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篇 |
免费 | 37篇 |
国内免费 | 4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篇 |
大气科学 | 30篇 |
地球物理 | 28篇 |
地质学 | 101篇 |
海洋学 | 39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5篇 |
自然地理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2.
申屠保涌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0,20(3):77-91
本文论述了拉拉铜矿区钠长岩类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变质变形与铜矿的形成。伴随前寒纪的构造运动,拉拉地区经历了NWW向的剪切变形,使钠长岩产生碎裂-糜棱岩化作用,形成碎裂结构、碎斑结构,显微眼球构造、压力影、云母鱼等。这些结构构造的形成使岩石孔隙度增加,起到扩容作用。由沿近东西向主断裂侵位的辉绿辉长岩体提供的含矿流体及区域变质中产生的变质热液沿钠长岩的碎裂-糜棱构造充填交代,在其产生多种蚀变的同时,铜、钼、钴硫化物沉淀成矿,形成钠长岩型浸染状铜矿石或脉状-网脉状铜矿石。在金云母化较强地段,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片岩型铜矿石。因而总体上,拉拉铜矿属动力变质热液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213.
西昌—滇中地区前震旦纪细碧-角斑岩系为早元古代(17—20亿年)产物。主要产出于大红山群和河口群。区域构造上大体分布于安宁河—易门深断裂的两侧,呈零星出露。其化学成分的显著特点是Na_2O含量高(6—8%),而且富铁(Fe_2O_3 FeO>10%),TiO_2的含量亦较高。根据岩石中残留有岩浆岩特有的结构、岩石组合、Sr同位素及~(87)Sr/~(86)Sr比值,认为岩石是由富钠的岩浆直接结晶而成。根据火山-沉积组合和野外标志,岩石是在半深海相环境中喷发和沉积的。 相似文献
214.
215.
216.
作为测定变质作用的温度和压力的地质温压计近代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大量地质温压计的数据应用于变质地带中的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以及它们与相继出现的构造事件的联系,从而得出它的P—T—t轨迹。地质温压计的发展取决于:1.变质矿物和矿物对的电子探针分析和X光晶体分析数据;2.岩石学的热力学;3.相平衡变质反应实验,其中热力学是它的理论基础,相平衡反应实验是热力学的应用,而分析数据则是在这一范围内的必要的鉴定温度和压力的数据. 近代认为地质温压计的划分应以变质反应的特性及其控制为前提。一般分为:Ⅰ.固体溶液参与的反应,其中又分为1.变换反应(包括晶内和晶间交换),2.非交换反应;Ⅱ.固定组分参与的反应,其中又分为1.固溶分解反应,2.固体—固体反应。地质温压计的研究切记不要照搬照套。工作中主要应注意:1.不同原岩组分对矿物组合的影响,注意其再现性和差异性;2.审慎选择时行的温压计;3.应结合变质地区中等变质级及其它数据并与其区内的其它温压计对比。 相似文献
217.
218.
以南黄海中部泥质区采集的高分辨率的反射地震剖面为资料,结合NHH01钻孔的数据,对南黄海中部NHH01钻孔周边地层进行了沉积与构造分析。在剖面可识别的深度范围内划分出10套地震层序,对地层进行了地质年代标定,发现地层旋回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相比在中更新世以来缺少了十余个旋回,反映了深海氧同位素曲线在陆架区应用的局限性;在剖面上识别了大量的断层,其中大部分断层的构造活动一直持续到中更新世,揭示南黄海最新一期构造活动一直持续到晚更新世之前;通过分析NHH01钻孔周边的构造,对胶黄铁矿的形成环境在构造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19.
利用数字地震记录研究唐山震区台下的P、S波速度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直接采集数字地震记录的原始 P波、S波记录波形 ,与利用 Haskell矩阵传递方法得到的理论综合地震图进行对比 ,通过不断调整介质模型 ,最后得到台站下方的体波速度结构模型 ,此方法中得到的 S波速度结构不同于通过其他波形转换而来的结果 ,而是同 P波一样从原始波形拟合而来 ,同时获得地震台下方 P、S速度介质模型 ,这为我们讨论地下介质的性质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取自于唐山市遥测地震台网陡河和滦县的短周期地震记录 ,共选用了震中距范围为 30~ 60°、震源深度为 1 0 0~ 60 0 km的 5个不同地点的深源远震记录资料。结果表明 ,台站下方的纵波和横波速度分层结构相当吻合 ,说明拟合结果相当可靠。两个台站下的地壳厚度均为 38km,速度结构在 1 3km的低速层处出现差异 ,滦县的低速层比陡河要更厚一些。两个台站的地壳速度结构都是高低相同 ,而且陡河的高低差异较滦县更为显著。唐山震区滦县部分的震源比陡河附近的浅 ,而 1 976年唐山 7.8级地震发生在陡河附近 ,可见地震的发生与壳内低速层的差异幅度有关。从泊松比高值来看 ,地幔顶部存在低速层 ,该区域是地幔上隆区 ,可能有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220.
通过对雾宿山群岩石组合特征和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结合与周边区域地质背景的对比研究,探讨兰州西南一带雾宿山群的形成环境、构造属性及构造意义。雾宿山群主要为一套形成于中晚奥陶世的以中性、中基性火山岩及英安岩为主夹少量火山碎屑岩和正常沉积岩的岩石组合,经受低绿片岩相变质。火山岩不同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其形成于岛弧或弧前构造环境。综合分析雾宿山群岩石组合特征和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与西侧拉脊山构造带及北祁连造山带的对比,初步认为雾宿山群可能不是拉脊山构造带的东延,而是北祁连南缘岛弧带在兰州西南一带延伸的构造残块。雾宿山群构造属性的厘定,对祁连造山带的东延问题、祁连与秦岭造山带的交接关系及祁连造山带中东段构造格局的建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