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盐田桥铜矿床位于长寿-衡山-观音阁断裂成矿带中部,属茶恩寺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区内,是以铜矿为主,共(伴)生有铅锌矿等高-中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以构造地球化学找矿为出发点,在研究区域构造地质背景、矿区构造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基础上,重点对F1断裂构造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F1中Cu、Pb、Zn、W等成矿元素有较大变化,说明元素的富集与断裂的活动有着极为密切的成因关系。富含成矿元素热液沿F1断裂消弱带运移,并充填到构造裂隙中,与围岩发生交代作用而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2.
通过提出城市群交通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评价体系,对交通可达性与经济联系格局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合城市群行政划分的特点,使用改进的加权平均出行时间平均值更加准确地描述了区县级交通系统水平。将该体系应用到长株潭城市群交通和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分析研究中,结果表明:①长株潭城市群公路网可达性受地形影响,整体上呈现“一大两小”的核心—边缘空间分布格局;②长株潭城市群经济联系空间分布格局与路网可达性空间分布格局有一定的关联,但两系统的空间自相关程度并不完全一致,其中交通系统对两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形成影响更为显著;③长株潭城市群区县的交通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不高,处于中低度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0月26~28日青藏高原东部出现了一次历史罕见的强区域暴雪过程.本文利用MICAPS资料、T213资料和NCEP资料对此次区域暴雪过程形成的气候背景、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等物理特征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部冬半年区域暴雪过程500 hPa环流形势场可分为北涡南槽...  相似文献   
14.
陈涛  涂晨  郭鹏鹏  周倩  骆永明 《海洋学报》2018,40(12):112-119
微塑料因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可作为重金属、有机污染物以及病原微生物的载体。已有研究表明,微塑料表面附着的微生物主要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本研究以山东省海岸带环境中常见的两类软质塑料——发泡类聚苯乙烯(expanded polystyrene,EPS)和聚乙烯薄膜(polyethylene films,PE)为研究对象,比较了MP FastDNA®和MOBIO PowerSoil®两种DNA提取试剂盒对微塑料表面生物膜DNA的提取效果,探讨了不同的微塑料粒径和数量对DNA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P FastDNA®试剂盒对两种软质微塑料表面生物膜DNA的提取浓度显著低于MOBIO PowerSoil®试剂盒(1.0~12.5倍)。采用MP FastDNA®试剂盒提取的PE表面DNA的浓度约为EPS的1.3~4.4倍。当微塑料数量不大于20片时,小粒径(1~3 mm)的EPS表面生物膜DNA浓度显著高于大粒径(3~5 mm) EPS,而对于PE薄膜则相反。对于两种粒径的EPS,微塑料表面DNA浓度均随着微塑料数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对于小粒径(1~3 mm)的PE薄膜,DNA浓度随微塑料数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而大粒径(3~5 mm)的PE薄膜表面DNA浓度随微塑料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微塑料的粒径和数量对其表面DNA提取效果影响的差异与微塑料的类型及其理化性质有关。本研究可为海洋与海岸环境中微塑料表面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研究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5.
面向海洋业务化预报,发展了一个Argo数据处理系统(简称"ADPS"),具有Argo数据的自动化、流程化下载、提取、质量控制、去除季节循环、数据网格化、格式化输出等功能。在介绍ADPS的基础上,以中国南海和地中海东南侧Levantine海的Argo廓线处理为例,对比了ADPS提供的3种质量控制方案,发现"平均值-标准差"方法可有效的识别存在明显误差的廓线;通过对比四种提取季节循环的方案,发现使用WOA13数据可以提取最为显著的季节循环。用户可以通过ADPS提供的各种功能选项,为预报系统准备Argo观测数据,也可以基于目前的代码对ADPS进一步开发,满足海洋业务化预报和科研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海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对南海台风强度的影响。【方法】以南海为研究区域,以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资料中心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为基础,利用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算法和多项式插值算法将台风数据进行插值,对强化值和SST值在南海区域的网格单元进行平均,建立模型并对其做回归分析,分析台风强度强化程度与SST模型之间的关系,以及检验模型残差的分布。通过数据提供的台风轨迹的增强率,来检验SST对台风强度变化的影响。【结果】建立台风强化值与SST之间的回归模式,平均而言,平均SST每增加1℃,台风强度强化度增加12.5%。该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台风高强度强化值与高海温值相关。【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统计模型对南海台风强度的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效果。  相似文献   
17.
2019年7月,衡东县蓬源镇云集村22组发生滑坡,为了解决该滑坡带来的财产损失和生命安全威胁,对滑坡所处的地质地貌条件以及滑坡体的基本特征进行大量研究和试验,采用极限平衡方法对云集村滑坡,分2种工况进行了稳定性研究,通过结合相关理论计算和判断,提出采用截排水、削方减载、坡脚桩板墙、监测工程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8—2016年黑龙江省ADTD闪电定位数据,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研究了地闪密度、地闪强度、绕击率和反击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黑龙江省不同防雷类别的直击雷防护效率。结果表明:地闪密度和地闪强度的空间分布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08;绕击率和地闪密度呈正相关,与地闪强度呈低度负相关;反击率地闪密度呈低度负相关,与地闪强度均呈显著正相关。黑龙江省不同防雷类别直击雷防护保护范围内的绕击率分别为0.04%、0.71%和4.59%,即第一、二、三类防雷类别直击雷防护效率分别为99.96%、99.29%和95.41%。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计算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的安全距离时,将会分别存在3.16%、4.64%和7.32%左右发生反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在我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期间,于4月28日召开了我刊第三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新组建的编委会30位编委与会,编辑部工作人员列席了会议。在主编欧阳自远院士的领导下,经过半年多的筹备,我刊顺利完成了编委会的换届工作,组建了第三届编委会。这是第三届编委会组建以来的第一次会议。会议由刘丛强副主编主持。他首先肯定了前两届编委对本刊的发展所作出的努力,感谢他们为我刊发展做出的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20.
我会第六届理事会和有关的专业委员会组建已一年有余,为及时通报学会情况,布置工作,我会2004年9月28-29日在乌鲁木齐召开了学会工作会议。理事长刘丛强、秘书长胡瑞忠、下属专业(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学会副秘书长.以及广东、四川、贵州等省级对口学会的代表3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