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一个热点就是三维场景的快速动态建模方法,而已有的三维场景快速建模技术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局限。本文针对三维场景快速建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IS组件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快速动态建模方法,该方法预先建立对应的三维场景模型库,并保存于数据库中,通过ArcGIS Engine组件的地理描述和数据库动态调用来获取三维场景模型构件,组装成所需要的三维场景,从而大大提高三维场景建模的速度,而且还具备数据编辑和空间分析能力。最后,将快速动态建模方法应用到危险品运输监控三维场景的动态构建中,实现了危险品运输系统三维场景的快速建模、真实感显示和运输调度。 相似文献
2.
发展地理学视角下中国多维贫困测度及时空交互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探索贫困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及区域间贫困时空交互动态特征对当前中国可持续减贫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发展地理学视角,引入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并结合人类发展分析路径与SDGs全球指标框架识别影响中国贫困的致贫和减贫因素,以此测度多维贫困指数,进而采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TDA)方法揭示多维贫困的时空交互特征。结果表明:① 中国当前贫困监测评估的致贫因子包括农作物受灾比和社会总抚养比,减贫因子则涉及人均GDP、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人均公共卫生支出、每万人医院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植被覆盖率、人均教育支出、高校数量、人均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人均文化事业经费。② 2007—2017年中国省域收入贫困、健康贫困、文化贫困及多维贫困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全国综合贫困程度年均下降5.67%,部分省域的不同维度贫困内部出现差异化。③ 研究期内省域间多维贫困局域空间格局表现为较强的空间动态性,并呈现由东部向中、西部增大的变化态势;省域间多维贫困指数随时间演变呈现强的空间依赖关系,形成以西北和东北为高值区向四周递减的变化格局。④ 邻接省域多维贫困交互的时空网络以负向关联为主,仅有陕西与河南、陕西与宁夏、青海与甘肃、湖北与安徽、四川与贵州、海南与广东形成空间上较强的减贫协同关系。研究成果对当前中国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尤其是2020年后预防返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消费基地,近年在产业转型与发展中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光伏发电是中国“十四五”期间加速能源结构转型,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举措与重要抓手。本文以京津冀为研究区,通过构建“地形—气象—成本”光伏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了光伏开发适宜性指数,刻画出京津冀地区2018年光伏开发适宜性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而定量评估不同开发适宜性情景下光伏发电潜力与减排效益。研究表明:① 京津冀地区光伏开发适宜区占到区域总面积的22%,一般适宜区面积最广,“燕山—太行山”一线是适宜区与不适宜区的主要分界线,各类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承德、张家口和保定市3个市。 ② 京津冀地区光伏发电发展潜力巨大,开发非常适宜区和较适宜区的年发电潜力是2018年京津冀地区电力消耗的3倍。③ 光伏发电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在将非常适宜区和较适宜区全部开发情景下碳减排量为京津冀2018年排放量的47%。④ 土地利用限制、大型输电网络和储能系统是制约光伏发展的主要因素。总体来看,虽然大规模光伏开发仍存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与技术瓶颈,但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低碳脱碳”新常态的背景下,京津冀地区的大规模光伏开发仍是助力区域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优化能源结构和提升人民福祉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了Galileo系统的组成和信号结构,并将其与当前已投入使用的GPS和GLONASS系统进行了比较。文中的各项数据来源均来自Galileo办公室正式发布的文件,翔实可靠,可以作为设计Galileo用户终端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矿柱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矿柱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敏感程度,以招金大尹格庄金矿为研究背景,从矿柱载荷、强度、失稳形式及影响因素确定四方面推导出两种矿柱形式的安全系数计算公式,设计采用6因素5水平正交试验对矿柱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性进行分析,并研究主要影响因素与矿柱安全系数之间的函数关系。研究表明,矿柱宽度、矿体开采深度和矿房宽度3个主要因素对矿柱稳定性影响程度是最为剧烈的;矿柱安全系数随着矿柱宽度地增加呈指数形式递增且递增速率不断加大,随矿体开采深度地增加呈幂函数形式递减且递减速率逐渐变缓,随矿房宽度地增加呈负指数形式递减且降低速率逐渐变慢。利用DPS和Matlab建立的矿柱安全系数回归方程得出保证安全生产的合理矿柱尺寸,矿房宽度应不超过8 m,布置条形矿柱宽度应不小于3.6 m,布置方形矿柱宽度应不小于5.9 m。结合采场矿柱布置实际,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可为下中段矿体回采矿块布置提供较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7.
厘清中、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是完善中国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针对县域尺度上职业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认识的不足,收集制备了县域尺度多要素匹配数据集,解析了2000—2020年间中国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的关系,进而从分布均衡性、产业匹配的角度诊断了中国职业教育资源的布局优化方向,提炼了优化发展建议。研究表明,中国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均呈现以“胡焕庸线”为界东密西疏的分布格局。从影响因素差异上看,15岁以下人口占比和二、三产企业数量分别对中职、高职院校规模起到积极正影响。同时,中职教育资源分布显示出普遍性、下沉性及西部欠均衡的特征,而高职教育资源则表现出地级市内部区县间差异占主导,东部地区均衡性弱的特征。因此,研究建议根据地方与周边经济发展、产业和人才需求,优化分级、分类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东部地区合理调控市域间高职院校资源配置,西部地区加大均衡性较差区县的中职教育资源投入,实现跨区协同合作;构建依托高职院校资源聚集的市域,带动周边县域专业相衔接的中职院校发展,持续提升其社会认可度,助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对农作物和畜牧业生产系统中的剩余秸秆和粪便进行生物能源化利用,不仅有利于缓解作物—牲畜系统农业剩余物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还能通过最终产品的使用来抵消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本文构建了一个作物—牲畜—生物能源一体化的综合系统框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法估算了2010—2019年中国及各省份作物和畜牧生产系统中各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对比了作物—牲畜—生物能源综合系统和传统系统在不同生产环节的排放差异,评估了综合系统对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的环境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作物秸秆管理、牲畜肠道发酵和作物生产能源消耗贡献了基准情景下中国主要的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作物和牲畜系统中温室气体来源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2)环境影响强度在部分地区或省份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其中,华东地区的排放强度下降幅度较大(-0.73×10-2),新疆的增幅最大(0.63×10-2)。(3)作物和畜牧生产系统中可利用的剩余秸秆和粪便数量可观,综合系统对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起到缓解作用,全国范围内缓解程度不同,最大时可减缓约67%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深圳发展模式转变的背景下,根据全市发展特点和发展目标,以生态城市建设促进"深圳质量"为出发点,从社会经济发展效率、社会发展质量、生态功能、环境负荷4个方面构建出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相应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其指标体系构建包括4个二级子系统,24个三级指标。通过计算得出深圳市生态城市发展水平为良好,并根据对各子系统的比较,其中社会发展质量最高,经济发展效率最低,而单位河流水体受纳污水量指标、生态控制线内建设用地占生态控制线用地面积比重及单位GDP水耗等指标成为制约深圳市生态建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环境CGE模型的鄱阳湖流域氮磷排放调控方案及影响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我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和引力模型假设条件下的中国多区域社会经济核算矩阵(SAM)数据库,构建了可计算一般均衡理论和数学优化求解思想的环境CGE(ECGE)模型;并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案例区,设计了两种水质目标下的四种氮、磷营养盐排放调控方案,分别探讨并综合比对了其对江西省及全国其他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为寻求实现鄱阳湖流域经济增长与入湖氮、磷营养盐减排达标的双重目标提供了决策参考信息。研究结果表明,以Ⅲ类水质为控制目标,仅对氮、磷营养盐高排放产业实施减排调控的鄱阳湖流域氮、磷营养盐排放调控方案既能满足当地人们生活改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要求,又能够通过排污外部成本内在化推动科技投入和生产工艺的改进以不断减少氮、磷营养盐的排放,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