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3篇
  免费   432篇
  国内免费   656篇
测绘学   273篇
大气科学   488篇
地球物理   352篇
地质学   1486篇
海洋学   365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181篇
自然地理   32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0篇
  1974年   3篇
  1966年   5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华北雨季开始早晚与大气环流和海表温度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国家气候中心的1961~2016年华北雨季监测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的大气再分析资料、NOAA海表温度资料,分析了华北雨季开始早晚的气候特征,然后利用合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华北雨季开始早晚与大气环流系统和关键区域海表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56 a来华北雨季开始最早在7月6日,最晚在8月10日,1961~2016年华北雨季开始平均日期是7月18日。华北雨季开始时间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但雨季发生早晚的长期变化趋势不太明显。华北雨季开始早晚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东亚夏季风等环流系统的活动关系密切,当对流层高层副热带西风急流建立偏早偏强,中层西太平洋副高第二次北跳偏早,低层东亚夏季风北进提前时,华北雨季开始偏早,反之华北雨季开始偏晚。华北雨季开始早晚与春、夏季热带印度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关系显著且稳定,当Ni?o3.4指数和热带印度洋全区海表温度一致模态(IOBW)为正值时,贝加尔湖大陆高压偏强,副高偏强偏南,东亚夏季风偏弱,导致华北雨季开始偏晚;当海表温度指数为负值时,则华北雨季开始偏早。  相似文献   
142.
张海宏  姜海梅  周秉荣  祁栋林 《气象》2019,45(11):1550-1559
利用玉树隆宝湿地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未冻结、冻结和冻结有积雪覆盖三种情况下动量通量和感热通量的日变化情况,计算了三种情况下动量总体输送系数、感热总体输送系数、动力学粗糙度和热力学粗糙度,分析了附加阻尼和粗糙度雷诺数的关系,并将三种附加阻尼的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冻结状态下动量通量和感热通量的日变化幅度最大,冻结有积雪覆盖时,动量通量和感热通量的日变化幅度最小。动量总体输送系数C_D和感热总体输送系数C_H的值在冻结时最大,冻结有积雪覆盖时最小,动力学粗糙度和热力学粗糙度在冻结状况下最小,冻结有积雪覆盖时最大。未冻结、冻结和冻结有积雪覆盖状态下,三种附加阻尼kB~(-1)参数化方案中,幂函数型方案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3.
泥石流扇形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川 《云南地质》1990,9(3):239-246
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地学工作者都开展了对泥石流扇形地的研究。近年来,我国地学界有关人士也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泥石流扇形地的研究,认识到泥石流在短暂的堆积过程中使山麓地带的地形地貌发生巨大变化,是影响路基和桥涵设计的主要因素,因而在工程参数计算方面根据对泥石流扇形地各种特征反推其发生时情形,即泥石流动力堆积过程再现,很快取得良好的效果。泥石流是地质史上的一种普遍现象,是常与造山运动相伴随的一种快速而显著的地貌过程。因而,地质史上许多地区的泥石流作用可能比现代强烈,原先笼统称为“磨拉石”、“复理石”或“古冰碛”,其中许多可能是泥石流堆积。由此,古泥石流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144.
通过生产实践,我们设计了一种比较简易的止水方法——压缩胶箍止水法。  相似文献   
145.
青海湖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昶  林乐枝 《地质科学》1989,5(4):348-354
本文对青海湖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和沉积环境进行了初步研究。沉积物的粒度成分一般以粉砂级为主,湖周沉积物较粗,湖内沉积物较细。湖中粘土矿物以伊利石-绿泥石为主,含少量蒙脱石和高岭石等。沉积物表层未见蒙脱石,粘土中Al2O3、K2O和MgO的相对百分含量的特征与海粘土的化学成分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146.
147.
Pz1Ca斜方辉石可能的拓扑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8.
149.
地面控制点的精度和分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Landsat MSS图像几何校正的精度,然而选取高质量的控制点往往比较困难。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地,根据由DTM导出的二值图像和MSS图像阈值分割得到的二值图像之间的相关配准,可以自动选取地面控制点。试验表明,这些控制点用于图像几何校正,能得到较好的校正精度。  相似文献   
150.
1668年郯城8.5级地震的发震构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探讨了1668年郯城8.5级地震的震中位置及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认为其震中可定在泉源、李庄、岌山一带,地理位置为东经118.5°,北纬34.8°。认为郯庐断裂带上强震的发生有其一定的规律。郯城地震发生在沂沭断裂带强活动、空间上强转移以及复发间隔长的地段,该地段位于鲁西断块和沂沭断裂带扭曲变形的构造部位,是特定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