层的有效孔隙度、渗透率、原始含油饱和度等物性参数测井解释方法的研究及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确定了萨中萨零组油层有效孔隙度测井解释标准、渗透率测井解释标准,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储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方法及标准,为萨零组油层进一步的开发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67.
潜江凹陷东部地区新沟咀组下段为江汉盆地重要的产层之一,也是油田今后寻找岩性油气藏的目标区。本文通过岩心观察、镜下薄片鉴定分析、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岩石学、古气候、沉积构造等沉积相标志研究,以及构造活动弱、地形平缓等区域沉积背景,确定该区新沟咀组下段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并具有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不甚发育的河口坝、广泛分布的席状砂和前三角洲泥与前缘沉积频繁交替等特征,以及各相带平缓相接,无明显的转折,不存在Gilbert型三角洲三层式结构的沉积模式。沉积演化过程中,受古气候、河流作用和湖平面波动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强烈,特别是对水下分流河道的形态和发育程度的控制更明显,形成或强或弱席状化改造的前缘砂体,而良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对该新沟咀组有利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268.
岩体结构的变形破坏是一个渐近过程,常规的强度设计与极限分析均无法描述这一过程。在回顾总结岩体结构破坏控制、变形控制的基础上,提出岩体结构变形破坏控制最终要落实到开裂控制上来。总结了岩体结构开裂计算的特点和难点,阐明了用不平衡力描述岩体结构变形破坏过程的理论依据。分别从单轴压缩试验、边坡开挖卸荷、拱坝坝踵坝趾开裂等3个具体的数值案例论证不平衡力与开裂破坏的内在相关性。提出了蓄水导致不可逆的谷幅变形也是不平衡力作用结果:裂隙水压力使屈服面收缩、原先处于屈服或临界屈服状态的岩体应力状态超出屈服面,产生不平衡力和不可逆的塑性变形。指出了不平衡力本质是岩体结构非平衡态到平衡态的距离,岩体结构非平衡演化的总体趋势服从最小塑性余能原理,进一步指出了无法消除的不平衡力是岩体结构变形破坏的内在驱动力。不平衡力不仅可以作为岩体结构变形破坏的判据,还能给出相应的加固措施,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269.
浙江三门湾贝类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三门湾贝类分布特征,于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4个季节在三门湾采集样品和分析,鉴定出贝类31种,年均生物量和年均密度为2.35g/m^2,41个/m^2,高生物量和高密度区主要分布于三门湾的湾顶区域(4.28g/m^2,70个/m^2),其它区域相对较低。贝类春季生物量和密度(3.55g/m^2,97个/m^2)〉夏季(2.88g/m^2,40个/m^2)〉秋季(2.18g/m^2,16个/m^2)〉冬季(0.85g/m^2,13个/m^2),贝类多样性指数(H’)为0.92~1.93、均匀度指数(J)为0.64~1。通过海流、底质等因子的分析,以及调查海区与浙江其它海湾及邻近列岛水域的比较认为:随春季水温回升,三门湾贝类进入繁衍旺季,故春季密度分布很高,但受捕食、海流搬运和自然死亡等因素影响,至秋冬季三门湾贝类密度则趋于明显回落。  相似文献   
270.
皱纹盘鲍主要器官的亚显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皱纹盘鲍的胃、直肠、消化腺、肾、鳃、心脏、外套膜、足等器官的亚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各消化器官的组织结构中富含酶原颗粒和分泌颗粒 ,这些颗粒具有消化和抗病的功能 ;(2 )鳃和心肌的组织结构中富含线粒体 ,这与其活动量大密切相关 ;(3 )外套膜的组织结构中富含分泌颗粒 ,这些颗粒物质参与贝壳的形成和体液免疫 ;(4)肾实质中静脉呈网状分布 ,这与体液的有效过滤有关 ;(5 )腹足的肌纤维成束 ,并形成三维的网状结构 ,以适应匍匐与吸附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