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2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使用MEMS传感器及其配套技术,近源监测花岗岩样品的受压破裂过程。在岩样完全破裂前近360s的受压过程中,观测到四次微破裂相对集中发生。对岩样不同部位所记录到的微破裂产生的加速度及幅频特性进行了详细讨论。压机油泵产生的噪声在岩样内部的传递,可以很好地表征岩样内部物理状态的变化。预示MEMS技术在震源过程监测和微地震成像以及噪声成像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2.
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简单模拟辽西地区中生代末期岩石圈动力学演化过程。为了与现今实际地质观测一致,我们分两步模拟了辽西中生代岩石圈的动力学演化。第一阶段,中国东部显著的地幔上升热柱导致本研究区壳-幔边界上升,岩石圈减薄,同时伴有少量断层发育;第二阶段,地幔热柱上涌活动逐渐减弱,地表产生沉降。这一地质模型可重塑与现代观测一致的裂谷沉降、裂谷侧翼地形、壳-幔边界隆升。研究结果表明:ANSYS软件及有限元方法在岩石圈动力学数值模拟领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分析工具,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今后将建立与实际情况更吻合的岩石圈结构模型,真正动态地实现辽西中生代盆地区岩石圈结构的演化过程模拟。  相似文献   
63.
济阳坳陷车西地区下古生界储层裂缝参数特征与裂缝类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车西地区下古生界潜山的岩芯观察与稳定碳氧同位素数据,结合钻井地质、生产动态资料,划分了车西地区下古生界储层裂缝类型;研究了裂缝长度、宽度、倾角、充填等特征参数,并探讨了各参数间的相互关系;总结了裂缝特征参数与构造部位、埋藏深度、油气产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64.
本文报道在东营凹陷平南地区滨古斜15井火山岩岩心中发现含石盐子晶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赋存于石英闪长玢岩的石英矿物之中,经显微观察和-185℃低温原位拉曼光谱分析,确定子晶为石盐矿物.显微测温分析结果显示,原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在359~496℃,流体的盐度为43.26%~54.51%.研究样品中5种类型流体包裹体共生,说明流体发生了不混溶作用.岩浆上升过程中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导致流体发生强烈的不混溶作用,并促进岩浆脱气.由于富CO2流体以岩浆脱气的方式逃离岩浆,而高盐度流体作为脱气之后的残余流体保存在包裹体中,所以包裹体中以高盐度流体(NaCl-H2O体系)为主,而另一端元组分(富CO2流体)较少.含石盐子晶流体包裹体的发现证实平南地区岩浆中存在高盐度流体,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岩浆脱气过程与高盐度流体不混溶作用有关.这个发现对进一步了解岩浆脱气机制和中国东部无机成因CO2成藏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5.
大陆岩石圈流变学研究及其在伸展盆地动力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陆岩石圈流变性是伸展盆地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大陆岩石圈具有多种流变学特征,控制着不同的岩石圈变形样式以及盆地形态、沉降/上隆、沉积样式和岩浆岩分布等岩石圈变形在伸展盆地中的表现形式。大陆岩石圈流变学研究在伸展盆地运动学和动力学模拟中的应用现状和最新进展表明,尽管大陆岩石圈的流变性非常复杂,其在伸展盆地动力学分析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加以足够重视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6.
沾化凹陷东北部中新生代盆地演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层长守恒原则对沾化凹陷东北部北东和北西向,各3条连井地震剖面进行了平衡剖面恢复,并分析了各剖面在地质历史时期内伸展率的变化特征,以了解该地区中、新生代盆地发育演化特征。沾化凹陷东北部中、新生代盆地演化可以划分为如下几个主要阶段:早—中三叠世为大型内陆坳陷发育阶段,地层横向沉积稳定;晚三叠世本区整体挤压抬升剥蚀,并开始发育北西向逆冲断层;早—中侏罗世为对前期地势高差起伏填平补齐的均夷化过程,地层沉积具充填-披覆式特征;晚侏罗世—白垩纪原北西向逆冲断层负向反转,转为张性伸展,本区进入断陷盆地发育阶段,局部发育有挤压逆冲构造;古近纪本区仍为断陷盆地发育阶段,除北西向断层继承性活动外,大量北东(东)向正断层开始活动;新近纪本区进入区域性坳陷沉降阶段。   相似文献   
67.
一种获取流体包裹体气液比的便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建立了一套基于利用高分辨率偏光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获取流体包裹体气液比的方法.通过高分辨率显微镜自身刻度,获取不同深度平面包裹体的图像,应用绘图软件勾画包裹体和气泡边界,获取不同深度切片上包裹体和气泡的面积,①把不同切片看做短柱体,用面积与切片步长相乘,累加获得包裹体和气泡的体积,计算包裹体的气液比;②拟合面积与深度...  相似文献   
68.
黄河三角洲现代泥质沉积物非构造裂缝空间展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玮  周瑶琪  闫华 《沉积学报》2011,29(2):363-373
通过对黄河三角洲现代泥质沉积物非构造裂缝进行实地考察观测、室内数据处理、实验分析等,分别针对水下收缩裂缝、干燥裂缝和混合成因裂缝,研究其空间展布特征和规律,详细探讨了3种裂缝的定量分级、分形特征、平面及剖面生长特征等,并且建立了不同类型现代泥质沉积物非构造裂缝的形成模式.本研究对于建立不同种类泥质沉积物非构造裂缝系统的...  相似文献   
69.
石晓兰  孟凡超  王尉  魏嘉怡  周瑶琪 《地质学报》2023,97(12):4085-4100
石泡构造是酸性火山岩中的一种特殊原生构造,常见于流纹岩中。石泡构造成因的研究对认识流纹质岩浆性质和喷发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关于形成石泡构造的岩浆性质、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仍比较薄弱。本文以苏鲁造山带白垩系青山群流纹岩石泡构造为研究对象,通过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法,对石泡构造的发育规律、石泡和石泡间胶结熔浆的矿物组成、元素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石泡构造流纹岩主要发育于溢流相上部亚相,石泡可划分为实心型和空心型两类。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石泡流纹岩与流纹构造流纹岩属同源岩浆,石泡流纹岩经历了更高程度的分异作用。石泡构造流纹岩胶结熔浆中水含量高于下部流纹构造流纹岩的玻璃质,导致溢流相上部亚相挥发分逸出趋势相对明显,受限于富硅岩浆的高黏度,挥发分未能顺利逸出,在逸出点猝冷形成石泡壁,受瞬时应力作用和过冷程度影响,形成形态多样的空腔。随着结晶温度下降,空腔内部残余岩浆依次冷凝结晶形成玉髓或石英。石泡构造的形成意味着岩浆作用过程或者喷发环境水的加入,对于研究酸性岩浆的演化和火山喷发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南黄海盆地是中国海域历经54年勘探至今尚未实现工业油气发现的唯一大型含油气盆地,特别是29年前发现的白垩系黑色页岩含轻质油,属于页岩油范畴。分析了南黄海盆地白垩系勘探研究现状,提出白垩系主要分布于盆地北部,有8口井钻遇,K1系红浦口组,K2系黑泰州组,与苏北盆地近似;在最新地震测线上表现为顶蚀,与古/新近系及下伏侏罗系均呈不整合接触,斜层状分布,残留沉积,部分构成次凹的特征。通过近海灵山岛露头调查、剖面实测和包括常规生油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离子质谱、U-Pb同位素年龄等测试,发现下白垩统多套深灰黑色含煤泥岩层,发育Ⅰ型和Ⅲ型干酪根,自由烃0.02~0.07mg/g或为零,生油潜力0.06~0.03mg/g或为零,残留有机碳1.85%~1.99%或0.70%~0.84%,氧指数4及超过10,属于2类烃源岩,分别生烃和二氧化碳气。总体认为南黄海盆地白垩系具有一定资源前景,值得开展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