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山东半岛九天洞洞穴环境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旅游洞穴九天洞为研究对象,对洞穴环境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旅游活动和外界环境变化对洞穴环境变化的影响,以期能够为旅游洞穴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九天洞受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呈夏季高冬季低的特征,且洞穴温度略高于当地平均温度,这与洞穴通风、旅游活动、监测时间等因素有关;(2)洞内相对湿度与洞内空气温度呈较好的负相关关系,洞内相对湿度的变化主要受控于温度,呈夏季低冬季高的变化特征;(3)九天洞CO2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为夏秋季高冬季低,与气候变化导致的植被和微生物活动以及滴水速率的变化有关;(4)距洞口越远的监测点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的变化幅度越小,CO2浓度越高,说明距洞口越远受洞外气候变化以及洞穴通风的影响越小;(5)九天洞各监测点pH值和电导率主要与外界气候变化有关,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在降水偏少的干旱年,监测点pH值偏高,电导率偏低。   相似文献   
32.
华南红土阶地与中更新世地貌事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查明连续记录中的环境事件,深入探讨大气环流与地球内部动力的相互作用问题。当引入全球变化的现代思路之后,传统的河流阶地研究展现出一片新的面貌。华南珠江流域普遍发育了2级(沿海)~7级(山区)河流阶地,由于多数阶地沉积物呈红色而被称之为红土阶地,而狭义的红土阶地主要是指含有砖红壤和网纹红土的阶地,这一阶地在沿海为第2~3级阶地(北海组阶地),在丘陵低山区一般为第4级阶地。在海南、广东和广西,这一阶地沉积物中由于含有玻璃陨石和约0.8MaB.P.的手斧(旧石器)而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我们的研究表明,沿海(如广东吴  相似文献   
33.
广东沿海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地质灾害防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广东沿海陆地表层地质灾害时空分布不均匀,近年来引起地质灾害加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人类活动。人类对边坡和植被的改造是在沿海地区现有的地质环境背景下地质灾害多发的主要动力源。文中提出了广东省防灾减灾的8项建议,这将对本省率先实现现代化和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4.
对洞穴次生碳酸盐沉积87Sr/86Sr比值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对其潜在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87Sr/86Sr是进行沉积物来源示踪的重要地球化学指标之一。在以往的研究中,根据洞穴次生碳酸盐沉积87Sr/86Sr的变化对一些可能的Sr来源的相对贡献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对其蕴涵的气候环境演化意义进行了探讨。在未来的研究中,示踪物源仍然将是洞穴沉积87Sr/86Sr研究的主要功能。这一指标可能在对地表土壤的化学风化强度及其变化、东亚地区的大气粉尘活动和冬季风演化、岩溶地下水古水文演化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43~17ka川东北石笋234U/238U变化及其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铀(U)是自然界中最重的天然元素.U的价态随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还原环境下多形成难溶于水的+4价铀离子沉淀[2]而在氧化环境中多形成易溶于水的+6价铀酰离子[UO2]2+随溶液迁移[2],并易与碳酸根离子(CO32-)、磷酸根离子(PO43-)和氟离子(F-)形成络合离子[1].岩溶地下水由于具有较高的CO2分压(pCO2)和pH值,铀酰离子主要以碳酸根离子络合态的形式存在[2.3].在表生环境下,土壤氧化还原状态(Eh)与土壤水分含量密切相关,水分含量降低有利于氧化环境形成和土壤Eh上升,因而有利于U的迁移.  相似文献   
36.
广东沿海陆地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新的野外实地调查和大量文献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了20世纪后半叶广东沿海陆地主要地质灾害(包括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基下沉、地裂缝、水土流失、港口淤积等)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为沿海防灾减灾战略和陆地经济建设规划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7.
深圳湾北岸新民孔岩心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记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取该钻孔岩心地球化学信息的综合分析研究初步表明,深圳湾北岸新民孔岩心是一套3万年以来的晚第四纪沉积层序,大致可划分5个古环境演变阶段。第1、第3和第5阶段对应高海面、气候湿热时期。这些阶段相应出现了指示海相的贝类介壳残体,孢粉组合以湿热植被为主,各类粘土矿物也增加,石英减少,沉积以氧化环境为主导。第2和第4阶段对应低海面、气候偏干冷,各项地球化学指示情况相反。该钻孔岩心下部杂色花斑粘土所记录的短期降温和升温事件可能表明在第四纪末次冰期—冰消期中,气候曾强烈波动,并逐渐由晚冰期向冰后期过渡。  相似文献   
38.
华南沿海明代自然灾害的时间序列分析I:R/S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我国明代华南沿海276a间自然灾害发生次数进行的R/S分析,揭示出自然灾害发生次数一时间序列具有明显的趋势性,表征其趋势性强度的指标赫期特指数H=0.9094(或0.868,如果不考虑最后一点s=245时的情况),远远大于0.5而接近于1,说明这种趋势性具有很强的持续性(persistence),这种持续性可能是由自然因素即当时的气修和构造背景决定的,而社会和经济因素也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土壤和风化壳的宇成核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厚云  朱照宇 《热带地理》1999,19(4):365-370
简要介绍了土壤和风化壳剖面中宇成核素的收支情况和累积, 并通过几个实例介绍了国外和境外一些土壤和风化壳的宇成核素研究情况: 土壤和风化壳的年龄和表面侵蚀速率, 坡地土壤的生成速率和蠕滑速率, 土壤面的地貌演化过程, 以及一些土壤侵蚀事件研究。土壤和风化壳的宇成核素研究多数都要在一些假设条件下进行, 因而受到很大限制。不过尽管如此, 仍不妨碍进行土壤和风化壳宇成核素研究的尝试性工作。只是应该注意, 进行这类工作时首先要对研究地区的地质过程有清楚了解, 并尽可能与相关资料进行对比, 以期对结果给予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40.
许多气候环境变化曲线像自然界的曲线一样存在复杂的变化。尝试用计算海岸线分形维数的方法分析了渭南黄土剖面碳酸盐质量分数变化轨迹的分形特征,发现其中也存在分形维数,这种分数维也可以用来表示碳酸盐质量分数变化的复杂性。渭南黄土剖面碳酸盐质量分数变化轨迹的分形存在两段性,而且在黄土和古土壤中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