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52篇 |
免费 | 642篇 |
国内免费 | 41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39篇 |
大气科学 | 472篇 |
地球物理 | 263篇 |
地质学 | 1224篇 |
海洋学 | 353篇 |
天文学 | 77篇 |
综合类 | 197篇 |
自然地理 | 1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73篇 |
2022年 | 91篇 |
2021年 | 99篇 |
2020年 | 66篇 |
2019年 | 94篇 |
2018年 | 101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75篇 |
2015年 | 82篇 |
2014年 | 127篇 |
2013年 | 122篇 |
2012年 | 124篇 |
2011年 | 108篇 |
2010年 | 122篇 |
2009年 | 126篇 |
2008年 | 113篇 |
2007年 | 109篇 |
2006年 | 142篇 |
2005年 | 77篇 |
2004年 | 90篇 |
2003年 | 123篇 |
2002年 | 80篇 |
2001年 | 68篇 |
2000年 | 83篇 |
1999年 | 60篇 |
1998年 | 70篇 |
1997年 | 65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62篇 |
1994年 | 44篇 |
1993年 | 52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39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6篇 |
1959年 | 4篇 |
1958年 | 5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磷钇矿、钍石和锆石除用物理方法区分外,还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化学溶解法、顺磁体法、介电选及电磁选等方法选出单矿物,然后在双目镜下鉴定。 相似文献
63.
为了研究地质体中分子标志物随热成熟度的演化规律,开展了烃源岩热模拟实验,并对产物进行了分子标志物定量及分子解析。结果表明,随着模拟温度的增高,三环萜烷和藿烷含量均逐渐降低,但降低幅度有差异,藿烷和高相对分子质量的三环萜烷降低幅度大于低相对分子质量的三环萜烷,导致在热模拟温度升至370℃的情况下,低相对分子质量三环萜烷的峰高高于藿烷;高相对分子质量甾烷含量降低幅度大于低相对分子质量甾烷,相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构型化合物甾烷热解速率不一致,同碳数ααα甾烷热解速率大于αββ甾烷,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甾烷定量结果随热模拟温度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低碳数的芳烃含量随热模拟温度升高先降低后升高,高碳数芳烃含量则一直处于降低状态。分子解析认为,C19和C20三环萜烷主要来自于高碳数三环萜烷的裂解,藿烷的贡献极低;17α(H)C27三降藿烷(Tm)来自高碳数藿烷的贡献,18α(H)C27三降藿烷(Ts)没有其他化合物加入;相同质量前提下,C29甾烷裂解速率为:C29ααS&... 相似文献
64.
65.
66.
南岭西段花山-姑婆山A型花岗质杂岩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花山-姑婆山花岗质杂岩带由同安、花山、牛庙、金子岭、乌羊山、里松和姑婆山等岩体所组成,岩性为闪长岩、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等,富含中基性暗色包体,主要侵位时代为160~163 Ma.岩带以富碱,高钾,富含Rb、K、Ba、Pb等大离子半径亲石元素(LILE)及富含Th、U、REE、Y、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HFSE)为主要特征.中酸性主岩和暗色包体的ISr值分别在0.70501~0.70742和0.70473~0.70570范围内,εNd(t)值分别在-0.37~-3.21和-0.47~+1.94范围内.这是一个以地幔物质略占优势的A1亚型花岗质杂岩带,其源区物质可能主要是经过交代和富集的具有OIB型微量元素特征的岩石圈地幔和下地壳.在后造山阶段大陆地壳拉张减薄的构造环境下,软流圈地幔沿超壳深断裂的上涌和底侵,导致了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源区物质不同程度、不同深度和多批次的熔融,以及硅酸盐熔浆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和地壳混染,是形成岩带中不同类型中酸性岩浆岩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67.
海底对浅海声传播的影响很大。海底有复杂的多层结构。在计算声场时如果把多层海底的影响都考虑进去,就会使计算复杂化,得不出一个清晰的物理图象。因此,在计算中往往使用海底反射损失系数来代替多层海底的模型。但海底反射损失与角度有复杂的依赖关系。为了计算方便,提出过不少简化模型。已经使用的模型有反射损失与角度无关、与角度一次方成正比;后来又提出反射损失在某一临界角之下与角度一次方成正比,在临界角之上与角度无关的三参数模型,克服了远场与近场衔接的问题[1,2]。但这些模型不一定在所有情况下都能反映海底反射损失与角度的关系的主要特征。本文提出一个近似方法,可以计算海底反射损失按任意规律随角度单调上升的情况下的声场。 相似文献
68.
本文阐述了1982—1983年在渤海综合调查中所作的叶绿素a调查,分析研究了叶绿素a时空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渤海水域叶绿素a的数量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叶绿素a的变化范围为0.2—8.0mg/m3,其季节变化呈双峰状,高峰期在初春3月,次高峰在秋季9,10月间,初夏6月为低值期,冬季12,1月为一年中的最低期,叶绿素a的垂直分布变化不甚明显,春季叶绿素a最大值出现在5m以上水层中,夏、秋季最大值位于5—10m的水层中,冬季水体中叶绿素a的分布较为均匀,初步得出渤海水域叶绿素a分布的季节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9.
东秦岭柞水-镇安地区泥盆纪沉积环境和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秦岭陕南柞水-镇安地区泥盆纪沉积盆地中主要发育有冲积扇、小型辩状河、河口湾、潮坪、潮下洼地、台地边缘生物滩、生物礁、开阔台地、斜坡和盆地沉积环境。台地沉积主要由陆源碎屑和碳酸盐混合类型岩石组成,斜坡-盆地为巨厚的陆源碎屑浊积岩充填。根据沉积作用特征和大地构造差异,在构造活动期和构造稳定期的沉积模式就反映了沉积盆地演化特征。 根据沉积作用,沉积环境的发展变化,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地层层序、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地球物理和化学资料,论证了当时沉积盆地为南北向展布(与秦岭造山带总体方向垂直),具向东走滑的大陆边缘裂谷-断陷盆地。盆地的发展演化阶段为:(1)岩石圈裂前拱起-陆内裂谷早期阶段(Z2-S);(2)大陆边缘裂谷-断陷盆地的中期阶段(D1-D3);(3)晚期回返-陆内俯冲阶段(C-T2)。盆地的关闭是由于强烈陆内俯冲,同时盆地被挤压进东西向展布的秦岭造山带。 相似文献
70.
针对基于像素的HMRF-FCM算法抗噪性差以及对地物复杂边界分割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形状信息的静态MST区域划分和RHMRF-FCM算法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定义一种静态MST同质区域划分准则,借助MST能较好表达边界和形状信息、能较好抑制几何噪声的特点,解决地物复杂边界的表达和降低分割结果中几何噪声问题。首先,利用MST静态划分将图像域划分成若干个均质区域,假设每个均质区域内光谱测度服从独立同一的多元高斯分布。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隐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以及建立基于信息熵和KL信息正则化项的模糊聚类目标函数。最后,采用偏微分方法对分割模型参数进行求解,从而得到全局最优分割结果。为验证本文方法,对WorldView-3高分遥感图像进行分割试验。定性、定量分析了尺度参数、光谱相似性参数和区域紧致度参数对最优分割结果的影响,并对比分析本文算法和eCognition软件中的多分辨率分割算法、分水岭算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