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6篇
海洋学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目的:分析中药汤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自建库起至2020年9月30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中药汤剂,筛选其中的处方资料,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V2.3”进行频数、关联、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处方125首,包含中药151味,主归肝、脾、心、肺经,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是丹参、川芎、当归、黄芪等;使用较多的关联组合有:当归-川芎、川芎-丹参、川芎-黄芪、当归-丹参、黄芪-丹参。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辅以补气、补血、化痰。本研究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中国知网2003年1月3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收录的中医药治疗HFPEF的相关文献,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0进行用药规律分析,将核心药物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数据挖掘共纳入112个有效方剂,涉及127味中药,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黄芪、丹参、人参等,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多甘、苦、辛,多归心、脾、肺经,共得到17个频次≥23次的药物组合,包括9味中药,7个新方组合;核心药物包括丹参、黄芪、葶苈子、人参、桂枝等。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出核心药物共108个活性成分,可能作用靶点91个,与HFPEF共有52个交集靶点,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核心药物主要作用于胞外、调控细胞增殖及凋亡、通过炎症反应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以延缓HFPEF进程。结论:中医药治疗HFPEF的总治则为益气养阴、化瘀行水;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核心药物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共同治疗HFPEF。  相似文献   
13.
精气神理论是构成中医学的基石,心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而心与神明的关系,随着时代的进步,二者关联逐渐模糊,通过对精气神理论的还原,能够进一步阐述心与神明的关系。对于古人而言,神的本义是关于可观测到但却无法解释其来源现象的内在运转原理的集合体,古人从观测自然、人体之神得到了水地学说,发展到精气学说,再发展到精气神理论,精是组成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气是精实现变化转归的动力,神是精气功能的终极体现,而心在体主血、主脉,血脉恰恰是精气输布流转的具象化表现,因此,从精气神运转的角度来看,心与神明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CiteSpace对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证研究领域的现状及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及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2年1月3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证的研究文献,使用Endnote X9.1软件进行文献筛选,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年度发文量、作者合作、机构合作及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并进行共现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85篇文献,年度发文量呈波动式上升趋势。作者和机构间合作整体欠佳,山东、北京、辽宁为核心地区,跨地域合作较少。气虚血瘀证、心功能、中医证型、冠心病、临床疗效为高频关键词,生成9个聚类标签,突现分析得到前25位突现关键词,参芪益气滴丸、参芪益心方、保元汤等治疗方剂和射血分数、心室重构等评价指标持续至今,将会是未来研究的热点。结论:目前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证领域的研究在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多个核心研究团队,但各个团队间的合作欠佳。研究热点集中在临床研究、临床疗效、中医证型、心功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养心活血通脉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5例HFpE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对照组7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养心活血通脉膏治疗。结果:治疗组心力衰竭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分别为91.7%、91.7%,对照组分别为79.5%、50.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NT-proBNP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养心活血通脉膏对HFpEF具有明显疗效,推荐为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