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美国Scripps海洋研究所的1955—1998年全球海洋上层海水温度月距平资料,对热带太平洋至印度洋各层海温进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分析其主要模态特征。结果表明:热带太平洋至印度洋次表层海温场主要表现出东、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反位相变化的特征,异常强度冬季明显强于夏季。冬季赤道东太平洋40m层,东印度洋至西太平洋120m层,夏季赤道东太平洋40m层,东印度洋至西太平洋160m层为海温异常的显著区域。冬季0—60m层第一特征向量表现出厄尔尼诺(拉尼娜)模态特征,第二特征向量表现出海温异常的东西运移模态特征,80—400m层第一特征向量表现出西太平洋暖池模态特征,第二特征向量表现出海温异常的东西运移模态特征。夏季0—60m层特征向量表现出厄尔尼诺(拉尼娜)模态,80—400m层特征向量表现出西太平洋暖池模态特征。  相似文献   
22.
热带海洋热状况是影响中国气候变化的主要因子之一,为了研究热带次表层海温如何影响中国气候,通过相关计算和合成分析等方法讨论了热带太平洋至印度洋次表层海温异常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和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冬季赤道东印度洋至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偏暖(偏冷),中印度洋和东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偏冷(偏暖),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少(偏多),华南、华北和东北大部地区降水偏多(偏少);中国东部大范围高温(低温)。其可能的影响途径为,东亚夏季风环流对热带次表层海温异常的响应导致了其年际变化,进而引起中国东部夏季气候的异常分布。  相似文献   
23.
介绍了CJF-12型冲击反循环钻机主要技术参数及特点,通过陕西灞河桥抢险施工实例简述该机的优越性能及在复杂地层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24.
第4届国际岩土地震工程和土动力学进展大会于2001年3月26-31日在美国圣地亚哥成功召开,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代表台加了这次大会。大会共接受了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286篇论文,并以盘出版了论文集。这些论文可归为三大类:新进展和实践报告、特别报告和分属11个主题的分会论文。本文按分类和主题综述了会议论文中的主要进展,以期与同行共享。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2016年8月10日15时30分左右龙圩国家气象观测场遭受雷击的事件进行分析,找出防雷设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气象观测场的雷电防护技术和方法,确保气象观测场免受雷电的袭击。  相似文献   
26.
夏季多高温年和少高温年的前期环流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缪国华  施丹平  唐毅 《气象》1998,24(12):27-32
应用500hPa月平均高度场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的方法,分析多高温年和少高温年前期环流的差异。结果表明,多高温年和少高温年的前期环流有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多高温年亚洲南部地区1-6月500hPa高度场持续偏高,冬季表现出WP型遥相关特征,少高温年亚洲南部地区500hPa高度场持续偏低,冬季西大西洋型遥相关明显;多高温年阿留申低压和阿拉斯加高压都偏强,反之则偏弱。74项环流特征指数的分析表明,春季印  相似文献   
27.
席林华  陈建华  蒯志敏  顾仕贤  唐毅 《气象》1994,20(11):25-28
地面最低温度是农业、水利、建筑、交通等部门期望得到的新的预报内容。为此,在分析其气候规律的基础上,对其“天气类型”进行特征分析与划分,建立经验规则,设计岭回归模型,最后建成具有一定特色的预报服务系统。实践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28.
疏林草原榆树天然更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疏林草原是由稀疏乔木以及灌木和草本植物组成的植被类型,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独特性。目前榆树疏林草原面积减少,榆树种群更新不良可能是重要原因。从种群特征、草树关系、微生境、人类活动等4个方面对榆树种群更新进行总结。主要结论是:随年龄增长,榆树种群表现为由集聚到随机的分布趋势;榆树与草本植物通过占据不同生态位实现共生;植被盖度与微生境、人类活动、围封对榆树更新影响很大。还未见报道的问题有:个体成对现象;种子入侵草地空斑;风蚀和沙埋过程对榆树更新的影响;榆树更新的最佳围封年限。最后,指出榆树疏林研究的未来两大方向是榆树疏林与全球环境变化,榆树疏林与沙地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29.
近年来通过中国地调局在新疆东天山浅覆盖区开展1∶5万化探示范项目,圈定了一批具找矿价值的铅锌银铜为主成矿元素的化探异常,通过异常查证和矿产评价工作,采用化探、物探、探槽工程揭露、钻探验证等综合技术方法,在阿奇山一带浅覆盖地区相继发现了一批以铅锌银铜为主的矿产地,发现了阿奇山火山沉积-叠加热液交代改造型铅锌矿床、屹立火山热液型富银铅矿(黑矿型)、1288高点铜矿点等十余处。通过矿产资源评价工作,目前确定阿奇山铅锌矿资源量达大型矿床规模。屹立富银铅矿以其品位高、埋藏浅、开采经济价值高为特点。阿奇山地区铅锌矿找矿成果揭示了阿奇山一带浅覆盖区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30.
阿尔泰南缘-准噶尔东北缘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汇聚地段,是我国重要的铜镍成矿区。区内先后发现7个基性-超基性岩型铜镍矿床(点),包括大型喀拉通克矿床、突破性找矿成果托吐喀腊矿床等,主要分布于NW向断裂或NW向断裂与卡拉先格尔-二台断裂交汇部位。以上述铜镍矿床为切入点,重点介绍托吐喀腊铜镍矿找矿进展,总结阿尔泰南缘-准噶尔东北缘铜镍矿时空分布特征,深化对研究区铜镍成矿规律认识,并提出下一步有利的铜镍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