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41.
三峡水库入库泥沙实时监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波  许全喜  李雨 《水文》2016,36(4):53-57
入库泥沙实时监测是三峡水库科学调度的重要基础。长江委水文局以比浊法浊度仪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三峡入库悬移质泥沙进行了1 500余次比测试验。并考虑不同水力和泥沙因子对含沙量的影响,提出了浊度与含沙量非线性回归模型及精度指标。研究表明,比浊法浊度仪施测浊度具有时效性强、性能稳定、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计算含沙量过程与传统方法得到的含沙量变化过程一致,沙峰含沙量、次洪输沙量推算误差均能满足三峡水库科学调度的需要,可为三峡水库科学调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42.
四堡群为一套出露于桂北黔东南地区、变形强烈的浅变质、陆源碎屑岩火山岩、系,厚度大于5000 m,其下未见底,上被丹洲群(下江群相当地层)所覆盖。桂北四堡群自下而上划分为九小组、文通组和鱼西组3组。样品A20140731-3采自于文通组,岩性为灰绿色熔结火山岩,首次分选出600余粒岩浆型锆石,完成SHRIMP U-Pb定年测点15个,获得加权平均年龄(860±13)Ma。这表明四堡群主体属于新元古界,进而分析、讨论了江南造山带主要地层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343.
福建泉州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变形特征与年代学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晚中生代福建沿海地区发育多期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福建泉州地区伸展构造变形主要表现为高角度正断层和低角度正断层或拆离断层,古构造应力场反演指示其形成于NW-SE向伸展环境.锆石U-Pb年代学指示泉州地区发育4期岩浆活动,分别为晚侏罗世(~155Ma)、早白垩世中期(130~125Ma)、早白垩世末期(~109Ma)以及晚白垩世早期(~100Ma之后).结合构造变形的切割关系和岩浆岩年代学,长乐-南澳剪切带左旋韧性走滑形成于130~120Ma,而右旋脆性剪切形成于120~100Ma之间.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大陆之下的俯冲角度变化导致福建沿海地区发育晚中生代造山带.造山作用开始于早白垩世之初,结束于早白垩世末期,以大规模NW-SE向伸展构造发育为标志,其从同造山挤压到后造山伸展的转换发生于~120Ma.  相似文献   
344.
青藏高原地区特殊的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等多圈层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变化,不仅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气候格局和变化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东亚、北半球乃至全球的环流形势和异常产生深远影响。为此,全球变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于2010年9月启动了"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变化及其对东亚区域的影响与机制研究"项目,旨在开展青藏高原环境、地表过程、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对周边地区人类生存环境影响的综合交叉研究,以揭示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变化及其对东亚区域的影响机制,提出前瞻性的应对气候变化与异常的策略,减少其导致的区域自然灾害的损失。项目实施近3年来,开展了青藏高原首次"星—机—地"综合立体协同观测试验和大规模地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试验。在遥感结合地面观测估算青藏高原地表特征参数和能量通量方法,高原地区上对流层和下平流层结构,高原季风与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国及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和风速的年代际变化趋势,青藏高原春季感热源减弱及其对亚洲夏季风和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以及极高海拔地区土地覆被格局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突出进展。  相似文献   
345.
刘建  周波  李羚  胡丽丽 《地下水》2010,32(6):165-166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过程中往往出现只注重退水水质状况对受纳水体的污染,而忽略了退水温度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的影响。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从退水温度影响分析的必要性、相关限制标准、对受纳水体的影响以及影响分析的技术路线等方面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中如何进行退水温度的影响分析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在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过程中务必从水体理化指标、水质类别、水生生态以及水功能区等多个方面入手,统筹考虑,综合分析,最大限度地保证论证工作的科学性,使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成为合理开发和科学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46.
海口市美社村聚落空间格局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