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中新世以来我国季风-干旱环境演化与青藏高原的生长*   总被引:20,自引:38,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国北方地质、生物和构造记录与南海及全球记录的对比研究, 讨论了中国中新世以来季风-干旱环境与青藏高原阶段性生长耦合演化的关系。研究认为, 在研究季风环境的同时, 应加强我国季风-干旱环境整体系统变迁及其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2.
^14C测年系列方法中的小样品^14C液体闪烁计数测年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卫健  杨礼平 《地球化学》1995,24(2):146-151
碳量100-200mg小样品~(14)C液体闪烁计数测年法是常规测年法(2000-6000mgC)与加速器测年法(ImgC)之间的必要补充。这一技术可有效地运用于地质学与考古学。对~(14)C样品进行分组提取的前处理时,采用该方法测年就尤为必要。本项研究包括了小样品液闪测年方法的建立以及使用该方法对15对样品的测量和比较。技术测定的每个试样的~14C年龄在试验误差范围内没有显著性差异,使用小样品测年技术可测最大年龄的理论计算值为43270a,探测效率为88%。  相似文献   
33.
青海湖表层底泥中放射性同位素137Cs的来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青海湖是我国环境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地区,近年来137Cs计年技术已在这一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已报道的青海湖沉积物中137Cs垂直分布曲线显示,剖面最表层0-1 cm泥沙的137Cs浓度约60 Bq/kg,大致为峰值浓度的2/3,远超过近年来大气沉降137Cs所应带来的沉积水平为查明青海湖表层底泥中放射性同位素137Cs的来源,深入理解湖泊沉积过程,本文对青海湖沉积剖面的137Cs面积活度与137Cs本底值、湖泊表层底泥的137Cs浓度与入湖河流洪水沉积泥沙开展了比对研究.结果表明核爆期间的大气直接沉降是青海湖东南湖湾表层沉积物中的137Cs主要来源,约占4/5,风沙和入湖径流河沙的间接输入的137Cs仅占1/5而最表层0-1 cm的沉积物中137Cs很可能主要来源于底泥扰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用沉积岩芯开展青海湖环境研究时,分辨率的选取需要慎重考虑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34.
文章简要介绍了我们研究组近3年在129 I加速器质谱应用和分析方法方面的部分研究结果。测定了核前黄土样品中129 I水平,为地质定年的探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通过抽样分析检测了我国某核电站核环境安全的状况,结果表明当前它与大气沉降的本底水平一致,环境是安全可靠的; 建立了水样、土壤、植物等不同类型样品中碘的分离、制备以及129 I加速器质谱测试方法,尤其对无载体微量碘分离、制备和其中129 I测量进行了探索,解决了超痕量碘样品的制备难题; 此外,对实验用的试剂以及食用碘盐等进行了检验,示踪了不同来源的碘,为数据的可靠和问题的分析提供了保障。结果显示,129 I既是一个地质、环境示踪的有效工具,又具有定年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布容-松山(B/M)极性倒转事件是第四纪发生的最近一次地磁极性倒转,研究地磁极性倒转的特征不仅对理解地磁场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极性倒转通常具有全球等时性,因此常被视为地层划分和全球气候对比的关键时间标记物。然而古地磁研究表明,布容-松山事件在海洋与中国黄土沉积物中的记录存在着“错位”现象,使得基于磁性地层年代框架...  相似文献   
36.
以位于沙漠黄土边界带的榆林、阿羌和米浪沟湾地层剖面为典型例证 ,讨论了 110 0kaBP以来中国沙漠沙尘暴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过程。提出在过去的 110 0ka中该区总共记录了 4 2个沙尘暴时期 ,并与 4 1个间沙尘暴时期构成比较连续且交替进行的一系列沉积演化历史。其中 ,最强烈的沙暴期发生时间大致在 6 2 0kaBP和 6 80kaBP前后 ,最温暖的间沙尘暴期出现在 5 90~ 5 0 0kaBP和15 0~ 70kaBP。研究认为 ,110 0kaBP以来因沙尘暴期与间沙尘暴期交替出现而形成的沉积旋回 ,是自那时以来在冰期、间冰期气候波动影响下冬夏古代季风相互对峙、交替演化形成气候旋回的结果  相似文献   
37.
杨岭  周卫健  程鹏 《第四纪研究》2020,40(3):712-725

作为对气候变化敏感的温室气体,CO2的变化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末次冰消期(18.0~11.7 ka)以来CO2含量的大幅波动和大洋环流格局变化密切相关,尽管北大西洋和南大洋环流格局变化显著,但对于太平洋地区环流格局变化及其如何响应CO2含量变化的波动尚无明确定论,合理阐述太平洋地区通风演变历史及其机制将有助于理解不同气候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本文综述了末次冰消期以来太平洋地区大洋通风的研究现状,认为在冰消期冷期北太平洋主要被活跃的北太平洋中层水占据,而南太平洋则被携带有亏损碳库特征的南极中层水所占据,在冰消期暖期则恢复到现在的气候状态,这样的变化和大洋环流格局及CO2浓度的变化密切相关。冰消期南北源水团的相互竞争可能主导着太平洋对全球气候的响应。另外,大洋表层储库年龄及深层水研究的缺乏极大地限制着当前太平洋地区大洋通风的研究。而不同深度的水团尤其是中层水的综合演化亟须建立。

  相似文献   
38.
王迎国  常宏  周卫健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07-67040007
渭河盆地渭河及其各支流演化历史与区域构造、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因此盆地内各河流阶地的成因和演化是研究渭河盆地环境演变的重要科学问题。河流阶地之上黄土的磁性地层学被普遍用来获得盆地内河流阶地形成的年龄。尽管粉尘物质在第四纪以来覆盖了盆地大范围区域,河流阶地形成与粉尘物质最终保存在阶地之间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所以,尽管借鉴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区域对比,能够推断河流阶段的年代范围,仍需更多绝对年龄方法对其进行约束。本文通过渭河盆地内渭河不同支流河流阶地形成年代、拔河高度等的综合分析,结合大范围区域隆升过程及第四纪气候演化序列对比,发现并不是所有气候变化的重要节点就有相应的河流阶地形成,河流阶地年龄空间分布也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提出渭河盆地河流演化与构造运动造成潜能及气候变化诱发这些潜能的释放密切相关。所以,渭河盆地河流阶地主要是在大范围的构造隆升和气候变化共同作用下的构造—气候旋回阶地。渭河盆地水系演化史的重建对全面认识黄河中游水系早期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解决渭河、黄河贯通三门峡的争议,但还需要更多可靠的不同河流地质证据和多种分析数据的印证和约束。  相似文献   
39.
青藏高原东部全新世泥炭灰分的粒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将红原泥炭地泥炭灰分的粒度特征与典型风成沉积物、湖泊沉积物、河流沉积物的粒度特征进行比较,发现泥炭灰分的粒度特征与典型风成沉积(如黄土、古土壤)相似,而与湖泊沉积以及河流沉积有较大差异。环境判别参数也显示泥炭灰分来源为风成的。据此,作者认为该地区泥炭沉积中的灰分物质是风成堆积,进而提出该地区泥炭灰分含量可以指示冬季风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0.
前人在黄土—古土壤地层的14C年代学研究中,探讨了不同测年物质的可靠性,但不同物质组分获得的年代差异较大,这是由于选用的样品不符合定年条件,所以选择可靠的样品组分和有效的前处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对关中地区2万年以来黄土序列中有机质、花粉浓缩物和蜗牛化石进行了AMS14C年代学研究。运用现生蜗牛壳体的AMS14C测定来校正化石蜗牛的年龄,结合剖面中孢粉浓缩物、土壤有机质的AMS14C年代学对比研究,发现蜗牛化石壳体的文石可以提供较可靠的年代数据,为14C测年的可靠性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