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3篇
海洋学   1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随着国产投弃式温深仪(XBT)性能的提高,其使用范围和规模也逐步扩大,受某专项办的委托,厦门大学在南海东北部开展了"海洋监测设备适用性检验规范及海上试验研究(国家863计划)"项目,针对海洋技术领域研发的技术较为成熟、具备产品化条件的XBT开展检验与验证,对国产XBT的性能和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试验中,在不同站点进行温盐深仪(CTD)现场测量,以此数据为真值对国产和进口XBT精度做评估。在较高速度走航测量时,则以进口XBT数据为参照,对国产XBT进行评估。试验结果表明,国产XBT整体上表现良好,成功率大概为80%,有些型号的国产XBT精度与进口XBT精度接近,但国产XBT无效剖面较多。同时也发现,进口XBT的精度无法满足预期比测的要求,不能准确计算出国产XBT精度,但结果仍然具有参考价值。本次试验可以为国产XBT的规模化应用和推广提供数据支持,也可为其他型号XBT/XCTD/CTD等仪器的比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INTERNET与海洋信息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了解海洋、研究海洋、利用和保护海洋,都离不开海洋信息的获取和开发。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高速信息公路(Internet)巨大的信息传送功能和网络遍布全球的特点,更是为海洋文献、数据共享、海岸带管理和跨学科跨国际科学研究等信息的传送提供了可能性。1高速发展的InternetInternet网可以提供种类繁多的服务,如果根据形式作一个分类的话,网上的服务类型有三类:工具类、讨论类和信息查询类,具体来说有:远程登录(Telnet)、远程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E-mail)、电子公告版(BBS)…  相似文献   
13.
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一个适用于福建沿岸的天文潮-风暴潮耦合预报模式(FETSCM),模式采用三角网格,在福建沿岸平均网格分辨率为1 km,最高500 m.利用福建沿岸6个潮位站的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天文潮模拟结果与实测吻合良好,5个站位平均绝对误差为22 cm;31场历史台风期间6个站位风暴潮后报模拟误差为24 cm;天文潮-风暴潮耦合总水位的平均极值误差为20 cm,表明该耦合预报模式对福建沿岸的台风灾害预警有较好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潮汐表是利用长期潮汐观测结果经调和分析实现的主要港湾潮汐预报结果,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而通常的天文潮数值预报目前还难以达到潮汐表的预报精度.本研究在建立常规天文潮数值预报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潮汐表数据同化的天文潮数值预报模型,并分别采用这2种模型预报福建沿岸海域的天文潮.其结果表明同化模型的预报结果无论是在潮时还是在潮高均明显优于常规模型;同化模型能显著地改善所研究的沿岸海域90个水位点中至少45个水位点的潮汐预报结果,而其他水位点的预报结果也有不同程度地改善.  相似文献   
15.
1998年冬季台湾海峡的暖水入侵及其生态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商少凌  洪华生  商少平  张彩云 《遥感学报》2001,5(5):383-387,T007
就1998年2-3月台湾海峡AVHRR表层水温和SeaWiFS叶绿素数据以及当年2月20日至3月8日在台湾海峡北部海区所实施的多学科现场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着重探讨暖水入侵的过程及其生态响应。结果表明,1998年冬季由澎湖水道北上进入台湾海峡的高温高盐黑潮入侵水强度大于往年,在2月8日-3月13日期间不断增强,直至侵占整个海峡东侧海域,迫使低温低盐且富含营养盐的闽浙沿岸水主流顺大陆沿岸南下。这一过程向海峡西侧海域输入营养盐并使之达到适宜的水温,极可能是西侧海域出现叶绿素高值区、呈现出与往年相反的叶绿素分布态势的主控机制。分析这一现象与1997-1998年的E1 Nino事件可能存在着某种关联。  相似文献   
16.
利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1986-1997年遥感海表温度资料与同期灯光围网渔业信息船的渔捞日志,对该渔场海表温度与鲐鲹鱼类群聚资源年际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沿着25.5℃等温线形成一个中心渔场,空间位置的年际摆动范围在纬向上小于0.5°;海表温度距平(SSTA)与鲐鲹鱼类资源指数的变动在年际尺度上没有关联,但在年代际尺度上存在一定关联,1988年起SSTA摆动的频度和幅度在正值态大于负值态,而资源指数则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潮汐数值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二维潮波模式,模拟了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18-30°N,110-130°E)八个主要分潮(M2、S2、K1、O1、P1、Q1、K2、N2),并利用中国大陆及环台湾岛20多个潮位站的实测资料进行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此外,给出了八个主要分潮的同潮图,并逐个讨论了潮汐特征.结果显示:⑴台湾海峡中的潮波运动是北部蜕化了的旋转潮波系统和南部的前进潮波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⑵半日分潮南、北两支潮波在台湾海峽中部汇合,而全日分潮则在台湾海峽南部海域汇合后继续朝西南方向传播.⑶半日分潮振幅最高值发生在福建省湄洲湾—兴化湾一带,全日分潮最高值则出现在雷州半岛以东一带近岸海域.⑷N2、K2和O1、P1、Q1分潮的振幅、迟角分布分别同M2与K1分潮的整体分布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18.
福建沿海风暴潮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普查1960-2001年正面登陆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分析了福建沿海风暴潮的特征及其可能原因。台湾海峡特殊地形对福建沿海风暴潮的时空分布有明显影响,登陆岸段不同,台湾海峡对风暴潮的影响作用也不同,导致福建沿海风暴潮出现明显不同的分布和变化特征。当台风位于台湾海峡时,其大风区位置利范围不同,会影响福建沿海各地风暴增水的幅度。台风横穿台湾海峡时,易使福建沿海台风大风区中心岸段出现双增水峰现象,第一个增水峰出现在台风离开台湾岛进入台湾海峡后,第二个增水峰出现在台风登陆福建沿海前后。台风横穿台湾海峡有时会引起台湾海峡北部出现奇异增水现象,风暴潮与天文潮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其重要原因。奇异增水峰往往出现在天文潮低潮附近,此时实际潮位并不高。  相似文献   
19.
比较了两种石英光纤以及不同芯径的光纤对水体光谱测量的影响。通过对水体光谱的实地测量,发现芯径为0.6mm、数值孔径(NA)为0.37的PCS光纤,在波长为350~550nm之间透光量的GER信号损耗较小,与镜头测量值曲线的相似性较好,光纤接入光谱仪的实测值达到原配4度视场角镜头测量值的20%,而0.4mm的PCS光纤以及大芯径光纤,分别只能达到镜头测量值的15%和5%。10m长的芯径为0.6mm的PCS光纤弯折(半径为30cm)后其GER信号仍能达到镜头信号的15%,符合光谱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1998年冬季台湾海峡遥测叶绿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结合1998年2-3月台湾少峡的SeaWiFS水色数据与现场观测Chla数据,对遥测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初步的对照分析,同时比较了遥测与实测叶绿素的分布状况,以期利用丰富的水色遥感信息掌握海域时绿素的时空变化,进而进行海域初级生产力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SeaWiFS水以民现场实测数据的相关性良好(r^2=0.81,n=7),初步说明,SeaWiFS水色数据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海域的实际Chla含量,另一方面,遥测沿岸水对营养盐的输送,贫瘠的黑潮水自海峡南部的入侵是造成一分布况的主要原因,黑潮水经由澎湖水道进入海峡的现象在SeaViFS图像的得到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