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4000米山顶面高程等值线,可定为高原东南部与外围地区间的地貌界线。低于山顶面的高原面的形成与上新世一早更新世古谷地、盆地的加积相关。元谋运动以来,地貌边界带的发展与高原整体的隆升同步,1500米大河河床高程等值线环绕高原分布,现代水系相继发育。金沙江与长江贯通后东流入海,这是中国大陆地势最终转变为西高东低的标志。 相似文献
33.
一、引言河流搬运的砾石,常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在河床适当的部位上沉积下来。这些砾石的沉积特征,反映着流域的地质和自然地理条件。因此,河床砾石的研究,能帮助了解河流发育的地质和自然地理条件,这对于不同地质时期岩相和古地理的研究,是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4.
九江—澎泽一带沙山研究存在问题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依据TL和^14C测年数据及各项环境指标分析,对九江-红光澎泽一带沙册剖面进行了研究和对比,讨论了147kaB.P.至晚冰期的年代地层序列和古气候环境,同时对沙山在、古湖沼形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该区沙山地貌并非新的构造运动所致,属差异侵蚀作用的结果,泥炭层由风积地区沙丘间湖沼沉积形成。 相似文献
35.
郑州邙山桃花峪高分辨率晚更新世黄土地层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风成邙山黄土分布于河南郑州西北黄河南岸。黄土序列较完整,初步研究了桃花峪剖面S2以上黄土地层,S0、L1、S1、L2和S2分别厚0.6m、70.8m、9.9m、12.4m和1.0m。特别有意义的是晚更新世马兰黄土厚度巨大,分辨率高。以10cm间距对邙山桃花峪剖面进行了磁化率测量,并与海洋氧同位素时间序列进行对比,按Kukla等的磁化率年龄模式,获得相应的年代时间标尺。对末次冰期黄土以40cm间距进行了粒度分析,不同冰期或冰阶的平均沉积速率和分辨率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末次冰期晚冰阶黄土粒度所反映的冬季风振荡的频率和幅度都超过了格陵兰冰芯记录。邙山晚更新世黄土地层是进行高分辨率黄土地层与短时间尺度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极好对象. 相似文献
36.
三门古湖沉积记录的环境变迁与黄河贯通东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晚新生代黄河中游地区发育一系列独立的湖盆, 其中三门湖盆发育了巨厚的三门系地层, 是研究黄河中游地质环境变迁的构造-气候旋回和黄河形成演化的理想之地. 对三门峡水库左岸山西省平陆境内黄底沟附近天然剖面沉积记录的磁性地层、孢粉、有机碳和碳酸盐含量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近5.0 MaBP以来的环境演化序列、区域构造活动和湖盆演化过程. 古三门湖盆沉积记录的气候变迁显示: 大约5.4 MaBP构造成盆, 3.6 MaBP构造运动之后, 湖泊扩张, 夏季风降水增加; 相当于黄土底界的2.60 MaBP左右并未出现气候的巨大转折, 奥杜维尔正向事件之后(约从1.77 MaBP开始)沉积记录中云冷杉出现, 气候转向偏冷; 1.2 MaBP构造运动造成上下三门系之间的轻度角度不整合; 黄土旺盛堆积时期(L15, L9, L6)古三门湖沉积记录显示冷湿的气候特征. 三门湖盆沉积记录的区域构造活动加强时段和青藏高原隆升的构造活动具有时间上的一致性. 沉积记录反映古三门湖水开始外流或三门峡部分切开的时代最早出现在0.41~0.35 MaBP, 黄河完全切穿三门峡、贯通东流入海的时代为0.15 MaBP, 标志现代意义上的黄河形成, 并对中下游地貌和环境演化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7.
最近150ka黄土高原夏季风气候格局的演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通过覆盖黄土高原的30个黄土-古土壤剖面磁化率的测量,绘制了倒数第二冰期(约150kaBP)、末次间冰期(约130~74kaBP)、末次冰期间冰段(约59~24kaBP)、末次冰期极盛期(约18kaBP)及全新世气候适宜期(约9kaBP)共5个特征气候期的磁化率等值线略图。以末次冰期极盛期黄土的磁化率作为风成粉尘的原始磁化率,相对于这个本底值的磁化率增量可作为夏季风气候活动在相应地区的指示及其相对强度。据此,初步恢复了由磁化率等值线所反映的各个时期夏季风气候的空间格局,并估计了夏季风平均锋面的活动范围及其北界的可能位置,从而粗略地再现了最近150ka黄土高原夏季风气候格局的演化过程。同时提出,这一演化过程不仅包含了控制东亚季风环流的各个成员的位置、强度及它们之间的相互配置方式等重要信息,而且可能也与极地和穿越赤道的气流有关。 相似文献
38.
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序列与青藏高原隆升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根据地层记录,对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序列所反映的构造气候旋回与青藏高原冰碛-古土壤序列所反映的隆升过程进行对比,表明它们在地球轨道偏心率的准0.4Ma周期变化方面具有大致同步的相位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黄土-古土壤序列记录的东亚古季风变迁和古季风气候递变,对青藏高原隆升及其下垫面变性的响应。 相似文献
39.
中原末次冰期间冰阶以来的古季风气候变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中原邙山黄土地层以巨厚的马兰黄土为特色。本文研究了末次冰期间冰阶以来邙山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粗颗粒含量和磁化率值曲线反映的冬夏季风变迁及其相互关系,发现在万年尺度上夏季风增强对应于冬季风减弱,冬季风增强对应于夏季风减弱,但在千年尺度上冬季风变化比夏季风强烈得多,而且末次间冰段开始时冬季风减弱明显早于夏季风增强。通过中原黄土记录与深海及冰芯O同位素记录的对比,发现短时间尺度气候变化阶段明显具有很大的区域性特征,它们不能简单地进行等时性全球对比,而应该通过各自独立的时间标尺来建立古气候变化的远距离联系。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