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193篇
测绘学   117篇
大气科学   159篇
地球物理   131篇
地质学   423篇
海洋学   11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16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1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正>建市综函[2010]14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设交通委),北京市规委,江苏、山东省建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设司,  相似文献   
992.
<正>(2010)华夏奖字第001号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做好华夏奖奖励工作,保证华夏奖评审质量,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了修订的《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现  相似文献   
993.
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MS 6.4地震是甘青地区自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后发生的最大震级地震,其震中距宁夏边界230 km。通过梳理震前宁夏地区地震活动异常和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异常发现,震前存在测震学异常2项;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异常6项,其中,形变异常4项,地下流体异常2项。5项异常为中长期异常,2项测震学异常和甘盐池井水温异常为短期异常,无临震异常出现。  相似文献   
994.
利用呼和浩特市自动站观测的气象要素资料和探空资料以及呼和浩特市环境监测站监测的PM10数据,分析了沙尘暴过境前后地面气象要素、高空风和理查逊数以及PM10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沙尘暴发生前受地面低气压控制,空气极度干暖,风向为稳定的西南风,3~5.5km高度上有较强的动量下传,大气不稳定性在500~400hPa之间。沙尘暴过境时气温迅速下降,风速急剧增大,风向突变为西北风,空气呈干冷状态,1.5~3km高度上有较强的动量下传,大气的不稳定性主要发生在850 hPa以下。沙尘暴发生时较发生前PM10浓度值增加21倍。  相似文献   
995.
文章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呼和浩特市1999—2009年的月气象资料和同期火灾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到月平均温度、月平均相对湿度、月总降水量、月无降水日数、月平均风速与月火灾次数的关联度及其强弱顺序,其中月平均风速关联度为0.657,在强弱顺序中排在第一位,其次分别为月无降水日数和月平均温度。为进一步研究城市火灾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和建立城市火险潜势预报模型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996.
北京1841年以来均一化最高和最低气温日值序列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鹏  郭军  赵煜飞  王冀  曹丽娟  王敏  王琪  冯婧 《气象学报》2022,80(1):136-152
长期连续的日值观测资料是研究百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及其变化特征的重要基础支撑.目前中外由于缺乏可靠的逐日百年尺度气候资料,使得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极端气候变化规律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收集整理的日最高和最低气温观测资料,构建北京1841—2019年气温日值序列.首先,通过数据质量控制剔除原始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7.
极端干旱区胡杨生长季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旱区的极端环境,植物能否适应当地的极限环境条件,最主要的是看它们能否很好地协调碳同化和水分耗散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其生存的关键因子之一。 就生长季胡杨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胡杨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季胡杨叶片δ13C值在-28.16‰±0.23‰~-26.82‰±0.22‰间变化,平均值为-27.70‰±0.13‰。胡杨各月水分利用效率在84.81±2.23~(70.97±2.40)μmolCO2·mmol-1H2O间变化,平均值为(75.69±1.31)μmolCO2·mmol-1H2O;胡杨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趋势是逐渐降低。最高值出现在5月,而后不断降低,7月达到最低值。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叶片营养物亏缺导致的叶片光合速率的减小和气温升高、土壤含水量减小以及地下水埋深加深共同导致的气孔导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8.
背景气候和城市化对中国东南部增温的联合效应(英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Based on China homogenized land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nd 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Department of Energy (NCEP/DOE) Atmospheric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AMIP)-Ⅱ Reanalysis data (R-2), the main contributors to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 in Southeast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by comparing trends of urban and rural temperature series, as well as observed and R-2 data, covering two periods of 1954-2005 and 1979-2005. Results from urban-rural comparison indicate that urban heat island (UHI) effects on regional annual and autumn minimum temperature increases account for 10.5% and 12.0% since 1954, but with smaller warming attribution of 6.2% and 10.6% since 1979. The results by comparing observations with R-2 surface temperature data suggest that land use change accounts for 32.9% and 28.8% in regional annual and autumn minimum temperature increases since 1979. Accordingly, the influence of land use change on regional temperature increase in Southeast China is much more noticeable during the last 30 years. However, it indicates that UHI effect, overwhelmed by the warming change of background climate, does not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regional warming over Southeast China during the last 50 years.  相似文献   
999.
随着遥感卫星影像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地形图更新和测绘逐步成为一种高效率的测绘手段。利用GPS测量技术对卫星影像进行控制测量则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主要从GPS全野外控制测量作业方法、作业中的精度控制与分析及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就GPS测量技术在卫星影像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00.
随着"数字国土"工程的启动,数字化填图是信息时代区域地质调查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阐述地质填图概念的基础上,针对传统地质填图方法的缺陷,基于地质调查局推广应用的RGMAP数字填图系统,从前期准备、野外实践到室内资料整理与成图三个阶段,探讨了野外地质工作过程中数字化地质填图的应用过程和技术要求,推动了地质调查方法的发展和区域地质调查全过程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