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松梁铅锌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富矿,位于滇东北巧家县金沙江东岸,处于康滇地轴东侧、扬子地块西南缘的滇东北褶皱凹陷带内。区域上,位手NS向小江深断裂和NE向的巧家一莲峰大断裂所夹持的“三角地带”,居于巧家一莲峰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之SW段。  相似文献   
83.
杨航  王蝶  吴鹏  王峰  陈福川 《地质论评》2023,69(3):2023030026-2023030026
富碱斑岩因其产出构造环境独特、岩石类型特殊,并常与铜多金属矿床密切相关,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在回顾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岩浆性质和岩浆源区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探讨了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成矿带富碱岩浆成矿作用及成岩成矿机制。系统的矿床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等研究表明:① 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成矿带内成岩成矿作用集中于43~32 Ma,成矿富碱斑岩系始新世—渐新世I型钾玄质花岗斑岩,是印—亚大陆后碰撞背景下大陆内部大型走滑和伸展等动力过程诱导的岩浆活动产物,金沙江和哀牢山—红河断裂的差异走滑运动可能控制了成矿带差异性成岩成矿事件;② 成矿带北段以Cu—Mo为主的成矿富碱斑岩源自新元古代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且源区有富集地幔和亏损地幔物质的加入,而南段以Cu—Au或Cu(—Mo—Au)为主的成矿富碱斑岩源自具有不同程度富集地幔物质加入的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③ 带内以Cu为主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中成矿富碱斑岩的氧逸度(ΔFMQ)与矿床规模具有正相关性。除受氧逸度控制外,源区高K2O含量有利于斑岩—矽卡岩型Au矿床的形成。该研究对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成矿带乃至同类矿床研究和找矿勘查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4.
哈尔滨黄土位于欧亚黄土带最东端,是研究气候干旱化的理想载体,对于重建松嫩平原气候干旱化历史及完善亚洲内陆干旱化东进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松嫩平原干旱化的相关研究相当薄弱,黄土与区域构造—气候—水系演化之间的耦合关系尚未明确。对哈尔滨黄土—古土壤序列进行了沉积学特征分析以及粒度、磁化率、总有机碳和Sr-Nd同位素组成测试,结合粒度端元和小波分析,对松嫩平原气候干旱化历史及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受高纬度寒冷气候影响,哈尔滨黄土—古土壤序列的沉积特征与其他地区存在显著差异,潜育化的沉积环境是古土壤层磁化率呈现低值的主控因素;哈尔滨黄土堆积的出现指示了松嫩平原干旱化和松嫩沙地的发育始于~460 ka;黄土大于63 μm以及EM3端元组分共同指示了380 ka和300 ka两次明显的干旱化加剧和沙地扩张事件;TOC和Sr同位素指标揭示了这种干旱化加剧的现象一直持续到180 ka。此后,松嫩平原的气候逐渐趋于暖湿。研究显示,全球气候变冷(冰量的扩增)—区域构造(松辽分水岭隆起)—水系演化(松辽水系的变迁)共同驱动了松嫩平原气候干旱化。上述认识对松嫩平原的生态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白土山组是松嫩平原地区的第四纪下限,早期对该组的认识仅限于岩性,其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属性尚未涉及。为此,本文以吉林白城平安镇白土山组标准剖面为研究对象,基于沉积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地层属性,揭示其化学风化、沉积循环、物源和沉积环境。结果表明,白土山组砾石砾径以20~80 mm为主,分选差,磨圆度较好,弱—中等风化程度,呈颗粒支撑,基质为砂—粉砂和泥。砾石成分以凝灰岩为主,流纹岩和石英质岩石次之,含少量花岗岩和沉积岩砾石。重矿物组成以白钛石、绿帘石和钛铁矿为主,锆石、磁铁矿、锐钛矿和赤褐铁矿次之,其他矿物含量<1%,个别样品出现软、硬锰矿。沉积学、重矿物及地球化学证据共同表明沉积物来自大兴安岭的中—酸性岩浆母岩,经历了中等程度化学风化,是初次循环的产物。综合沉积学和地球化学指标,本研究认为平安镇白土山组是在温暖偏干的氧化环境下形成的冲-洪积物堆积。此项研究对大兴安岭东麓地层划分及对重建松嫩平原的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
会泽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是川滇黔碳酸盐岩型铅锌成矿域规模最大的铅锌矿床。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分析技术,分别对“矿石-接触带-围岩”3个带中的白云石进行主量、微量元素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矿石→接触带→围岩,白云石中的CaO和MgO含量逐渐升高而FeO和MnO含量逐渐降低。同时,Mn、Fe、Ga、Sr、In、Sn、V等微量元素含量依次降低,指示流体演化过程中与白云石发生水/岩相互作用,并且越靠近矿体,水/岩相互作用越强烈,流体中的Mn、Fe、Ga、Sr、In、Sn、V等元素替代白云石中的Ca2+和Mg2+,迁入粗晶白云石中参与沉淀。矿石中的白云石Cu、Zn、Ag、Cd等成矿元素含量远高于接触带和围岩中的白云石,表明靠近矿体的白云岩发生强烈的水/岩相互作用,成矿元素迅速进入矿石中的白云石而富集。矿石→接触带→围岩中白云石的稀土元素含量逐渐升高,并且3个带中均表现出Eu、Ce负异常,异常程度逐渐减弱,与白云石CaO含量呈现规律一致,指示水/岩相互作用过程中,稀土元素随白云石中Ca含量的变化而变化。综合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的相对演化方向为矿石→接触带→围岩,流体性...  相似文献   
87.
滇中老街子Pb-Ag多金属矿床位于红河-哀牢山新生代富碱斑岩带的中段,是与富碱火山-岩浆热液密切相关的典型矿床。首次在该矿床深部发现70m宽的高Cu-Mo异常黄铁矿化蚀变正长斑岩和黄铁矿-辉钼矿矿脉(2073中段3#穿脉),认为该矿床深部存在明显的富碱斑岩-岩浆热液型铜-钼矿化叠加成矿作用。本文选取深部坑道内的辉钼矿-黄铁矿脉、黄铁矿-方铅矿脉和高Cu-Mo异常黄铁矿化蚀变正长斑岩进行辉钼矿-黄铁矿Re-Os同位素成矿年代研究,获得了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33.71±0.29Ma和加权平均值年龄33.99±0.22Ma,说明滇中老街子斑岩型铜-钼成矿作用时代为渐新世,与Cu-Mo异常黄铁矿化蚀变正长斑岩成岩年龄一致。黄铁矿的初始Os比值(0.3049~1.5549)及其γOs值(140.5~1126)指示老街子Pb-Ag多金属矿床金属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壳幔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岩浆。老街子Pb-Ag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年龄和区域上富碱斑岩-岩浆热液型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年龄(30~40Ma)大致相当,表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期后,构造应力场发生转变形成大规模区域左行走滑断裂系统,在稳定块体内部诱发壳幔过渡层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富碱岩浆和成矿流体,成矿流体沿着构造薄弱部位形成富碱斑岩-岩浆热液型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88.
吴海枝  韩润生  吴鹏 《地质学报》2015,89(Z1):198-199
<正>楚雄中新生代红层盆地是扬子地台西南缘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及后期构造活动改造所形成的汇聚型后陆盆地(张志斌等,2002)。盆地东侧牟定斜坡带上发育一系列中小型铜矿床,由北到南依次为团山、大村、凹地苴、六苴、铜厂箐、郝家河、格依乍、老青山等铜矿床,形成著名的滇  相似文献   
89.
黄仲金  吴静  吴鹏  姜龙燕  杨航 《地质通报》2023,(Z1):285-306
滇中老街子铅-银矿床位于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成矿带内的姚安铅多金属成矿区。区内富碱岩脉广泛发育,与构造活动关系密切,按矿物组合主要分为正长斑岩脉、粗面斑岩脉、煌斑岩脉和白榴石斑岩脉。铅-银矿(化)体主要赋存于正长斑岩体内,在粗面斑岩脉上、下盘加富。富碱岩脉受断裂构造控制,主要呈NE向展布,其次为NW向;岩脉(体)间的穿插关系显示侵位顺序为:(粗面岩→)正长斑岩脉(体)→粗面斑岩脉→白榴石斑岩脉→煌斑岩脉。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4类富碱岩脉均属钾玄岩系列岩石,形成于俯冲背景下碰撞后的板内拉张环境,主要来源于下地壳,并混入少量地幔组分。由于不同程度的岩浆演化及源区岩浆房内的分带,导致岩浆在逐层上升侵位后,形成不同矿物组合和化学组分的富碱岩脉(体)。对比分析4类富碱岩脉的时空分布及源区特征,结合其与构造、成矿的耦合关系,构建富碱岩脉时空结构模型,为深部及外围找矿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0.
界面聚合制备方法通常用于制备纳滤膜或反渗透膜,单体一般为间苯二胺或哌嗪。但是这些水相单体具有较大的毒性、刺激性等不利因素,会对环境及人体造成危害。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 COS)是壳聚糖经特殊的生物酶处理得到的较低分子量的海洋多糖类高分子聚合物,绿色无毒,与壳聚糖相比其溶解性大大提高。壳寡糖与壳聚糖的化学性质相似,其分子中含有氨基、羟基,适合作为水相单体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制备复合纳滤膜。本研究以壳寡糖为水相单体,均苯三甲酰氯(trimesoyl chloride, TMC)为油相单体,通过界面聚合法在聚醚砜超滤膜(PES)上成功制备COS/PES复合纳滤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膜表面进行分析表征;通过错流过滤测试膜通量及染料分离性能。实验结果显示,COS/PES 2复合纳滤膜表面出现斑点状结构,具备较高的膜通量;根据Zisman的临界表面张力外推方法将液体的表面张力与cosθ作图,发现COS/PES复合纳滤膜具有较好的防生物黏着的性能;进一步采用牛血清蛋白质模拟生物质膜污染物,开展了比通量(J/Jw)下降的实验,结果表明COS/PES复合纳滤膜的比通量始终高于商业PES超滤膜,说明交联壳寡糖活性层具有一定的抗生物质膜污染的性能;染料分离实验结果显示,壳寡糖复合纳滤膜对甲基橙的截留率在0.45 ~ 0.53之间,樱草灵的截留率在0.66~0.77之间,染料分子量大于600 Da时,不同浓度(1%、2%、3%,wt)制备的壳寡糖复合膜的染料截留率均保持在90%以上,证明所制备的复合膜属于纳滤的范畴。本研究制备的COS/PES复合纳滤膜符合国内外对发展环境友好型海洋新材料的需求,在环保、医药方面极具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