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7篇 |
免费 | 88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8篇 |
大气科学 | 42篇 |
地球物理 | 32篇 |
地质学 | 129篇 |
海洋学 | 53篇 |
天文学 | 9篇 |
综合类 | 24篇 |
自然地理 | 5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64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新近系保德阶建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根据与古地磁极性年表的对比 ,山西保德冀家沟剖面含保德动物群的保德组上界年龄为 5 .30 Ma,底界年龄不超过 10 Ma,其红黏土的底界为 8Ma,显示该剖面不存在定义的保德阶 11.2 Ma的下界 ,也没有保存保德阶下部的沉积。《国际地层指南》提倡用选择下界的界线层型来确定年代地层单位 ,其上界应该由后续单位的下界来确定。冀家沟剖面显然不具备保德阶的下界 ,但甘肃临夏盆地郭泥沟剖面含三趾马动物群的红黏土之下还有发育的中中新世沉积出露 ,因此 ,后一个地点应存在保德阶的下界 ,并有保德阶最底部的化石和适合于作古地磁分析的沉积物 ,所以临夏盆地是一个有可能建立保德阶下界界线层型的有利地点 相似文献
152.
InSAR系统是根据两幅相干复影像的相位差进行高程测量的,相位精度是影响系统高程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几年随着DGPS/IMU技术的发展,其精度越来越高,已被广泛用于机载地理信息获取系统;同时,利用高精度的DGPS/IMU数据进行高分辨率的InSAR成像运动补偿也已受到重视.在分析了InSAR成像运动补偿对相位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利用DGPS/IMU数据进行机载InSAR运动补偿的成像方法,并用实际数据成像,给出了运动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153.
徐州—淮南地区新元古代臼齿碳酸盐岩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臼齿碳酸盐岩是一种发育在中—新元古代,由微亮晶方解石组成的复杂褶皱构造,其成因一百多年来一直是个谜。通过对徐州-淮南地区新元古代臼齿碳酸盐岩特征、形成环境、分布时限研究,探讨了臼齿碳酸盐岩成因。该区臼齿碳酸盐岩发育在台地缓坡沉积体系中,可作为潮下浅水环境的标志,其形态在微层序中的分布反映沉积环境,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建立了臼齿碳酸盐岩微相环境模式。快速石化作用形成均匀、等粒微亮晶方解石,是臼齿碳酸盐岩显著特征。现代类似于发育臼齿碳酸盐岩潮下环境没有这样的快速石化条件,它要求更高的超过饱和CaCO3沉淀。臼齿碳酸盐岩在本区分布时限介于850~720Ma间,在Sturtian冰期之前消失,与全球其他地区臼齿碳酸盐岩消失的时限一致,Sturtian冰期改变了海洋化学性质,是臼齿碳酸盐岩消失的根本原因。Sturtian冰期对海洋化学性质的影响,可能是揭开臼齿碳酸盐岩成因机理的一个重要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4.
155.
中国陆相中新统谢家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家期一名最初在1984年提出,1999年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正式提出依据谢家期建立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谢家阶,阶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单位谢家组。谢家阶的层型剖面在青海省湟中县田家寨乡谢家村北1km处的车头沟,谢家阶对应于国际地层表中的海相Aquitanian阶,其共同的底界定义为古地磁ChronC6Cn.2n的底界,年龄为23.0Ma。古地磁研究结果显示在谢家剖面谢家阶的底界位于马哈拉沟组上部的棕红色块状泥岩连续沉积中,距上覆的谢家组底48m。生物地层学的综合分析表明谢家阶包含3个哺乳动物群单位,即NMU1—3。谢家剖面上发现的谢家动物群相当于NMU2,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的索索泉动物群和甘肃兰州盆地的张家坪动物群分别相当于NMU1和NMU3。 相似文献
156.
157.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居住区位及居住空间分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生态位理论应用于居住区研究,家庭月收入、户主文化程度作为居住态评价因素,交通条件、区位、生活条件、自然环境作为居住势评价因素,构建居住生态位评价模型.该模型在对居住区评价时更好的体现居民因素,比先前区位评价方法更为全面,能更好的解释由于居民因素变化而导致的居住区位变化.对大连建成区37个街道进行居住态、居住势、居住生态位评价,并以居住生态位为切入点,分析不同居住生态位等级的街道居住态及居住势状况,探究居住生态位、居住势、居住态空间分布规律及空间相互关系.进一步研究居住态,从居住态角度分析大连居住空间分异.最后得出结论为大连市居住生态位呈现以中心繁华城区为核心由中心向外围的环带状分布,居住态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高低值区域交错布局空间分布状况,大连市居住空间分异与居住生态位区位分布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58.
分散剂BP-1100X及其分散原油对海洋围隔生态系内浮游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30年来,海洋围隔生态系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学中的基础和应用研究[1].1984-1987年,中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在中国厦门和加拿大悉尼分别使用围隔装置进行了重金属和工业区沉积物[2]、尾矿[3],石油和石油分散剂Corexil 9527[4]对围隔系统中浮游生态系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9.
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城市智慧化的不断发展,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业保护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专项规划对同一区域土地安排的矛盾和冲突越来越明显,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协调、稳定发展。为此,文章研究了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业保护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多规冲突测度的技术方法,探讨了"1+X"的多规融合路径,并以大连庄河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乃至全国沿海地区实现土地资源区域统筹协调利用提供技术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0.
山区碎石填土在进行回填时,由于其颗粒的大小不均、级配差、并会导致孔隙大等不良特征,尤其是使用周边场平开挖土方进行填土时,很容易会存在大量的大粒径块石,并对强夯加固的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为了解强夯加固效果,选取更有效的强夯方案,根据相关规范和本工程特点,选取5种不同的强夯方案,对5个试验区进行强夯处理。采用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静载试验等方法对强夯后的地基进行测试,据此对地基加固处理效果做出检测与评价,最终确定该类场地适用的强夯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